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叢臺公園二度梅的故事(邯鄲V音梅開二度與武靈叢臺)
2023-10-15 05:21:17 1
這是一座長滿了故事的土地,
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這座城裡有著千年的成語故事,
是中華成語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請收聽《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成語典故篇
播講:牛佳佳
叢臺坐落於邯鄲市中華大街北段的叢臺公園內,是古城邯鄲的象徵。顏師古《漢書注》稱,因眾多樓臺相連,「連聚非一,故名叢臺」。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所以也稱作「武靈叢臺」。叢臺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等諸多景致,當時曾以其結構奇特嚴謹、裝飾精雅美妙而名揚列國。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來描繪叢臺的壯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臺揮毫題詩,抒懷言志,留下了不少詩篇。
現存古叢臺重修於清代,分上中下三層,佔地3500平方米,高27米。南北各開一門,南門前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立的《趙武靈叢臺遺址》碑,碑面陰刻「趙武靈叢臺遺址」七個楷書大字。進南門可見右側壁上鑲嵌著「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八字石刻。南門高階上一碑赫然聳立,上面鐫刻著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於1961年登叢臺時所寫的七律詩,碑陰有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武靈叢臺」,為冀南書法名人李鶴亭所書。北門高階上的大石碑是清朝乾隆皇帝1750年9月遊江南途經邯鄲登叢臺時親筆書寫的詩碑,正面刻有乾隆的七律詩《登叢臺》,碑陰鐫刻著乾隆的七古《邯鄲行》。
叢臺的二層有武靈館、回瀾亭。武靈館座北朝南,是為紀念趙武靈王而修建的,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題一聯,懸於館前楹柱上:「置酒高臺上,由來慷慨悲歌地;平胡傳袨服,莫負風雲際會身。」臺面周圍的牆壁上鑲嵌有七方碑碣,其中,清末進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與舉人李世昌的蘭花石碣倍受遊人讚揚。
叢臺的三層為臺頂,呈圓形平臺,順臺階環繞而上,面南的拱形門楣上書有「武靈叢臺」幾個燙金大字,陰面門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個朱紅大字,流傳很廣的「忠孝節義二度梅」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到外邦和親的陳杏元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淚一程血行至邯鄲,攜手登上武靈叢臺,並在此哭別。在叢臺南邊,有一個佔地1173平方米的「二度梅園」,園的主體建築是一尊塑像,表現了梅良玉與陳杏元二人含情脈脈、生離死別、難分難捨的情景。
東漢光武帝劉秀就是在叢臺上奠定了自己的霸業。西漢末年,更始帝劉玄從長安派來尚書僕射謝躬,名義上是幫助劉秀消滅王郎,實際上是來監視劉秀的。於是劉秀擺下鴻門宴,在叢臺上置酒高會,劉秀在酒宴上謀殺謝躬不成,宴會後則與謝躬的主將馬武登上叢臺,籠絡馬武,使馬武歸附劉秀,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於第二年(25年)建立了東漢王朝。
臺上建有一座據勝亭,其意是在防禦上時據此者必勝。
登上據勝亭,可以縱覽古城風光。2002年10月12日,我國國家郵政局與斯洛伐克聯合發行《亭臺與城堡》特種郵票一套兩枚,其中一枚為中國「邯鄲叢臺」,使叢臺成為國家的一張名片。
因為你的分享、點讚、在看
我足足的精氣神兒!
來源:邯鄲廣電融媒體
監製:嚴武軍
主編:鄭 巖 許繼霞
編輯:李麗娟
邯鄲,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V音|邯鄲學步與學步橋
邯鄲V音|負荊請罪與回車巷
邯鄲V音|羅敷採桑與羅敷潭
邯鄲V音|文姬歸漢與銅雀臺
邯鄲V音|黃粱美夢與呂仙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