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熱敷貼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1:18:39

本發明涉及保健產品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冷熱敷貼帶。
背景技術:
帶製冷制熱的敷貼帶是一種保鍵產品,具有輔助治療功能。它是以人體神經末梢對冷熱溫度的敏感程度為設計理念,結合熱電製冷器件提供冷熱兩效應的特點而研製出來的。人體皮膚內分布著大量的神經末梢,可以感受各種不同的刺激。當冷熱溫度刺激作用於皮膚表面時,神經末梢發出衝動,通過傳入神經纖維傳到大腦皮層,大腦對衝動進行識別並通過傳出神經纖維發出指令,使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管收縮或擴張,改變機體各系統的體液循環和代謝活動,使機體免受損傷或達舒適、治療目的。尤其是冷熱敷貼帶敷貼於眼部或者受傷部位,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較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排毒清瘀、消除腫脹,或者去熱消痛,收縮毛孔、消除視疲勞,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目前現有技術提供的敷貼帶一般包括帶體、熱電製冷器和金屬傳導網,其中熱電製冷器設置在帶體的一端,金屬傳導網設置在帶體的表面上,熱電製冷器的冷熱輸出端與金屬傳導網連接。在具體使用的時候,現有的敷貼帶通過熱電製冷器向金屬傳導網傳導冷熱效應,金屬傳導網傳導的冷熱效應加熱或冷卻帶體的表面,使其在使用時能夠完成冷敷或熱敷的功能。但是,由於金屬傳導網的比熱容比較小,因此在熱電製冷器輸出的冷熱效應不穩定的情況下,帶體的表面溫度會出現比較大幅度的跳動,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難題,提供了一種冷熱敷貼帶,該冷熱敷貼帶通過加熱或冷卻蓄能流體來對帶體的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由於蓄能流體的比熱容較大,即使在熱電製冷器輸出的冷熱效應不穩定的情況下,帶體的表面溫度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跳動,增強使得用戶的使用體驗。
為實現以上發明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冷熱敷貼帶,包括帶體和熱電製冷器,所述冷熱敷貼帶還包括設置在帶體一端的罐體和設置在帶體表面上的傳導管網;所述罐體內的空間通過傳熱片分為隔絕的上部和下部;熱電製冷器設置在罐體內空間的上部,熱電製冷器的冷熱輸出端與傳熱片接觸;所述罐體內空間的下部對應罐體的側壁上開設有上下兩個開口,傳導管網的進液口、出液口分別通過兩個開口與罐體連接及與罐體內空間的下部連通;罐體內空間的下部裝有蓄能流體。
上述方案中,熱電製冷器用於對蓄能流體進行加熱或冷卻,加熱或冷卻後的蓄能流體通過開口進入傳導管網內,進入傳導管網內後蓄能流體通過傳導管網對帶體的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然後通過另一個開口重新進入罐體內空間的下部,熱電製冷器再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以上過程形成循環,從而使得蓄能流體能夠不斷地對帶體進行加熱或冷卻。
優選地,所述蓄能流體為水。
優選地,所述罐體內空間的上部設置有電池,所述電池用於向熱電製冷器供電。
優選地,所述罐體包括鋁合金內膽和包覆在鋁合金內膽表面上的塑料外殼,所述鋁合金內膽內的空間通過傳熱片分為隔絕的上部和下部,熱電製冷器設置在鋁合金內膽內空間的上部,熱電製冷器的冷熱輸出端與傳熱片接觸;所述鋁合金內膽內空間的下部對應鋁合金內膽的側壁上開設有上下兩個開口,傳導管網的進液口、出液口分別通過兩個開口與鋁合金內膽連接及與鋁合金內膽內空間的下部連通;鋁合金內膽內空間的下部裝有蓄能流體。
優選地,所述罐體的表面上設有用於設定蓄能流體冷卻或加熱溫度的旋鈕。
優選地,所述罐體內空間的下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用於採集蓄能流體的溫度。通過採集的蓄能流體的實時溫度與設定的冷卻或加熱溫度相比較,來判斷蓄能流體是否加熱或冷卻到位,若冷卻到位即使熱電製冷器停止工作,否則熱電製冷器繼續保持工作狀態,直至蓄能流體的實時溫度與設定的冷卻或加熱溫度一致。
優選地,所述罐體的表面上設置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用於顯示溫度傳感器採集的溫度數據和時間。
優選地,所述罐體的表面上設置有轉換開關,轉換開關用於切換冷熱敷貼帶的冷敷功能、熱敷功能或關閉功能。
優選地,所述傳導管網由若干根銅管連接而成。銅管的導熱係數良好,有利於對帶體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
優選地,所述帶體上表面的左端、下表面的右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能夠與第二連接件進行可拆卸連接。設置有進行可拆卸連接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能夠方便用戶使用敷貼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冷熱敷貼帶通過加熱或冷卻蓄能流體來對帶體的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由於蓄能流體的比熱容較大,蓄能性能好,即使在熱電製冷器輸出的冷熱效應不穩定的情況下,帶體的表面溫度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跳動,增強使得用戶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圖1為敷貼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服帖帶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於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冷熱敷貼帶包括帶體7和熱電製冷器10,所述冷熱敷貼帶還包括設置在帶體7一端的罐體1和設置在帶體7表面上的傳導管網9;所述罐體1內的空間通過傳熱片11分為隔絕的上部和下部;熱電製冷器10設置在罐體1內空間的上部,熱電製冷器10的冷熱輸出端與傳熱片11接觸;所述罐體1內空間的下部對應罐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上下兩個開口,傳導管網9的進液口、出液口分別通過兩個開口與罐體1連接及與罐體1內空間的下部連通;罐體1內空間的下部裝有蓄能流體13。
上述方案中,熱電製冷器10用於對蓄能流體13進行加熱或冷卻,加熱或冷卻後的蓄能流體13通過開口進入傳導管網9內,進入傳導管網9內後蓄能流體13通過傳導管網9對帶體7的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然後通過另一個開口重新進入罐體1內空間的下部,熱電製冷器10再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以上過程形成循環,從而使得蓄能流體13能夠不斷地對帶體7進行加熱或冷卻。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2所示,所述罐體1內空間的上部設置有電池15,所述電池15用於向熱電製冷器10供電。本實施例中,電池15選用紐扣電池,同時,罐體1內空間上部所對應的罐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開口2,此開口2方便用戶更換紐扣電池。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2所示,所述罐體1包括鋁合金內膽14和包覆在鋁合金內膽14表面上的塑料外殼5,所述鋁合金內膽14內的空間通過傳熱片11分為隔絕的上部和下部,熱電製冷器10設置在鋁合金內膽14內空間的上部,熱電製冷器10的冷熱輸出端與傳熱片11接觸;所述鋁合金內膽14內空間的下部對應鋁合金內膽14的側壁上開設有上下兩個開口,傳導管網9的進液口、出液口分別通過兩個開口與鋁合金內膽14連接及與鋁合金內膽14內空間的下部連通;鋁合金內膽14內空間的下部裝有蓄能流體13。本實施例中,傳熱片11選用陶瓷傳熱片。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所示,所述罐體1的表面上設有用於設定蓄能流體13冷卻或加熱溫度的旋鈕4。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2所示,所述罐體1內空間的下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2用於採集蓄能流體13的溫度。通過採集的蓄能流體13的實時溫度與設定的冷卻或加熱溫度相比較,來判斷蓄能流體13是否加熱或冷卻到位,若冷卻到位即使熱電製冷器10停止工作,否則熱電製冷器10繼續保持工作狀態,直至蓄能流體13的實時溫度與設定的冷卻或加熱溫度一致。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所示,所述罐體1的表面上設置有顯示屏3,所述顯示屏3用於顯示溫度傳感器12採集的溫度數據和時間。本實施例中,顯示屏3選用液晶屏。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所示,所述罐體1的表面上設置有轉換開關6,轉換開關6用於切換冷熱敷貼帶的冷敷功能、熱敷功能或關閉功能。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2所示,所述傳導管網9由若干根毛細銅管連接而成。銅管的導熱係數良好,有利於對帶體7表面進行加熱或冷卻。所述若干根銅管均成U形狀。其在帶體7的表面上均勻分布。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1所示,所述帶體7上表面的左端、下表面的右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件8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8能夠與第二連接件進行可拆卸連接。設置有進行可拆卸連接的第一連接件8和第二連接件,能夠方便用戶使用敷貼帶。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8和第二連接件分別選用魔術貼和魔術勾。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如圖2所示,帶體7的表面上設置有一層用於覆蓋帶體7、傳導管網9的絨面布16。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