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楊絳《我們仨》有感作文

2023-10-25 09:18:22 2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寫的,該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本書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

  第1篇:讀楊絳《我們仨》有感

  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到今天為止,我讀了三遍,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真的要忘了錢老和他女兒圓圓離開我們已很久了。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讓我衷情,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入了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2003年度文學十大好書評選結果已揭曉:居首位。楊降先生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從容而談,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

  錢老是名人,而在楊絳先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角色,有幸相攜至老也不枉此生了。好的書每看一次會有不同的感受,對生活有了點認識,真的要感謝楊絳先生!

  第2篇:讀楊絳《我們仨》有感

  這是關於親情、回憶、思念的敘述,它有個通俗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這本書講述了錢鍾書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三個人互相守護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風,那麼的清新,吹散走噪熱,陪伴我的暑假。

  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互愛,不多不少,似他們每句話前加上的「我們仨」成為了彼此之間的默契。

  故事從夢引入,「在一個不知是什麼的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她喊著錢鍾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當她向錢鍾書講起這個夢時,錢鍾書只是淡淡地說,老了。

  是啊,轉眼間,他們老了,兩位一起走了大半生的風雨,無論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瞭然於心。

  在這樣一個學者的家庭裡,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為這個家庭帶來許多的歡笑。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像兩位老人的跨齡好友。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卻總是相處的愉快,家裡始終洋溢著溫馨。

  好景不長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輕易的失散,抒發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遺憾。楊絳開始對人生價值和意義開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人生經歷為基礎,探討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規律,並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們仨最終只剩下一個,哪怕再輝煌,也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了,但她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卻被真切地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掩上書,一種感慨由然而生。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灣,無論你在外面多麼的勞累,多麼的辛苦,回到家,你會徹底的放鬆下來。所以,家,需要我們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心的去經營,讓它被愛包圍,讓它充滿溫馨、充滿溫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愛我們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第3篇:讀楊絳《我們仨》有感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裡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他們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題記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我們仨》,2003年由楊絳女士於九十二歲高齡時所作,是以紀念其先生錢鍾書和愛女錢媛的散文般的傳記圖書。這本書紀錄了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學者家庭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成長跋涉。

  楊絳先生的敘述,含蓄、節制、內斂、細膩,卻有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裡行間,讀下來會覺得心裡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緩間流動,烘得全身都有說不出的共鳴感覺。平和自然的風格,行雲流水般的語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兒的老婦,在經歷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後,將這淡淡的悲哀和懷念娓娓道來。平淡、平靜、平和的文字,卻如此深刻地震撼著我的心,讓我的心思跟隨楊先生的回憶一起走過了這個家庭已經經歷過的那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聚散離合。

  全書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只有短短五百多字,由楊先生先前所做的一個夢入手,引出了第二部分老伴與女兒住院治療到彌留之際以及第三部分對Mom、Pop、圓o這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回憶。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靈魂所在。以意識流的寫法,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從鍾書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違抗的命令離家前往某地開會,到一家人在古驛道相聚,再到阿園離家住院治療,最後到阿圓去世,鍾書去世,楊先生一人迷失在三裡河的寓所,雖然內心痛楚隻字未提,但那種痛楚卻簡直是傾瀉紙面,源源不絕,讀起來字字是血,聲聲是淚,令人盪氣迴腸,誰能不為之動容!這一部分以夢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對失去兩位至親的苦痛,這樣卻帶給我一種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綿綿的傷悲。

  阿圓住院期間,「很堅強,真堅強。只是她一直在惦著她的爹媽,說到媽媽就留眼淚。」於是楊先生感覺「自己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包含著熱淚的眼睛。」而阿園聽從爸爸的吩咐,回「她自己的家去了」以後,楊先生「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我的心已結成一個疙疙瘩瘩的硬塊,居然還能按規律勻勻的跳動,每跳一跳,就牽連著肚腸一起痛。」而這時的鍾書,「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鍾書眼裡是灼熱的痛和苦,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淚。我自以為已經結成硬塊的心,又張開幾隻眼睛,潸潸流淚。」讀到這裡,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淚如雨下。

  鍾書彌留之際,「還問我做夢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的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的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小夢拉成一個萬裡長夢。」他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絳,好好裡。」在古驛道上,他們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長。在這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的最後旅程中,他們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第三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他們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Mom拍著胸脯說:「沒關係,我會修。」

  Pop自豪的說:「我會劃火柴了!」

  圓o說:「我和爸爸最哥們兒,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Pop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圓o對mom說:「媽媽,你不害怕麼?」

  圓o對pop說:「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

  Mom對pop說:「你太吃虧了,我的字能見人麼?」

  圓o對mom說:「爸爸,好好休息。」

  圓o對pop說:「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有人說:「你們一家呀,圓圓頭最大、鍾書最小。」

  Mom說:「阿圓雖然結了婚,在我看來,她總像煞是個沒出嫁的女兒,老是和爺娘粘在一起。」

  圓o對mom說:「媽媽,該撮煤了。煤球裡的貓屎我都摳乾淨了。」

  Mom曾說:「錢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

  Pop和園o對Mom說:「媽媽有點笨哦!」

  Pop說:「她愛教書,像爺爺,剛正,像外公。」

  ……

  Mom說:「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腸肚,以後就不用牽掛了。」

  Pop說:「我知道她是不放心。她記掛著爸爸,放不下媽媽。」

  圓o對mom說:「娘,你曾經有一個女兒,現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去。」

  Pop對mom說:「絳,好好裡。」

  Mom說:「現在,只剩了我一個人,懷念著我們仨。」

  ……

  他們三人在「古驛道」上散失,又在《我們仨》中重新聚首。我在這裡,想要安慰楊絳老先生的是,珍寶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愛在心中,家便在心中。他們三人在這裡詩意地居住,在這無邊無垠、永恆長存的時空之中,生生世世不再分離。

  後記:早在1996年,錢鍾書和女兒錢瑗先後生病住院期間,楊絳就起意撰寫這部回憶錄。這年年底,錢瑗病重,請求母親由她來寫《我們仨》。在護士的扶持下,錢瑗躺在病床上用顫抖的手開始一篇一篇地寫。到1997年2月底,她已經寫了5篇。楊絳看重病在身的女兒寫得實在辛苦,勸她停一停。沒想到5天之後,也就是1997年3月4日,錢瑗就去世了。楊絳接著忙著照顧錢先生。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去世後,她才開始動筆,完成了這部回憶錄。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