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部分利用雜種優勢水稻品種的選育方法
2023-10-25 02:42:32 1
專利名稱:一種部分利用雜種優勢水稻品種的選育方法
一種部分利用雜種優勢水稻品種的選育方法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屬於水稻遺傳育種領域,是一種涉及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提高水稻產 量與抗性的育種技術。
背景技術:
通過攜帶有不同遺傳基礎的水稻品種(或品系)雜交獲得的雜合體(一般是Fl) 具有雜種優勢,但是在F2代發生分離,形成各種性狀重新組合的單株。常規育種選育方法, 就是在分離的F2群體中,選擇經過基因重組形成的具有目標性狀的個體,再經過多代自交 使重組的雜合遺傳物質純合,從而獲得穩定的新品種(品系)。水稻在遺傳物質雜合狀態下 表現雜種優勢,並且水稻雜種優勢與遺傳物質的雜合程度正相關。雜交水稻是利用Fl遺傳 物質完全雜合狀態下的雜種優勢;與之相對,常規品種在系統選育過程中,隨著自交代數不 斷增加遺傳物質逐漸純合,雜種優勢會隨著遺傳物質雜合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如果能讓生 產應用品系的遺傳物質保留一定程度的雜合狀態,那麼就可以保留部分雜種優勢,在有利 基因聚合而形成的高產基礎上又部分利用了雜種優勢的增產作用。這種品種由於是近似常 規品系,可以採用常規稻的繁殖方法生產種子,節約人力、物力,降低勞動強度。為保持選定 品系在遺傳物質上具有一定雜合度而表現型趨於均一的高世代,又可以滿足生產上大量種 子需要,需要在相應世代大量擴繁種子。先將原種在低溫冷庫中保存,少量取用原種繁殖生 產種參加區試和示範,審定後再進行生產種的大量擴繁,由於當今生產上品種輪換比較頻 繁,其種子量可以滿足一定時期的推廣應用。發明內容
發明了一種新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新品種選育新技術,該技術不同於利用水稻 雄性不育生產雜交種子的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育種方法,是在配製的優勢雜交組合的分離 世代純合過程中,在選育具有產量、品種、抗性等目標農藝性狀的基礎上,通過對影響群體 整齊性的性狀進行重點選擇,保留趨於一致性的多個個體,在其未全部純合世代即開發為 應用品種,保留了部分雜種優勢,種植大群體的選擇世代,多個系混收作為原種並冷庫保 存。本發明迴避了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生產雜交種子所具有的制種產量低、不育細胞質的負 效應、不育系與恢復系選育速度慢等缺點,具有育種速度快、種子繁殖產量高(接近常規稻 生產)的特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選擇不同遺傳基礎的水稻品種(或品系)進行品種間或亞種間的人工去雄雜 交,篩選產量、品質、抗性等具有優勢的組合;
2.種植雜交組合F1,混合收穫Fl種子種植F2,在F2分離群體中依據確定的育 種目標,在目標生育期、株型、產量、米質、結實率、抗性等方面綜合選擇,混收入選植株達到 100株以上;
3.種植上代混收的F3群體,依據選育目標繼續選擇,淘汰株高、生育期偏離較大的單株,混合收穫F4種子,入選總數不少於200株;
4.在海南種植上代混收F4群體;設立生育期對照,依據選育目標繼續選擇,利用 不同溫光條件淘汰生育期、株高偏離較大的單株,將趨於一致的株系全部混合收穫F5種 子,種子達到10公斤以上;
5.種植上季混收的F5種子,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以上,採取單苗移栽,增大株行 距,在F5代成熟期重點選擇,要在保持高產、優質、抗性好的前提下,要求入選系的株型相 似、生育期在對照生育期的前後3天之內,並且生育期符合目標應用生態區、粒型相近,混 合收穫F6種子。
6. F6混合收穫種子取抽樣在目標應用區進行驗證,設置應用區域的對照品種,入 選生育期與對照相差不超過3天的單株不高於3%,產量比對照增產,米質達到選育要求, 入選混合種作為原種冷藏;
7.取經驗證後的F6的種子先進行小量擴繁,大株行距單苗移栽,面積100平方米, 在抽穗期、灌漿期及時去除變異較大的單株,成熟後混合收種,冷藏,用於參加品種審定。
8.審定後取冷藏原種進行擴繁,大株行距單苗移栽,在抽穗期、灌漿期及時去除變 異較大的品系,成熟後混合收種,冷藏,繁殖1公頃種子可以推廣種植300公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通過剩餘部分雜種優勢利用,新品種獲得產量優勢;二 是與雄性不育系法利用雜種優勢不同,不用通過異交生產雜交種子,而是通過自交繁殖種 子,種子產量高,克服了雄性不育法生產種子而種子產量低的局限。三是這種方法選擇的品 系是一個多基因型遺傳混合群體,按照抗性基因假說,品種具有水平抗性,抗病性力持久。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1.在天津配製目標雜交組合津原45 X越光,選育目標是在天津生育期165-168天 成熟,株高在lOO-llOcm,米質近似品種越光(國標二級優質米以上),抗稻瘟病、條紋葉枯 病,兼抗稻曲病、紋枯病。以津原45為母本,越光為父本,手工去雄雜交,獲得雜交種子粒14 粒。
2.在海南種植獲得的14粒雜交種F1,全部收穫結實粒;
3.天津種植混合F2群體1227株,群體分離豐富,於成熟期進行單株選擇,考查株 型、株高、抗性、生育期、充實度、米質、千粒重、長寬比等,綜合選擇入選1 個單株形成混 合的F3。
4.在天津種植由1 個單株混合收穫的F3群體2000株。在成熟期繼續依據育種 目標,考查株型、株高、抗性、生育期、充實度、米質、千粒重、長寬比等,由於出現分離綜合選 擇入選272株形成混合的F4。
5.在海南種植272株混合收穫的F4群體2000株,在成熟期繼續依據育種目標,考 查株型、株高、抗性、生育期、充實度、米質、千粒重、長寬比等,綜合選擇入選3 株,收穫混 合的F5種子13. 5公斤。
6.在天津種植混合F5種子,面積3300平方米,採取單苗移栽,增大株行距,在F5 代成熟期重點選擇,要在保持高產、優質、抗性好的前提下,要求入選系的株型相似、生育期 相同、並且生育期符合目標應用生態區、粒型相近,混合收穫F6種子1990公斤。
7.取F6收穫入選種子抽樣在目標選擇驗證,設置應用區域的對照品種,入選生育 期與對照相差不超過3天的單株不高於3%,產量比對照增產,米質達到選育要求,入選混 合品系作為原種冷藏;
8.取經驗證選擇後的F6的種子先進行小量擴繁,大株行距單苗移栽,面積100平 方米,在抽穗期、灌漿期及時去除變異較大的品系,成熟後混合收種,冷藏,提交新品種審定。
9.根據生產計劃用種取原種繁殖,選擇生產條件好的地塊,周邊200m範圍內沒有 水稻種植,F5收穫的種子全部播種,採用30cmX30cm株行距移栽,重施分櫱肥,爭取獲得最 多有效穗,後期不脫肥,成熟後剔除生育期、株高的異形株,防機械混雜收穫,及時乾燥儲存 入庫,冷庫保純原種,繁殖1公頃種子可以推廣種植200公頃。
10.生產使用,命名「隆粳2號」。
權利要求
1. 一種部分利用雜種優勢水稻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徵是(1)雜交育種在手工雜交後代穩定選擇的過程中,每一代都進行單株選擇後將其混合 種植,在入選株系部分基因純合、部分遺傳物質雜合狀態下,選育出生育期、株高、株型等趨 於一致,在產量、米質、抗性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多系混合新品種。(2)選育的混合品種要求首先選擇高產、優質、多抗等基礎性狀,在具備基礎性狀的同 時選擇生育期、株高、株型相似的單株,當入選株大部分基因純合、並保持部分遺傳物質雜 合狀態下,形成混合新品種。(3)混合成的新品種,要通過1次海南鑑定,使其株高和溫光反應特性趨於一致。(4)在選育進入F4帶時,要求至少要移栽200株以上,種子全部收穫作為原原種。(5)原種繁殖在栽培上要求選擇高產田塊,採取大株行距移栽,獲得最大潛力的原種產 量,收穫的原種採取低溫冷庫保純,根據生產需要取用繁殖生產種。通過上述選育過程,可以獲得具有部分剩餘雜種優勢的新品種,其具有一定的產量優 勢。這種雜種優勢利用水稻品種,不同於利用雄性不育生產雜交種子的水稻雜種優勢利用 方法,克服了雄性不育系法生產雜交種子產量低的局限,本方法通過自交繁殖種子,種子產 量高。這種方法選育的品種是一個多基因型混合遺傳群體,按照抗性基因假說,新品種具有 水平抗性,抗性廣泛持久,豐產穩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水稻遺傳育種領域,選育可以部分利用雜種優勢的水稻新品種育種技術。遺傳物質雜合的水稻具有雜種優勢,其後代隨著自交世代增加,遺傳物質逐漸純合而雜種優勢逐步降低。通過1次雜交後通過多代選擇,在株高、株型、生育期、粒型等農藝性狀、品質等性狀表現趨於一致,但是在遺傳物質上具有一定雜合程度的混合品系,在適宜的世代充分繁殖種子作為原種,存入冷庫,審定後擴繁生產用種。新品種由於部分保留遺傳物質雜合狀態,從而具有部分雜種優勢,獲得高產、優質、多抗,並且可以通過常規方法繁殖種子,與利用雄性不育系生產雜交種子的雜種優勢利用技術相比,具有種子繁殖產量高,成本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H1/04GK102027880SQ20091007064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8日
發明者東麗, 楊飛, 荊彥輝, 謝輝 申請人:天津天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