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9:54:24 4
專利名稱: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
背景技術:
上肢骨折修復時,需要將先錯位的骨頭拉正,目前存在一種肢體骨折整復牽引器, 它包括用於支撐腋下的支撐墊板和用於支撐手腕的連接板,套管和內杆連接支撐墊板和連接板,內杆插在套管內,套管和內杆之間通過齒輪齒條連接,通過齒輪的轉動調節套管和內杆的總長度,用於支撐墊板和連接板間間距的調節,從而實現上肢的牽引。此種引牽器的引牽是通過齒輪轉動實現的,齒輪每轉動一圈,上肢被牽引拉伸一個齒輪周長的長度,牽引速度過快,不易控制,容易拉傷病人,增加病人的病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使其在牽引時不會拉傷病人。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腋下支撐杆、螺杆、套筒、固定支撐杆和手支撐環,腋下支撐杆固定在螺杆的上端,螺杆的下端與套筒螺紋連接,套筒的下端與固定支撐杆的上端轉動連接,手支撐環固定在固定支撐杆的下端,腋下支撐杆上設有軟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牽引是通過轉動套筒實現的,套筒每轉動一圈,腋下支撐杆和手支撐環之間的間距增加一個螺距,上肢被牽引拉伸一個螺距,牽引速度緩慢,不會拉傷病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腋下支撐杆,2、螺杆,3、套筒,4、固定支撐杆,5、手支撐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它包括腋下支撐杆1、螺杆2、套筒3、固定支撐杆4 和手支撐環5,腋下支撐杆1固定在螺杆2的上端,螺杆2的下端與套筒3螺紋連接,套筒3 的下端與固定支撐杆4的上端轉動連接,套筒3的下端設有一個卡塊,固定支撐杆4的上端設有一個卡槽,卡塊轉動設置在卡槽內,固定支撐杆4的下端固定有手支撐環5。腋下支撐杆1上設有軟墊。使用方法將腋下支撐杆1支撐在腋下,將除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插入到手支撐環5中,慢慢轉動套筒3,使螺杆2逐漸向外旋出,使腋下支撐杆1和手支撐環5之間的間距逐漸變大,套筒3每轉動一圈,腋下支撐杆1和手支撐環5之間只增長一個螺距,調節精度高,不會因牽引過快而傷到病人。
權利要求1. 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腋下支撐杆(1)、螺杆O)、套筒(3)、固定支撐杆(4)和手支撐環(5),腋下支撐杆(1)固定在螺杆O)的上端,螺杆O)的下端與套筒 (3)螺紋連接,套筒(3)的下端與固定支撐杆(4)的上端轉動連接,手支撐環(5)固定在固定支撐杆(4)的下端,腋下支撐杆(1)上設有軟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肢骨折引牽器,本實用新型包括腋下支撐杆、螺杆、套筒、固定支撐杆和手支撐環,腋下支撐杆固定在螺杆的上端,螺杆的下端與套筒螺紋連接,套筒的下端與固定支撐杆的上端轉動連接,手支撐環固定在固定支撐杆的下端,腋下支撐杆上設有軟墊。本實用新型的牽引是通過轉動套筒實現的,套筒每轉動一圈,腋下支撐杆和手支撐環之間的間距增加一個螺距,上肢被牽引拉伸一個螺距,牽引速度緩慢,不會拉傷病人。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2128578SQ201120191328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9日
發明者史繼生 申請人:史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