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分析尺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2:00:34 1
專利名稱:地震分析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震專業的測量、分析工具。
震相圖可分為模擬記錄與數字記錄兩類,其中模擬記錄歷時已久,一直採用地震走時量片測定地震波震相到時,採用不同比例尺地圖量片測定相應的地震經緯度,採用振幅量片測定地震振幅等。各種量片的共同優點是單片用起來較簡便,缺點一是規格多且解析度低,二是因使用壽命短而成本較高,三是因功能單一而無法分析判別震相,測定震源深度與震級,野外使用J-B近震走時表更是不利。總之,以蒙圖法為基本手段的各種量片給地震專業的廣度與深度帶來諸多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根據遊標讀數法原理製得的地震專業的測量、分析工具,藉以替代各種測震分析的測時量片、振幅量片及任意比例尺的地圖經緯度量片,並可分析判別震相,測定震源深度與震級,查找走時表。
本實用新型設計如下設三支或四支固尺,它們中間分別插放兩支活尺。各尺的刻度起點取齊,並按照遊標讀數法原理,標以刻度。各刻度與震相圖對照判讀,即可滿足分析、測量的需要。
現結合附圖與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2為其一個實施例的右視圖。
參照圖1,分析尺由四支固尺〔1〕、〔2〕、〔3〕、〔4〕,兩支活尺〔5〕、〔6〕和一支遊標尺〔7〕組成。所有固尺、活尺的起點必須取齊,全尺長度為D,D大小無關緊要,但內部數據必須隨D的變化作相應調整。尺身的具體構造如下固尺〔1〕上端與下端的刻度相同,尺長取264毫米,等分成12C份。固尺〔2〕、〔3〕完全相同,它們的上下端刻度均同固尺〔1〕,每尺的中間還有震源深度H刻度,是將長3.2× (D)/120 等分3份。因固尺〔2〕、〔3〕完全相同,故亦可省略一固尺。固尺〔4〕上端刻度同固尺〔1〕,下端為近震震級ML刻度,是將全長D等分60份,中間為面波震級MS=(1.13ML-1.08)的刻度。活尺〔5〕、〔6〕為雙面刻度。活尺〔5〕正面為鍾尺或北京時尺,其上端左側將長DO=(3]]>-1)× (D)/2 等分60份,而右側起點刻度為 5/12 D,並將長 7/12 D等分14份,分別作為震中距△、TP及震相走時差S-P刻度;下端刻度與固尺〔1〕同,作為震中距△和TP刻度;活尺〔5〕反面上下端刻度相同,並將全長D等分6個對數單位作為儀器增益尺。活尺〔6〕正面刻度同活尺〔5〕正面,只是將活尺〔5〕正面上端刻度作為活尺〔6〕正面下端刻度,活尺〔5〕正面下端刻度作為活尺〔6〕正面上端刻度;活尺〔6〕反面上下端刻度是將長( (D)/2 + (D)/120 ×10)等分35份,分別為各種震級函數R1、R2、R3、R6刻度;同時下端從第35個等分線起,以活尺〔5〕反面相同的對數刻度向右延伸2個對數單位。
參照圖2,固尺〔1〕、〔2〕及活尺〔5〕構成的尺面可做成有一定傾角的斜面,以便分析尺緊貼震相圖進行較準確的測量。遊標尺〔7〕在尺面上自由滑動,其法線右側刻度是將長( (D)/120 ×9)等分10份,而法線左側刻度是將長((3-1) × D × 9120)]]>等分10份。
地震分析尺的尺身構造除如圖一外,還可由三支固尺(固尺〔2〕、〔3〕合為一支)兩支活尺和一支遊標尺組成,尺面同樣可做成有一定傾角的斜面。
地震分析尺的功能與優點如下可替代分號距為240、180、120、60、30、15毫米等儀器模擬記錄的任何種走時量片,因地震分析尺採用遊標讀數法原理,故其測量精度大大提高,經測定,其解析度分別比上述六種量片高出4.9倍、7.9倍、9.9倍、19.8倍、39倍和78倍;可替代振幅量片或毫米尺,其解析度高出振幅量片19.8倍,高出普通毫米尺1.98倍,具有0.1毫米的保證分辨精度,並可讀出0.01毫米的估算精度;可替代任意比例尺的地圖經緯度量片,解析度高出1100萬地圖量片2倍;可鑑別震相,單臺可用任意兩組三個清晰震相鑑別另一個震相,雙臺可用一組三個清晰震相鑑別另一個震相,並可分析判別雙臺一組四個已知震相是否正確,其計算的相對誤差小於0.04%秒,遠遠小於讀數精度;可查找J-B近震走時表,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可根據臺站記錄的震相圖直接測定震源深度;可測量各種震級,從測量振幅開始到得出震級,其測量速度不亞於計算器,且可以同時給出國內最新研究震級的計算結果,精度高於0.1級。
本實用新型因具有功能全、精度高、使用便、成本低等優點,只要模擬記錄被地震界繼續採用,必將成為地震分析人員不可缺少的專業工具,即使現有模擬記錄設備完全被淘汰了,對於過去半個多世紀所積累的模擬資料仍可使用本實用新型來分析、測量,因此,其發展前途是十分樂觀的。
權利要求1.一種由固尺、活尺、遊標尺組成的地震分析尺,其特徵在於有四支固尺[1]、[2]、[3]、[4],兩支活尺[5]、[6]和一支遊標尺[7],所有固尺、活尺的刻度起點取齊,並按遊標讀數法原理標以刻度,固尺[1]的上下端刻度相同,並將全長D等分120份,固尺[2]、[3]完全相同,它們的上下端刻度與固尺[1]同,中間均為將長3.2× (D)/120 等分3份的H刻度,固尺[4]上端刻度與固尺[1]同,下端為將全長D等分60份的ML刻度,中間為(1.13ML-1.08)的MS刻度,活尺[5]、[6]為雙面刻度,活尺[5]正面上端左側是將長DO=(3]]>-1)× (D)/2 等分60份,而右側起點刻度為 5/12 D,並將長 7/12 D等分14份,下端刻度與固尺[1]同,活尺[5]反面上下端刻度相同,並將全長D等分6個對數單位,活尺[6]正面刻度同活尺[5]正面,只是將活尺[5]正面上端刻度作為活尺[6]正面下端刻度,活尺[5]正面下端刻度作為活尺[6]正面上端刻度,活尺[6]反面上下端刻度是將長( (D)/2 + (D)/120 ×10)等分35份,且下端從第35個等分線起,以活尺[5]反面相同的對數刻度向右延伸2個對數單位,尺面做成有一定傾角的斜面,遊標尺[7]在斜面上自由滑動,其法線右側刻度是將長( (D)/120 ×9)等分10份,而法線左側刻度是將長((3-1) × D × 9120)]]>等分10份。
專利摘要一種根據遊標讀數法原理製得的地震分析尺,由四支固尺、兩支活尺和一支遊標尺組成,藉以替代各種測震分析的測時量片、振幅量片及任意比例尺的地圖經緯度量片,並可分析判別震相,測定震源深度與震級,查找走時表。具有功能全、精度高、使用便、成本低等優點,是地震分析人員不可缺少的專業工具。
文檔編號G06G1/00GK2035113SQ88211270
公開日1989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1988年5月4日 優先權日1988年5月4日
發明者張裕中 申請人:江蘇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