一種鋁包鋼絲破斷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2:24:2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鋁包鋼在線檢測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鋁包鋼絲破斷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鋁包鋼線一種是電力用高效雙金屬複合材料,由一根圓鋼絲外邊均勻地連續緊密包覆一層高純鋁層而成,這種材料既具有鋁的良好導電性,又具有鋼的高強度性能。其製造基本過程如下:高碳鋼盤條根據其冷加工性能,經過預拉成一定直徑的鋼芯,再對鋼芯進行索氏體化等溫熱處理,熱處理後的鋼芯進行連續擠壓包覆一定厚度的鋁層,形成鋁包鋼母線,鋁包鋼母線經過合適的拉拔冷加工,形成所需要的直徑、強度和鋁層厚度的鋁包鋼絲。在拉拔過程中,由於鋁包鋼絲內部受力不均勻,可能會造成局部撕裂,這就要求在鋁包鋼絲出廠前進行破斷檢測,檢測出不符合力值要求的鋁包鋼絲線段。傳統的破斷檢測結構只採用8字繞法進行檢測,該類繞法是給鋁包鋼一定值的扭拉力,從而判斷鋁包鋼絲在額定扭拉力下是否會斷裂,但該檢測方法只是給鋁包鋼絲一個方向的力,不能保證鋁包鋼在受到一定側壓力的情況下是否完好。因此,現有檢測方法存在漏檢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包鋼絲破斷檢測裝置,解決現有鋁包鋼絲破斷檢測不準確,容易漏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鋁包鋼絲破斷檢測裝置,包括在鋁包鋼絲通過路線上前後設置的絲線8字繞組和絲線內壓繞組;
所述8字繞組包括上下設置的上繞輪和下繞輪,所述鋁包鋼絲在上繞輪和下繞輪上呈8字型纏繞;
所述絲線內壓繞組包括前後設置的前繞輪和後繞輪及設置在前繞輪和後繞輪之間的兩個側壓輪,所述鋁包鋼絲在前繞輪和後繞輪間呈U字型纏繞。
優選的,所述絲線8字繞組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絲線內壓繞組沿水平方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上繞輪的直徑大於下繞輪,且上繞輪上沿軸向設置有至少兩個線槽,所述下繞輪上設置有一個線槽,所述鋁包鋼絲從上繞輪的其中一個線槽進,繞過下繞輪後從另外一個線槽出。
為方便調節側壓輪對鋁包鋼絲的側壓力,所述側壓輪的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調整。所述側壓輪設置在安裝軸上,還設置有安裝支架,安裝支架沿左右方向設置有長方形的安裝孔,所述安裝軸穿過安裝孔並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絲線8字繞組和絲線內壓繞組兩種纏繞檢測結構,通過8字繞組檢測鋁包鋼受到一定力值的扭拉力是否會產生破斷,通過絲線內壓繞組檢測鋁包鋼在受到一定力值的側壓力時是否產生破斷,從而避免傳統單一絲線8字繞組檢測不能檢測鋁包鋼在受到側壓力時是否破斷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所述側壓輪可以調整,從而方便調整對鋁包鋼絲的側壓力,方便對不同規格產品的檢測。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絲線8字繞組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絲線內壓繞組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繞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一種鋁包鋼絲破斷檢測裝置,包括在鋁包鋼絲通過路線上前後設置的絲線8字繞組1和絲線內壓繞組2。絲線8字繞組1和絲線內壓繞組2固定安裝在安裝支架5上。
所述絲線8字繞組1沿豎直方向設置,絲線8字繞組1包括上下設置的上繞輪11和下繞輪12。所述上繞輪11的直徑大於下繞輪12,且上繞輪11上沿軸向設置有3個線槽3,所述下繞輪12上設置有一個線槽3,所述鋁包鋼絲從上繞輪11的內側線槽3進,繞過下繞輪12後從外側線槽3出,從而使鋁包鋼絲在上繞輪11和下繞輪12上呈8字型纏繞。
所述絲線內壓繞組2沿水平方向設置。絲線內壓繞組2包括前後設置的前繞輪21和後繞輪22及設置在前繞輪21和後繞輪22之間的兩個側壓輪23。所述前繞輪21設置有3個線槽3,後繞輪22設置一個線槽3。所述鋁包鋼絲從前繞輪21的左側進入下方的線槽3,繞到右側,再從後繞輪22的右側進入,繞到左側,再從左側進入前繞輪21上方的線槽3,最後從右側出,使鋁包鋼絲在前繞輪21和後繞輪22間呈U字型纏繞,所述側壓輪23壓在U字型結構的兩側。所述側壓輪23的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調整,具體結構為:所述側壓輪23設置在安裝軸4上,所述安裝支架5沿左右方向設置有長方形的安裝孔6,所述安裝軸4穿過安裝孔6並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支架5上。通過調整安裝軸4在安裝孔6內位置,從而實現側壓輪23位置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