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後感600字範文
2023-10-15 00:29:27 5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的優秀作品。下面是整理的讀後感,供大家閱讀。
篇1:《阿Q正傳》讀後感
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我感覺到阿Q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以說是卑微到塵埃裡去的小人物,但造成阿Q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就是那個麻木不仁的時代。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遺忘和拋棄的人,他表面的高傲卻更禿顯出自己內心的卑賤。
被別人打時,他卻因膽小怕事和無還手之力而只有自我安慰:「是兒子打老子。」可見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人感覺是那麼的可悲,但更可悲的是他卻又總要去欺負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如王胡、小D等。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他不想「斷子絕孫」。他和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他覺得他「喜歡」吳媽,而又虔誠的跪下向吳媽告白。只是那句「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讓人覺得似乎只有調戲和耍流氓的成分,而導致這場「戀愛的悲劇」完完全全剝奪了阿Q「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養活自己」的所有權利,同時也剝奪了「人性」而終於把阿Q逼迫到了偷竊的道路上去……
從吳媽和阿Q談閒天:「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為老爺要買一個小的……」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的地位是多麼低下和不受重視而婦女們卻渾然不知。
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用又長又臭的裹腳布把腳裡三層、外三層地裹住,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的過程中,婦女的腳骨折斷,疼痛難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女人做人的天性和自由完完全全的剝奪了……。
悲劇人物吳媽真的一點也不喜歡阿Q嗎?從她偷偷趕到城裡在人群中看阿Q被拉著遊大街的一些複雜表情中也許可以看到一些內疚吧。但阿Q實在是一個卑微得很的人,在封建的禮教影響下的吳媽為了保住自己比生命還重要的所謂的名節,從而無意中成為了「將阿Q送上絕路」的幫兇。
阿Q想覺醒卻不知道什麼是覺醒,想要革命也不知道什麼是革命。阿Q的死是令人覺得可悲而扼腕痛心的,更可悲的是當了「替死鬼」的阿Q到死只能認為「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至於當時的影響,最大的倒反在舉人老爺,因為終於沒有追贓,他全家都號啕了。其次是趙府,非特秀才因為上城去報官,被不好的革命黨剪了辮子,而且又破費了二十千的賞錢,所以全家也號啕了。」
一個「錢比命重」,一個「草菅人命」的世界是多麼冷酷無情,「至於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而城裡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的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是的人們的思想的嚴重扭曲、麻木甚至冰冷到了極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篇2:《阿Q正傳》讀後感
「反正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個自己,有什麼大不了的。」「平日裡威風的趙太爺,現在成了自己兒子,哈哈!」這個總是這樣自我安慰的阿Q,讓人想不記住都難。
他是個流浪漢,一直過著小混混的生活;接著,他又開始「搞革命」——做強盜,結果被抓住了,遊街示眾槍斃!
他是可悲的,可笑的,更是可憐的,讓後人記住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
說實話,其實我曾因為自欺欺人,而失去了一個寶貴的獎項:學奧數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自己查漏補缺。我知道自己最差的就是圖形方面,但複習了幾天後,我的耐心就徹底沒了:「煩死了!」我一做完作業就跑去玩了,根本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後來,老師問:「大家複習好了沒有啊?」我心想:反正老師也不知道我會不會,隨便蒙過去吧!於是,便大聲回答:「好了!」後來倒也做過幾次測驗,只是僥倖沒有出到圖形方面的題,我也以無所謂的姿態混了下去。
到了正式考試,試卷一發下來,我完全蒙了:居然有4題圖形方面的題!總共佔了31分!我完全不會,迷茫的望著試卷——這下,我是徹底的完了!
忐忑等到分數後,我無比懊惱:差一分就一等獎了!如果我當時複習了,多做幾題練習,就起碼能做對一題,就有一等獎了!這下完了,一年多的心血都被自欺欺人給害沒了!我再怎麼懊惱也沒辦法了!像我一樣的人還不少:作業沒做,就騙老師說「沒帶」;走路摔跤,就怪地板;考砸了,就說自己沒發揮實力……這些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一昧自我安慰的人,是不會進步的。
大家都知道NBA球星科比,他曾說:「我投了154個三分球,只中了44個,有110個不中。」於是,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每天都要投1000個球。他日復一日地練習,球技越來越精湛。能明白自己的不足,針對自己缺陷來練習,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
敢於直視自己的缺陷的人,往往都比那些「精神勝利」的人強!因為那些「精神勝利」的人,往往都在自我陶醉,自欺欺人,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不會進步。
讓我們直視自己,不再自欺欺人,不做下一個阿Q!
篇3:《阿Q正傳》讀後感
漫長的暑假生活中,有許多「好夥伴」陪伴著我們打發時間,有些同學坐在電腦前,遨遊於各式各樣的網路遊戲;有些同學坐在電視機前,沉醉於劇情曲折的電視劇;還有些同學發奮圖強,撲在題海中無法自拔。但不管你大量時間花在什麼地方,總有一樣東西你是碰過的——書籍。我也不例外,暑假我讀了不少書,不少文章令我回味不已,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魯迅的《阿Q正傳》。
《阿Q正傳》魯迅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受封建思想迫害的窮苦農民阿Q的形象。此文共九章,介紹了阿Q的身世、處境,描寫了他自己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中間部分表現了阿Q的精神痛苦和不幸,後面描寫了革命波及到阿Q所在的村莊後,他嚮往革命的願望和行動,和「假洋鬼子」不讓他革命後,對革命的失望。最後,反對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害。
在我閱讀文章的前半篇時,有好幾次忍俊不禁。尤其是在阿Q每次受到欺辱後,自我安慰的片段。有人嘲笑他自欺欺人,但我覺得,他這種豁達開朗的性格也並不是沒有好處,有許多人在受到了挫折後,內心難以平衡,做了一些偏激的事情。而如若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有「阿Q精神」,這可以讓我們從自我安慰中解脫,重拾信心,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這樣的性格,或許是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應該擁有的。
而到後面的時候,情況便沒有那麼樂觀了。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許多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愚昧無知。其實在那個社會,得勢的人和不得勢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歷代封建統治者用封建禮教麻痺、毒害人民,這樣的做法造成了中國當時社會的部分人的愚昧無知,以及中國在那一階段所遭受的種種屈辱。
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的,就是把目光放遠,不要局限於狹小的空間,做「井底之蛙」。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不與外界進行交流,對於外部社會的發展渾然不知,從而導致中國的各個方面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讓中國這個曾經令世界各國望塵莫及的國家步步墮落,最後淪為西方國家以及日本掠奪、搜刮的對象。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一個國家,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個人。你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嗎:幾十年後,別的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不費吹灰之力的進駐了大公司,職位步步高升。而你卻只能在旁邊的建築工地,在烈日的曝曬下大汗淋漓的搬運著磚塊刷著漆。人家沒事還可以去喝喝咖啡,旅旅遊,而你,只能每天起早貪黑,就這樣還有可能食不果腹。哪怕如此,你們的月薪還是差了幾個0。這一定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但是這就是社會,你的知識落後於別人,你的才能落後於別人,你的技術落後於別人,你與他們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一起努力吧,學會放遠目光,學會崇尚科學,學會從現在就開始努力,說不定我們,都是將來坐在寫字樓裡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