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是個怎樣的將領?裴行儉為什麼能戰勝突厥?
2023-10-14 21:59:59 1
裴行儉是唐朝時期名將,早年師從蘇定方學習兵法謀略,有所得。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戰勝突厥。
人物檔案
姓名:裴行儉
諡號:獻
字:守約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唐朝
出生地:絳州聞喜
出生時間:公元619年
去世時間:公元682年
官職: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爵位:聞喜公
追贈:幽州都督、揚州大都督、太尉
主要作品:《選譜》、《草字雜體》等
主要成就:計俘都支,於碎葉城立碑紀功;平定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念之亂
裴行儉是個儒將,打仗不是用的武力,而是用的腦子。他是一個能迅速察覺士兵情緒,並且想辦法進行解決的將領。
當初裴行儉奉皇命,送波斯大使歸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嚮導迷了路,將士們飢餓難忍,漸漸人群中的不安情緒越來越重。
裴行儉第一時間察覺出來,當即讓人安營紮寨,表示向上天祈福。然後對大家說,水泉就在不遠處,大家向前出發。
也不知是他的運氣好,還是真的得到上天指使,居然真的在不久之後找到了水源,問題迎刃而解。
突厥向大唐挑釁,裴行儉奉命抵抗,而送波斯使者歸國就是其中一環。在到西州之後,各屬國官員都出來迎接。
裴行儉明面上說,現在不適合攻打突厥,等到秋天天氣好的時候再出發。他在那兒住了幾天,然後就表示自己想要出去狩獵遊玩,有沒有一同要去的。
當時能去狩獵的,當然都是騎射出眾的青壯年。而又因為大唐使節的名聲,許多人紛紛加入,最後竟然拉扯出了一萬的隊伍。
裴行儉就帶著原本的士兵和這一萬的隊伍出發了,但是他們最後並沒有去打獵,而是行進到了突厥大營外十裡的地方。
因為提早得知大唐秋天進攻的消息,所以突厥這邊根本沒有準備。突然發現裴行儉率領一萬隊伍前來,都十分慌張。無法抵抗之下,突厥首領最後只能選擇投降。
就這樣,裴行儉輕輕鬆鬆的戰勝了突厥,謀略無雙,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