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讀後感
2023-10-22 18:53:57 2
喜歡文字,喜歡用文字記錄下生活的一點一滴,記錄下每時每刻的所見所想,年輕時候寫的文字總是缺點韻味,退休以後出於對文字的熱愛,我報名參加了哈爾濱老年人大學現代文學寫作班,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不僅僅加強了自己的文字功底,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潛力,開闊了自己的寫作思路,還學會了很多寫作技巧,和同學們一齊閱讀文學作品寫讀後感則讓我找到更多寫作的樂趣。
我很喜歡看阿城的作品,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知青,讀他的作品個性有同感。阿城的作品大多以下鄉年代為背景,《孩子王》就是這個時代的作品。我也曾有過下鄉插隊的經歷,並且在農村的一所小學當過不到一年的代課老師,所以《孩子王》這部小說個性吸引我,和書中主人公相似的經歷讓我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小說是以中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下鄉知青年代為背景,描述了一位在生產大隊插隊勞動已經七年、什麼農活都會幹的知識青年-------老杆兒,被調到校園教書的一段經歷。上課的第一天,老杆兒就發現學生們沒有課本,只能天天抄課文學習。老杆兒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認識生字教起,之後再教學生練習寫作文。這樣一位好老師最後卻因為沒按照教科書講課被領導辭退了,不得不說是學生的損失,更是校園的損失。
作品中有一位叫王福的學生令我印象深刻:極大的一顆頭,比得脖子有些細……穿著一件極短的上衣,胳膊露出半截,褲也極短,揪皺著,一雙赤腳極大,手也極大。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家庭貧困、很小就能下地勞動的苦孩子形象。在大多數同學都不愛學習的狀況下,他卻能認真的學習,把學過的生字用本子記下來,共學了三千八百多個生字。老杆兒上課就是按王福同學的生字本為依據教學生學習的。他寫的那篇作文,雖然簡單,但卻真實感人,他想讓他的啞巴父親以後過上幸福生活,他要替父親說話,不讓別人欺負他。讀到那裡我總是在想這個孩子之後怎樣樣了?不明白他以後又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但我想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他都會好好學習的,他心中有目標,明白學習為了什麼,從他的作文中能看出來他的志向。
閱讀《孩子王》讓我感到親切,他們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沒有悲觀的情緒,仍然樂觀豁達,快樂的生活。老杆兒是個好老師,雖然他的教育生涯十分短暫,但他踏實認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我肅然起敬。做老師就就應像老杆兒一樣,用心對待知識,用心教導學生。《孩子王》裡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更是讓我回想起自己下鄉時的知青生活,按奈不住內心的共鳴,我也寫了一篇回憶錄以紀念那一段知青生活。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如今的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使人們對於知識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認識,科學知識對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感謝哈爾濱老年人大學為我們老年人帶給了一個這麼好的學習的平臺,讓我們有地方有條件能夠學習知識,將活到老學到老落實到生活中,圓了大多數人年輕時無法上大學的夢,我很慶幸我們趕上了這個偉大的時代。(作者:周麗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