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7:48:59 5
專利名稱:一種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境保護型河岸植被緩衝帶淨化單元,具體是涉及一種針對城市內河河水淨化的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
背景技術:
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屬於水陸生態交錯區,是水陸物種源和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質碎屑和養分能量的來源,它直接影響著河溪的微氣候,更保護著河溪的水質,為人類的戶外活動提供休閒場所,為農、林、牧、漁業的發展提供基地;河岸植被緩衝帶也是養分管理、沉積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護淡水資源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與否關係到流域生態系統的健康,是維護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屏障。河岸植被緩衝帶對水陸生態系統間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發揮著重要的廊道、過濾器和屏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態、美學和社會經濟功能。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在控制農業面源汙染方面效果顯著,但並不完全適用於城市內河。城市內河的現狀有1、水面較窄;2、駁岸形式以漿砌石、幹砌石為主;3、河岸植被緩衝帶面積被嚴重擠壓,甚至為零;4、面臨的城市面源汙染負荷呈日益加重之勢;5、嚴重富營養化、甚至黑臭現象普遍存在。目前治理城市內河的手段多是截汙、清淤等物理手段和投加化學試劑的化學手段,從實際效果來看,這兩種手段都不能帶來令人滿意的效果。其實質原因在於截汙、清淤雖然去除了內源汙染和外源汙染中的點源汙染,但是外源汙染中的面源汙染,已然達到了不可忽視的嚴重程度。根據城市內河的特點,針對性的構建河岸植被緩衝帶,去除面源汙染,是一種生物方法,其宗旨在於提升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使之可以截留並淨化汙染物質,達到有效削減城市面源汙染的效果。在專利《河水淨化與邊坡綠地養護相結合的生態河岸帶》(專利號ZL201010211973.1)中 提到了一種生態河岸帶技術,目前處於適用階段,具有一定的水體修復效果,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1、投資成本較高,工程量較大。該技術中需要挖掘水體調節槽、輸送管道,其投資成本和工程量勢必相應增加。2、無法因地制宜。該技術利用可攜式潛水泵循環供水,對水位和河岸周邊供電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並不能適用於所有城市內河河岸。3、修復成本較高,使用壽命較短。該技術中利用無砂砼仿木柱連板進行隔離,由於該混凝土中不含有砂,一方面易被水體中的懸浮垃圾堵塞,降低其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損壞後不宜修復,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河岸緩衝帶。實現上述目標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包括河岸植被緩衝帶、水岸交接帶,所述的河岸植被帶分三層,從貼近地面依次往上鋪設為無紡土工布、植物生長磚、土壤層,在土壤層上種植植物;所述水岸交接帶,包括碎石墊層、無紡土工布、碎石反濾層、生態魚巢磚、生態擋牆磚和連接栓,其中碎石墊層位於河底層,碎石反濾層呈傾斜狀,兩端分別連接河岸植被帶的無紡土工布層和碎石墊層,碎石反濾層底部鋪設有無紡土公布,上部鋪設有生態魚巢磚,生態魚巢磚表面採用生態擋牆磚護堤,生態擋牆磚表面設置有孔洞。優選地,所述的植物為苦草、狐尾澡、皇冠草、黃花藺、黃花鳶尾、蘆葦、再立花、菖蒲、白姜花、香根草的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上的混種植物。優選地,所述的生態當牆磚背面以砂石為基礎,填埋碎石。所述的生態擋牆磚上部分的植物生長磚上覆蓋種植土並種植植被,植物覆蓋率能達到100%O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的設計遵循自然狀態下植物的生態位及植物淨化特性,通過植物優選營造出由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溼生植物(中生植物)_陸生植物過渡的多層次多質感複式群植配置的植物功能帶,通過植物的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其淨化功能。河岸植被緩衝帶的整體原則根據各層次植物帶的具體特點選擇適宜的鄉土植物物種,優選去汙能力突出的物種,並綜合考慮河岸植被緩衝帶的景觀效果,從而更加凸顯河流水體景觀的特色。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在滿足河流水利、生態、景觀功能的基礎上,對於維持河流水體水質條件還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緩衝過濾和水質淨化方面①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包括植被緩衝帶和水岸交接帶,其中,通過水岸交接帶中的「植被-生態擋牆磚-生態魚巢磚-碎石反濾層-無紡土工布-碎石墊層」和河岸植被緩衝帶中的「植被-無紡土工布-植物生長轉-土壤層」,層層過濾、滲透、吸收、滯留和沉積等作用使陸地生態系統流向湖泊的汙染物毒性減弱及汙染程度降低,有利於保護水域生態環境質量。②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中的溼地植物,如鳶尾、風車草等去汙能力突出的植物,既能從水中吸收有機汙染物和N、P等營養物,吸附和富集重金屬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同時其還能對水質淨化起到間接作用,溼地植物群落的存在,為微生物提供了附著基質和棲息場所,擴散的高效微生物通過適應生存逐步地在植物發達的根系定居繁殖,微生物與溼地植物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關係。③綜上所述,本發明針對城市內河的特點,結合植被的特性,有針對性的構建內河河岸植被緩衝帶。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投資成本較低,工程量小,施工簡便。2、適用空間大,範圍廣,使用壽命長,修復成本低廉。3、工藝成熟,目前已進行了 多項實際應用,結果表明,本發明的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植被覆蓋率能達到100%,同時有效降低水中的TN、TP、SS和COD值。4、佔地少,岸線布置緊湊,景觀效果好,既可滿足水利安全、景觀的需求;又可加速河流生態系統的構建,改善、維持水質。
圖1為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斷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生態魚巢磚,2-連接栓,3-生態擋牆磚,4-溼地植物,5- 土壤,6_無紡土工布,7-植物生長磚,8-碎石墊層,9-碎石反濾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次。實施例1一種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包括河岸植被緩衝帶、水岸交接帶,所述的河岸植被帶分三層,從貼近地面依次往上鋪設為無紡土工布6、植物生長磚7、土壤層5,在土壤層上種植植物4 ;所述水岸交接帶,包括碎石墊層8、無紡土工布6、碎石反濾層9、生態魚巢磚1、生態擋牆磚3和連接栓2,其中碎石墊層8位於河底層,碎石反濾層9呈傾斜狀,兩端分別連接河岸植被帶的無紡土工布6和碎石墊層8,碎石反濾層9底部鋪設有無紡土工布6,上部鋪設有生態魚巢磚1,生態魚巢磚I表面採用生態擋牆磚3護堤,生態擋牆磚3表面設置有孔洞。碎石反濾層底部以砂石為基礎,填埋碎石。生態擋牆磚上部分的植物生長磚上覆蓋種植土並種植植被,植物覆蓋率能達到100%。植物為苦草、狐尾澡、皇冠草的混種。實施例2廣州市荔灣區某河湧項 目,按照本發明所述內容完成施工,待植物覆蓋率達到100%後,檢測其相關水質情況,結果表明,該城市內河河岸植被緩衝帶對徑流TN的去除效率為56. 5%, TP的去除效率為45. 3%, SS的去除效率為73. 4%, COD的去除效率為38. 8%。實施例3廣州市越秀區某河湧項目,按照本發明所述內容完成施工,待植物覆蓋率達到100%後,檢測其相關水質情況,結果表明,該城市內河河岸植被緩衝帶對徑流TN的去除效率為61. 2%, TP的去除效率為52. 6%, SS的去除效率為79. 3%, COD的去除效率為42. 9%。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不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在不違反本發明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替換與改進,均屬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包括河岸植被緩衝帶、水岸交接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河岸植被帶分三層,從貼近地面依次往上為無紡土工布、植物生長磚、土壤層,在土壤層上種植植物;所述水岸交接帶,包括碎石墊層、無紡土工布、碎石反濾層、生態魚巢磚、生態擋牆磚和連接栓,其中碎石墊層位於河底層,碎石反濾層呈傾斜狀,兩端分別連接河岸植被帶的無紡土工布層和碎石墊層,碎石反濾層底部鋪設有無紡土公布,上部鋪設有生態魚巢磚,生態魚巢磚表面採用生態擋牆磚護堤,生態擋牆磚表面設置有孔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植物為苦草、狐尾澡、皇冠草、黃花藺、黃花鳶尾、蘆葦、再立花、菖蒲、白姜花、香根草的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上的混種植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碎石反濾層底部以砂石為基礎,填埋碎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生態擋牆磚上部分的植物生長磚上覆蓋種植土並種植植被,植物覆蓋率能達到10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河河岸植被緩衝淨化帶,包括河岸植被緩衝帶、水岸交接帶,所述的河岸植被帶分四層,從貼近地面依次往上鋪設無紡土工布、植物生長磚、土壤層;所述水岸交接帶,包括碎石底層、無紡土工布、碎石反濾層、生態魚巢磚、生態擋牆磚和連接栓,其中碎石墊層位於河底層,碎石反濾層通過一定的坡度兩頭分別連接河岸植被帶的無紡土工布層和碎石墊層,碎石反濾層底部鋪設有無紡土公布,上部鋪設有生態魚巢磚,接近地面的地方採用生態擋牆磚護堤,生態擋牆磚表面設置有孔洞。本發明適應的空間相對較大,佔地少,岸線布置緊湊,景觀效果好,工藝成熟,施工簡便,既滿足水利安全、景觀的需求,又能加速河流生態系統的構建和改善、維持水質。
文檔編號C02F3/32GK103043796SQ2012105366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0日
發明者朱明石, 夏志祥, 裴斐, 何金濤, 林海蓮, 鍾佳梅 申請人:廣州市新之地環保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