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8:54:22 2
專利名稱: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切削及卷收功能的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以多站連續切削髮泡體並同時進行卷收的裝置。
一般塑膠例如(P.E、或E.V.A.之類)發泡體,通常是先發泡成型一略呈長方狀的厚原板,該厚原板大都需要再經過數道剖削加工程序,形成預定厚度的規格素材,然後才能裁型成預定形狀(如鞋墊、衝浪板…)以便其它後續加工;目前從厚原板加工成預定厚度的規格素材,並經卷收成筒後包裝收存,其間至少須經切削、整疊、粘接、卷收等過程,其加工製造步驟大致如下第一步驟將厚原板多次重複切削成預定厚度的規格板(請先參閱圖1)是將厚原板A經一種以鋸帶快速水平橫剖而形成平面切割的切削機B(一般俗稱「削皮機」),使其切削出所需厚度的規格板C,當然該厚原板A每經切削機B剖削一次,其厚度即變薄,且厚原板A可切削出規格板C的次數(數量),則決定於二者的厚度比;請再參閱圖2,是上述流程中作業人員的布列示意圖,其中為節省作業時間,通常是先將多數呈長方形狀(厚度可達8cm)的厚原板A加以堆疊,並置放在切削機B的入料處,以便利作業人員D1逐一將各厚原板A送入切削機B,而當各厚原板A經過第一次切削後,送出的規格板C(如特定厚度為0.5cm)及第一切削板A1,由於皆須攤平堆疊以利進行後續作業,所以各需要兩作業人員D2、D3及D4、D5分別接送,直到全部厚原板A都完成第一次切削後,作業人員D4、D5又須將所堆疊的第一切削板A1再推回到作業人員D1處(即切削機B的入料處),重複進行多次切削作業。
第二步驟,(請參閱圖3)是將第一步驟所得的規格板C加以整疊,必須將每一規格板C逐一從中對摺並儘量使一端對齊堆疊。
第三步驟,由於前述第二步驟整疊作業中各規格板C被對摺後,尚無法達到完全對齊,因上在本步驟中首先須以一重物E壓覆在整疊規格板C的對摺端C1稍內側,並縱向裁切使各規格板C能獲得平整而且對齊的裁切面C2,接著在裁切面C2塗抹粘膠,待粘膠略幹以後再用刀片切開同一片規格板C的二裁切面C2,並略微拉移各規格板C,形成如圖4所示的狀態;即各規格板C本身二裁切面C2不相粘接,而分別和疊置在本身上下方的規格板C的裁切面C2相粘接,如此能使各規格板C的頭尾相互粘接成一長條帶狀的規格素材。
第四步驟,(請參閱圖5),將連接成長條帶狀的規格板C送由一卷收機F卷收成筒,又在卷收過程中,可藉成串規格板C受卷收機F旁兩滾輪F1的輾壓,而使兩兩裁切面C2形成較穩固的粘接,其原因在於上述步驟(圖4)所示各規格板C在兩兩裁切面C2相粘接後,沒有任何壓覆動作,因此粘接較不穩固,所以需要在卷收過程中兩兩粘接的裁切面C2相向時,藉滾輪F1加重輾壓以形成較穩固的粘接。
以上所述習知發泡體由厚原板A到規格素材卷收成筒的加工方法,雖然能將厚原板A經反覆的過程而加工製成厚度較薄的規格素材,並加以卷收成筒,但整體作業方式和成品的效果並非十分理想,原因在於(1)厚原板A須要多次重複切削成規格板C的步驟,不但耗用人力過多,而且反覆搬運、堆疊的過程較煩瑣而使生產效率不易提高,自不符經濟效益。
(2)第二步驟的作業方式,需要將每一規格板C逐一對摺並對齊堆疊,因此過程亦甚為煩瑣、緩慢,且塗膠時必須等待粘膠略幹後才能進行切開同一片規格板C的二裁切面C2,而此一切開作業同樣非常費時,更何況粘膠太幹將失去粘性,使各裁切面C2無法相向粘接,而若粘膠太溼,在拉扯時則易使相粘接的裁切面C2分離而成為不良品,所以此一步驟的確實性甚難掌握。
(3)又在第三步驟中,各裁切面C2相向粘合時必須作180°翻轉,雖裁切面C2本身平整,但規格板C具柔軟性,因此在180°的翻轉過程中有時難以達到兩兩長條狀裁切面C2能完全直線對應粘合,困此極易產生粘接不平整的現象,而此一不平整處在加工裁型為半成品時將成為不良品;例如圖6所示,以規格素材裁型為鞋板形狀而言,若鞋墊G1恰被裁於兩規格板C相接合的裁切面C2的不平整處,將因凹凸不平使其在加工後變形,而成為廢品,甚至如鞋墊G2雖位於平整裁切面C2上,雖不致有凹凸不平現象,然而此種塗膠粘接方式不太牢固,根據實際產品使用發現,常因人體腳部頻繁走動彎折而由粘接處裁切面C2斷裂,因此一般業者通常也不敢採用有接縫的鞋墊G2,以確保產品品質。
(4)當長條帶狀規格素材在第四步驟的卷收過程時,是藉滾輪F1輾壓而形成較穩固的粘接,因此粘膠的乾濕程度也須作適度的控制與搭配,否則將難達成預期效果,通常若控制不當,即易產生脫膠或溢膠現象。
(5)此一習知發泡體由厚原板A至規格素材卷收成筒的作業方式所耗用人力相當多,事實上,若假設每一厚原板A須經四次切削,且為避免往復搬運的過程,將該四次切削作業,以四組切削機B前後排列連成一貫來作業,則僅該切削作業所須的基本人員將達二十人之多,再者,現場也會顯得相當零亂。
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以簡化作業過程及節省人力並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各切削機間是藉一傳送機構連接傳送厚原板的剩餘素材,以便進行多站連續切削作業,而在切削作業進行的同時,並將切削所得的規格素材藉各站所裝設的卷收機直接加以卷收成筒。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是呈多站連續一線排列裝設,而在每單一站都設有一切削機、一第一輸送機構、一第二輸送機構及一卷收機,並在最後一站後方設有一餘料卷收機;其中的切削機,可將厚原板切削而成規格素材及剩餘素材;該第一輸送機構,承接上述切削機送出的規格素材,包含有兩傳動軸杆及受該傳動軸杆驅動的輸送帶,藉以提供傳送規格素材的動力及傳送路徑;該第二輸送機構,承接上述切削機送出的剩餘素材,包含有兩傳動軸杆及受該傳動軸杆驅動的輸送帶,藉以提供傳送剩餘素材的動力及傳送路徑,而將剩餘素材送往下一站的切削機;該卷收機,可卷收上述第一輸送機構傳送的規格素材,包含有兩卷收輪,並在兩卷收輪兩端形成一對往上延伸的軌道,且於各軌道裝設有一軸承,另將一卷收筒軸裝於該二軸承間;其整體作業是將厚原板送經各站切削機進行連續切削,同時並將各站切削所得的規格素材,在各站中藉卷收機直接加以卷收成筒,而最後一站送出的剩餘素材可由余料卷收機進行卷收。
茲以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圖1為一般發泡體厚原板經切削而得規格板的示意圖。
圖2為習知發泡體作業中厚原板經多次切削而得規格板的作業人員布列示意圖。
圖3所為習知發泡體作業中規格板整疊狀態示意圖。
圖4為習知發泡體作業中規格板粘接成長條帶狀規格素材的狀態示意圖。
圖5為習知發泡體作業中將規格素材卷收成筒的狀態示意圖。
圖6為習知發泡體作業所製成規格素材不良品的裁型示意圖。
圖7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中單一站的大部分構造示意圖。
圖8所示是實用新型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多站設置的簡略示意圖。
圖9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兩厚原板以熱熔接方式接合的示意圖。
請先參閱圖7,是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中單一站的大部分構造示意圖,其系藉一承架R而連接架設有一切削機J、一第一輸送機構P、一第二輸送機構Q及一卷收機K,其中該切削機J,可將厚原板1切削成較薄的規格素材2與剩餘素材11。
該第一輸送機構P,設於承架R上,可承接上述切削機J送出的規格素材2,包含有略成斜向設置的兩傳動軸杆P1,以配合規格素材2的輸送角度,又兩傳動軸杆P1可帶動環套於其外部的一輸送帶P2,藉以提供一傳送規格素材2的動力及傳送路徑,另外承架R上在距離輸送帶P2上方適當間隔處,設有一導引軸杆P3。
該第二輸送機構Q,設於承架上,可承接上述切削機J送出的剩餘素材11,包含有設於兩端的一對傳動軸杆Q1,該對傳動軸杆Q1同樣可帶動環套於其外部的輸送帶Q2,藉以提供傳送剩餘素材11的動力及傳送路徑,另外兩傳動軸Q1間設有抵撐在在輸送帶Q2底面的二導引軸杆Q3,使輸送帶Q2形成中間較高而兩邊下斜的傳送路徑,以便順利承接切削機J送出的剩餘素材11,並以較適當的輸送角度送至下一站的切削機。
該卷收機K,包含有兩卷收輪K1,並在二卷收輪K1兩端的承架R上形成有一對往上延伸的軌道K2,且在各軌道K2裝設有一軸承K3,另將一卷收筒K4軸裝於該二軸承K3間。
於是該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在單一站中切削與卷收的作業可同時進行首先須裝厚原板1送入切削機J,而切削送出的規格素材2與剩餘素材11分別藉第一、第二輸送機構P、Q承接傳送;其中,規格素材2沿著第一輸送機構P的輸送帶P2傳送路徑前進至導引軸杆P3時,即被拉引至卷收機構K處進行卷收,其卷收作業主要系藉將規格素材2包繞於卷收筒K3,再藉兩卷收輪K1循輸送方向的旋轉帶動,而帶動規格素材2逐漸包繞卷收於卷收筒K4上,當然在規格素材2卷收體積漸漸變大時,會自動驅使軸承K3在軌道K2中漸漸上移,此即為規格素材2藉卷收機構K卷收成筒的作業過程;另外,當剩餘素材11沿著第二輸送機構Q傳送路徑前進,將被送至該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的下一站,再度繼續進行同樣的切削及卷收作業。
請再參閱圖8,是本實用新型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多站設置的簡略示意圖,其中為對應上述作業,故將整個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配置為四站,亦即包含四組搭配的切削機J1-J4與卷收機K1-K4,其間乃藉各第一、第二輸送機構P、Q延接傳送各站的規格素材與剩餘素材,而其作業連續進行首先須將多數厚原板頭尾連接並卷收成筒後,送經第一站中切削機J1切削,且送出的規格素材2將被卷收機K1卷收成筒,而剩餘素材11將被繼續輸送至下一臺切削機J2,接著由切削機J2切削送出的規格素材2及剩餘素材12,將分別被卷收機K2卷收成筒及被往後送至下一切削機J3,同理經切削機J3、J4的切削與卷收過程皆相同,僅在最後一站後方設有一餘料卷收機L,藉以進行卷收最後一站送出的厚原板餘料,亦即切削機J4送出的剩餘素材14,此步驟厚原板1連續經四站的切削與卷收,僅須在每一站設置一作業人員,負責照料包裝卷收成筒的規格素材2,所以可節省很多人力。
以上所述係為整體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的作業操作說明,而實際上,在進行作業前將多數厚原板頭尾連接雖非為本創作的訴求重點,但為充分說明與揭露該技術思想確實可行,在此特將兩厚原板連接的技術作一說明首先,因厚原板的厚度較厚,因此用習知作業方式,在相互粘接時,亦將因其平整性甚難控制,而使其後續作業產生諸多困難,而且厚原板先行粘接後,必須先卷收否則碩大面積更會造成作業上的一大困難,然而由於厚原板厚度大,而卷收時因彎曲而產生的外張力較大,更因塗抹粘膠的粘接方式本身的穩固性亦不甚佳,因此容易在卷收時造成粘接處脫落。
為突破習知作業難以達成厚原板1理想接合的難點,可採用一種熱熔接的接合技術,請參閱圖9,是兩厚原板1以熱熔接方式接合的示意圖,其主要是藉一熱熔接機H使兩厚原板1緊抵併合,再以一高溫刀H1(溫度約300℃)划過兩厚原板1併合處,使兩厚原板1併合面瞬間熔化接合,而該高溫刀H1在行進方向的前後端,各在上、下方設有對應的輾壓輪H2,使瞬間熔化接合的兩厚原板1併合而能受輾壓而更穩固地接合,並確保兩厚原板1的平整,而該熱熔接機H將各厚原板1熱熔接合後即可同時進行卷收。
由以上本實用新型的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可以發現厚原板經多站(次)連線切削卷收,在每一站設置一作業人員,不但可省去其間切削作業中厚原板與規格板反覆搬運、堆疊等過程的煩瑣而且在厚原板送經多站連續切削作業的同時,所切削出的規格素材立即在各站中被卷收成筒,因此可省去很多工作人力與時間,並能使製造完成的規格素材具有較佳的品質。
權利要求1.一種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整體是呈多站連續排列裝設,而在每單一站都設有一切削機、一第一輸送機構、一第二輸送機構及一卷收機,並在最後一站後方設有一餘料卷收機;其特徵在於該切削機,可將厚原板切削為規格素材及剩餘素材;該第一輸送機構,承接上述切削機送出的規格素材,包含有兩傳送杆及受該傳動軸杆驅動的輸送帶,藉以提供傳送規格素材的動力及傳送路徑;該第二輸送機構,承接上述切削機送出的剩餘素材,包含有兩傳送杆及受該傳動軸杆驅動的輸送帶,藉以提供傳送剩餘素材的動力及傳送路徑,能將剩餘素材送往下一站的切削機;該卷收機,包含有兩卷收輪,並在兩卷收輪兩端形成一對往上延伸的軌道,且在各軌道上裝設一軸承,另有一卷收筒軸裝於該二軸承間,籍兩卷收輪能將上述第一輸送機構傳送的規格素材卷收在該卷收筒上;其整體作業的進行,是將厚原板送經各站的切削機進行連續切削,同時將切削所得的規格素材,在各站中藉卷收機直接加以卷收成筒,而在最後一站送出的剩餘素材則由余料卷收機進行卷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泡體連續切削卷收裝置,是呈多站連續排列,在每單一站中都設有一切削機、一第一輸送機構、一第二輸送機構及一卷收機,並在最後一站後方設有一餘料卷收機;由該切削機將厚原板切削成的規格素材及剩餘素材分別由該第一輸送機構及該第二輸送機構直接引出卷收或送往下一站進行連續切削,而最後一站送出的剩餘素材則由余料卷收機進行卷收。
文檔編號B26D3/00GK2106048SQ91223100
公開日1992年6月3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1991年8月15日
發明者郭添裕, 蔡培元, 陳中和 申請人:啟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