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狄青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何評價他?狄青是狄仁傑的後代嗎?
2023-10-15 11:29:44 1
北宋名將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人,生於公元1008年,去世於公元1057年。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後來因為替與人鬥毆的哥哥頂罪而進入軍營,此後便一直在軍中服役。
狄青作戰悍不畏死,往往衝鋒在最前列。所以他雖然是從最底層的小兵做起,也慢慢的累積功勳,慢慢提升。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堆。到了後來等他能領兵作戰之時,他的這種作戰精神,又影響到了他部下的將士,也因此他能迅速的累積功勳。
後來他與尹洙交談,受尹洙賞識,又通過尹洙結實韓琦、範仲淹等重臣。這些都成為他為官途中的人脈,更別說範仲淹授其《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帶兵打仗更是勇猛無敵。
狄青為武將,從一個小兵做起,一直到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後又晉升為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甚至後來坐到樞密使的位置,他帶兵打仗的能力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他本人善騎射而膽識過人,所以能悍不畏死。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狄青還是一個深知士兵心裡,關心士兵,與士兵共同進退的好首領。西夏李元昊反叛,他被調任邊疆之時,因為宋夏交戰每每敗於西夏,所以士兵面對西夏進攻,都心生怯意。狄青知道這個情況之後,自己跑去做前鋒,衝鋒陷陣。因此帶動本部士兵,忘記害怕,共同對敵。
狄青與士兵同甘共苦,因此他所帶的將士,都非常佩服他。因此受到眾士兵的擁護,當然這也成為日後他受人非議的原因。
他每每領兵作戰,不像其他主將一樣,常常做出搶功的事情。相反他常常將功勞讓給輔佐的將領,讓他們接受獎勵。他與孫沔一同擊敗叛軍,戰術謀劃都出自狄青,但叛亂平定後,處理後事,他便全交給孫沔負責,自己則毫不在意的退出來。此功自然而然的記在了孫沔的頭上。此事過後,孫沔對狄青更是佩服到底。
狄青同時也是一個活的很瀟灑,不在乎他人眼光的人。狄青後來立功受宋仁宗重視,有一次宋仁宗勸他去將面上刺的字用藥消除。但是狄青卻毫不在意,拒絕了宋仁宗的好意。他對宋仁宗說,沒有這個從刺青,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您都不在乎這個刺青,進而重視我,我又有什麼好在意的呢?
狄青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臉上刺字,是宋朝對犯人的一種刑法。狄青臉上雖然刺字,但是實際上他卻並沒有犯事兒。之所以有這麼個東西在,是因為當初他的哥哥狄素與同鄉人鬥毆,最後他代兄受過,接受刑罰。一般兄弟做到互相關愛已經不錯了,能做到代人受過,足以見狄青此人性情。
《宋史》:「宋至仁宗時,承平百年,武夫鷙卒遭時致位者雖有之,起健卒至政府,隱然為時名將,惟青與逵兩人爾。青在邊境凡二十五戰,無大勝,亦無大敗,最後崑崙一舉,頗著奇雋。考其識量,亦過人遠矣。」《宋史》對狄青的評價,應該來說還算的上是中肯的。
狄青是狄仁傑的後代?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狄青實際上和狄仁傑並沒有什麼關係,他出生低微,參軍前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是等到後來他發跡,當上樞密使後,有一位狄仁傑的後裔,將狄仁傑的畫像與其他文物檔案奉獻給狄青,以此作為狄仁傑是狄青遠祖的確鑿證據。
這實際上就是想通過幫助狄青抬舉身份,進而得到狄青的好感。不過狄青面對此事,毫不在意。他非常老實的說,自己只是普通農民出身,遠遠比不上狄仁傑,自然也不敢與狄仁傑相比,自稱是他的後裔。
所以狄青就是一個普通人,與狄仁傑沒有親緣關係,若硬要扯關係,大概就是都姓「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