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攪注漿處理地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9:10:59 1
專利名稱:噴攪注漿處理地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土建工程地基基礎裝置類。
為了加固軟弱土地基,增強地基強度,目前比較廣泛地採用深層攪拌法和高壓噴射法。深層攪拌法是採用直徑為75-100毫米的注漿管,注漿管下埠固定有一個攪拌頭,攪拌頭向外伸出有兩片攪拌葉片,葉片是空腔的,葉片的空腔與注漿管相通,葉片的底面和旋轉的正面焊合有合金刀頭塊,葉片的背面均布有出漿孔。注漿管和攪拌頭旋轉,葉片將土層攪松,鬆土與噴出的漿液混合凝固形成柱狀地基。高壓噴射法是採用直徑為50-75毫米的注漿管,注漿管下埠封堵,管壁上有噴漿孔,注漿管邊旋轉,管中的漿液邊以20-30MPa的高壓從噴漿孔噴出,漿液與鬆土混合凝固成管狀地基。上述兩種加固地基的方法,所加固地基的面積均較小,地基的承載力有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深層攪拌法和高壓噴射法相結合的噴漿處理地基裝置,以達增大地基面積、增大承載力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採用一個由殼體、固定在殼體上的電機和減速器、與殼體軸承裝配的主動管軸及鏈輪、內管組成的動力頭;主動管軸和內管的上端分別與TY—201型導流器的接頭外管和內管螺紋擰接和插接;主動管軸和內管的下端分別與TY—201型注漿管的外管和內管的上端螺紋擰接和插接;在TY—201型注漿管的下端聯接有一個由中心頭、與中心頭側面相聯接的兩個高壓漿管和空腔葉片組成的攪拌器;中心頭上有形的孔,水平通孔兩端分別與高壓漿管相通,立孔與注漿管的內孔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處理地基裝置,採用深層攪拌法的葉片進行攪拌使鬆土與漿液混合凝固成柱狀地基,採高壓漿管及噴頭噴漿又在柱狀地基的外圍凝固成一個管狀的地基,有使地基的面積增大,承載力增強的積極效果。
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面說明及實施例如下圖中17是動力頭的殼體,在殼體17上固定有電機18、減速器19、與殼體軸承9裝配的主動管軸7,主動管軸7上固定有鏈輪,主動管軸7中有一個內管8。主動管軸7和內管8的上端分別與TY—201型導流器3的接頭外管6和接頭內管5螺紋擰接和插接,主動管軸7和內管8的下端分別與TY—201型注漿管10的外管和內管的上端螺紋擰接和插接。在TY—201型注漿管10的下端聯接有一個由中心頭15、與中心頭15側面相聯接的兩個高壓漿管12和空腔葉片11組成的攪拌頭。高壓漿管12外端焊合有合金噴頭13。攪拌頭的兩個葉片11的旋轉正面和底面分別均勻焊合有合金刀頭14,用以增加耐磨性能。注漿管10的下端,外管與攪拌頭的中心頭用螺紋擰接,內管與攪拌頭的中心頭15相插接。中心頭15上有形的孔,水平通孔兩端分別與高壓漿管12相通,立孔與注漿管10的內管相通,這一路為高壓漿液輸漿管路。如果在攪拌頭上的空腔葉片11旋轉方向的背面均布有出漿孔16,那麼中心頭15上有聯通葉片11的空腔與注漿管10內外管之間的空腔的兩個通孔,作為低壓漿液輸漿管路。低壓漿液輸漿管路還可以採用另一種形式,即在中心頭15上有軸向聯通注漿管10內外管之間空腔的二個通孔A。圖中1是高壓漿接頭、2是低壓漿接頭,4是油嘴。本實用新型的處理地基裝置,低壓漿液輸漿管路可在地層深處形成柱狀的地基,高壓漿液輸漿管路可在柱狀的地基外面形成管狀的地基,有使地基處理面積大和承載力強的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噴攪注漿處理地基裝置,其特徵是a、有一個由殼體、固定在殼體上的電機和減速器、與殼體軸承裝配的主動管軸及鏈輪、內管組成的動力頭;b、主動管軸和內管上端分別與TY—201型導流器的接頭外管和內管螺紋擰接和插接;c、主動管軸和內管的下端分別與TY—201型注漿管的外管和內管的上端螺紋擰接和插接;d、在TY—201型注漿管的下端聯接有一個由中心頭、與中心頭側面相聯接的兩個高壓漿管和空腔葉片組成的攪拌器,中心頭上有形的孔,水平通孔兩端分別與高壓漿管相通,立孔與注漿管的內管相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裝置,其特徵是a、空腔葉片的旋轉正面和底面分別均勻焊合有合金刀頭,葉片的旋轉背面均布有出漿孔;b、中心頭上有聯通葉片的空腔與注漿管內外管之間的空腔的兩個孔。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裝置,其特徵是a、空腔葉片的旋轉正面和底成分別均勻焊合有合金刀頭;b、中心頭上有軸向聯通注漿管內外管之間空腔的兩上通孔。
專利摘要噴攪注漿處理地基裝置,採用由殼體、固定在殼體上的電機和減速器、與殼體軸承裝配的主動管軸及鏈輪、內管組成的動力頭;主動管軸和內管的上端分別與導流器的接頭外管和內管螺紋擰接和插接;主動管軸和內管下端分別與注漿管的外管和內管的上端螺紋擰接的插接;在注漿管的下端聯接有由中心頭,與中心頭側面聯接的兩個高壓漿管和葉片組成的;中心或上有⊥形孔,水平通孔與高壓漿管相通,立孔與注漿管內孔相通;該裝置可同時形成攪拌的柱狀地基和高噴的管狀地基。
文檔編號B05B9/00GK2223653SQ95216200
公開日1996年4月3日 申請日期1995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1995年6月27日
發明者王文臣 申請人:王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