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20:13:17 2
專利名稱: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管連接管件,尤其是內襯不鏽鋼複合鋼管管件。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普通可鍛鑄管件具有成本低的特點,但是不耐腐蝕,容易生鏽,從而影響到民用水的質量;且不能應用到介質為酸、鹼類的工業用途上。而各類不鏽鋼管件雖然具有耐腐蝕的特點,但由於不鏽鋼原材料價格昂貴,除了高檔賓館或是個別廠家,一般廠家或 用戶難以企及。而現在市場上的各類塑料管件或是襯塑管件,用於工業上耐酸鹼的不足、不 耐高溫,金屬與塑膠膨脹係數不一致很容易脫落。用於民用現在有高分子材料中的重金屬如鎘析出的疑慮。而能解決此類問題的高分子材料的價格又變得十分昂貴。現有的內襯不鏽鋼管道的系統中,內襯不鏽鋼管用的不鏽鋼很少用不鏽鋼焊接管。本發明一舉解決了其工藝複雜,產品性能不穩定的不足。大大簡化了內襯不鏽鋼管接頭的工藝,在節約了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耐腐蝕性好,輸送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經濟環保及使用領域廣泛的可鍛鑄鐵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包括瑪鋼管件I、粘結體2、不鏽鋼襯體3,粘結體2設於外層瑪鋼管件I與內層不鏽鋼襯體3之間。陶瓷狀密封膠4塗於內襯不鏽鋼鍍鋅複合管5端部。所述瑪鋼管件為可鍛鑄鐵;粘結體(2)為80kg壓力下食品級PPR塑粉注塑。所述不鏽鋼襯體3採用0Crl8Ni9不鏽鋼。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的製造原理是在普通管件的內壁襯不鏽鋼襯體。在銜接性能上,採用普通瑪鋼管件(溝槽管件)作為外層件,最大程度地做到與配套產品的統一性和標準化;在產品安全、可靠性方面,不鏽鋼複合管件承接了不鏽鋼複合鋼管工藝的安全、可靠性;在絲口連接處氣密性方面,它採用了在管口塗一種固化後呈陶瓷狀密封膠,在理論和實踐上確保了管內流體只接觸不鏽鋼管體而不接觸外層的鍍鋅管(件),真正發揮不鏽鋼在流體輸送上的卓越性能。在延長管件使用壽命的同時,提高了輸送效率,確保輸送安全性;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的不鏽鋼內襯體是由內襯不鏽鋼複合管的同種材質一0Crl8Ni9(304)不鏽鋼製成。這既保證了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與內襯不鏽鋼複合鋼管之間的工藝匹配,又充分發揮了 0Crl8Ni9(304)不鏽鋼優越的理化性能;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的內層不鏽鋼件的襯造,耐腐蝕性性好,使用領域廣泛;領先的經濟環保性能綜合目前國內外在管道連結件上的各類產品,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具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即在達到同等使用性能方面,它既避免了採用純不鏽鋼及銅管件的高成本和相應的資源浪費,又克服了普通管件難以企及的質量高度。另外,從製造工藝到過程採用配件和填充物等,均附合相關的衛生環保標準。在諸如雜質凝聚、隱患水、有害物析出、異味、材料可回收性等健康指標體系,不鏽鋼複合管件均體現了優越的環保性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生存質量的追求和品味。
圖I是本實用新型可鍛鑄鐵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90°彎頭和複合鋼管連接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示1為瑪鋼管件;2為粘結體;3為不鏽鋼襯體;4為陶瓷狀密封膠;5為內襯不鏽鋼鍍鋅複合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圖I所示,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包括瑪鋼管件I、粘結體2、不鏽鋼襯體3,粘結體2設於外層瑪鋼管件I與內層不鏽鋼襯體3之間。陶瓷狀密封膠4塗於內襯不鏽鋼鍍鋅複合管5端部。所述瑪鋼管件為可鍛鑄鐵;粘結體(2)為80kg壓力下食品級PPR塑粉注塑。所述不鏽鋼襯體3採用0Crl8Ni9不鏽鋼。可鍛鑄鐵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可為外絲接頭、內絲接頭、內絲大小頭,活接、三通、四通、彎頭等連接件;同時還有球鐵溝槽內襯不鏽鋼複合管件系可分溝槽彎頭、三通、四通、大小頭、高頸法蘭等連接件。
權利要求1.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包括瑪鋼管件(1),粘結體(2),不鏽鋼襯體(3),粘結體(2)設於外層瑪鋼管件⑴與內層不鏽鋼襯體⑶之間,陶瓷狀密封膠⑷塗於內襯不鏽鋼鍍鋅複合管(5)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瑪鋼管件為可鍛鑄鐵;粘結體(2)為80kg壓力下食品級PPR塑粉注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其特徵在於不鏽鋼襯體(3)採用OCrl8Ni9不鏽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鏽鋼內襯複合管件,包括瑪鋼管件(1),粘結體(2),不鏽鋼襯體(3),粘結體(2)設於外層瑪鋼管件(1)與內層不鏽鋼襯體(3)之間,陶瓷狀密封膠(4)塗於內襯不鏽鋼鍍鋅複合管(5)端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耐腐蝕性好,輸送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經濟環保及使用領域廣泛。
文檔編號F16L43/00GK202381901SQ201120200188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5日
發明者孫冬冬, 張寶振, 王欣 申請人:山東魯化尚博複合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