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2:40:49 1
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包括流道板和下復板,流道板上設置定位圈,流道板中開有流道,流道中有凝料,流道板連接定距拉杆,在流道板下設置型腔,型腔中開有定距拉孔和點澆口,定距拉杆穿過定距拉孔與型腔相接觸,在下復板中開有穿孔,下復板上設置模腳,模腳之間的下復板上設置上頂針板和下頂針板,注射機頂杆穿過穿孔與下頂針板相接觸,上、下頂針板之間安裝頂針,在模腳上設置支撐板,支撐板上設置型芯,型芯與型腔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流道板中開有側凹流道,凝料位於側凹流道中形成側凹,在型芯與支撐板之間安裝拉料杆,拉料杆上頭穿過型腔與凝料相接觸。
【專利說明】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別是涉及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已有注塑模具對塑料件注塑成型後,在模具開模時,型腔推動凝料,拉斷凝料與塑料件之間的連接處,而在型腔與流道板之間打開時,凝料則會因點澆口料與點澆口貼緊,使凝料貼在型腔上,或者因料柄與流道板貼緊,使凝料貼在流道板中,此時則需要人工將凝料取下,而由於點澆口料與點澆口貼緊或者料柄與流道板貼緊,導致凝料取下困難,工人所花費時間長,降低了生產效率,工人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模具開模時自動拉斷點澆口,並使點澆口料脫出型腔的點澆口,以及料柄脫出流道板,有利於取出凝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技術方案是:包括流道板和下復板,流道板上設置定位圈,流道板中開有流道,流道中有凝料,流道板連接定距拉杆,在流道板下設置型腔,型腔中開有定距拉孔和點澆口,定距拉杆穿過定距拉孔與型腔相接觸,在下復板中開有穿孔,下復板上設置模腳,模腳之間的下復板上設置上頂針板和下頂針板,注射機頂杆穿過穿孔與下頂針板相接觸,上、下頂針板之間安裝頂針,在模腳上設置支撐板,支撐板上設置型芯,型芯與型腔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流道板中開有側凹流道,凝料位於側凹流道中形成側凹,在型芯與支撐板之間安裝拉料杆,拉料杆上頭穿過型腔與凝料相接觸。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當塑料件注塑成型時,注塑機帶動下復板向後移動,模具先從流道板和型腔處打開,而由於凝料的側凹與側凹流道相配合,側凹流道拉住側凹不動,側凹帶動凝料不動,而型腔向後移動,使凝料的點澆口料脫出型腔的點澆口,並與塑料件互相拉斷,同時由於拉料杆拉住凝料的中部,拉料杆帶動凝料的料柄脫出流道板,此時側凹流道向上拉住側凹,拉料杆向下拉住料柄,使凝料整體呈傾斜狀態,而流道板與型腔處繼續打開,拉料杆帶動傾斜狀態的凝料向後拉,傾斜狀態的凝料沿著側凹流道的斜度向後脫出流道板,此時定距拉杆拉住型腔,使型腔停止向後移動,模具從型腔和型芯處二次開模,而拉料杆則繼續向後移動,使拉料杆脫出凝料,最後由注射機頂杆頂住下頂針板停止移動,下頂針板帶動上頂針板停止移動,上頂針板帶動頂針,頂針將塑料件頂出型芯,塑料件在重力作用下自動向下落入收集箱,而已經脫出側凹流道、點澆口和拉料杆的凝料則可通過人工輕易取出,取出方便,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0006]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所述的側凹流道的傾斜角度α為25° — 35°。傾斜角度過大,側凹不易脫出側凹流道,傾斜角度過小,側凹流道無法拉住側凹,使點澆口料不能脫出點澆口。所述的拉料杆上頭制有球形拉料頭,球形拉料頭與凝料相接觸。球形拉料頭有利於拉住凝料,且脫出凝料時不易被損壞,使用壽命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合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凝料脫出點澆口以及料柄脫出流道板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3是注塑模具從流道板和型腔出打開狀態結構的示意圖;
[0010]圖4是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開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5是圖4的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如圖1一圖5所示,包括流道板I和下復板2,流道板上設置定位圈3,流道板中開有流道4,流道中有凝料5,流道板連接定距拉杆6,在流道板下設置型腔7,型腔中開有定距拉孔8和點澆口 9,定距拉杆穿過定距拉孔與型腔相接觸,在下復板2中開有穿孔10,下復板上設置模腳11,模腳之間的下復板上設置上頂針板12和下頂針板13,注射機頂杆14穿過穿孔與下頂針板相接觸,上、下頂針板之間安裝頂針15,在模腳上設置支撐板16,支撐板上設置型芯17,型芯與型腔6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8,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流道板I中開有側凹流道19,凝料位於側凹流道中形成側凹22,在型芯17與支撐板16之間安裝拉料杆20,拉料杆上頭穿過型腔7與凝料5相接觸。當塑料件18注塑成型時,注塑機帶動下復板2向後移動,模具先從流道板I和型腔7處打開,而由於凝料5的側凹22與側凹流道19相配合,側凹流道拉住側凹不動,側凹帶動凝料5不動,而型腔7向後移動,使凝料5的點澆口料脫出型腔的點澆口 9,並與塑料件18互相拉斷,同時由於拉料杆20拉住凝料的中部,拉料杆帶動凝料的料柄脫出流道板1,此時側凹流道19向上拉住側凹22,拉料杆20向下拉住料柄,使凝料5整體呈傾斜狀態,而流道板I與型腔7處繼續打開,拉料杆帶動傾斜狀態的凝料向後拉,傾斜狀態的凝料5沿著側凹流道19的斜度向後脫出流道板1,此時定距拉杆6拉住型腔7,使型腔停止向後移動,模具從型腔和型芯17處二次開模,而拉料杆20則繼續向後移動,使拉料杆脫出凝料5,最後由注射機頂杆14頂住下頂針板13停止移動,下頂針板帶動上頂針板12停止移動,上頂針板帶動頂針15,頂針將塑料件18頂出型芯17,塑料件在重力作用下自動向下落入收集箱,而已經脫出側凹流道19、點澆口 9和拉料杆20的凝料5則可通過人工輕易取出,取出方便,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所述的側凹流道19的傾斜角度α為25° — 35°。傾斜角度過大,側凹22不易脫出側凹流道19,傾斜角度過小,側凹流道無法拉住側凹,使點澆口料不能脫出點澆口 9。所述的拉料杆20上頭制有球形拉料頭21,球形拉料頭與凝料5相接觸。球形拉料頭21有利於拉住凝料5,且脫出凝料時不易被損壞,使用壽命長。
【權利要求】
1.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包括流道板(1)和下復板(2),流道板上設置定位圈(3),流道板中開有流道(4),流道中有凝料(5),流道板連接定距拉杆(6),在流道板下設置型腔(7),型腔中開有定距拉孔(8)和點澆口(9),定距拉杆穿過定距拉孔與型腔相接觸,在下復板(2)中開有穿孔(10),下復板上設置模腳(11),模腳之間的下復板上設置上頂針板(12)和下頂針板(13),注射機頂杆(14)穿過穿孔與下頂針板相接觸,上、下頂針板之間安裝頂針(15),在模腳上設置支撐板(16),支撐板上設置型芯(17),型芯與型腔(6)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8),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流道板(1)中開有側凹流道(19),凝料位於側凹流道中形成側凹(22),在型芯(17)與支撐板(16)之間安裝拉料杆(20),拉料杆上頭穿過型腔(7)與凝料(5)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側凹流道(19)的傾斜角度α為55° — 6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拉斷針點澆口凝料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拉料杆(20)上頭制有球形拉料頭(21),球形拉料頭與凝料(5)相接觸。
【文檔編號】B29C45/38GK204172287SQ201420427664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梁正華 申請人: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