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為什麼可以抵擋太空的真空(太空每年帶走地球10萬噸大氣)
2023-10-09 15:02:05
對於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宇宙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從古至今,探索宇宙的奧秘,也成為人類的一種使命。在現在科技的不斷探索當中,我們知道一個天體存在生命需要很多的前提,就比如說它需要穩定的軌道進行旋轉,以及也需要一個適當的光和熱量,還有大氣與液態水,少了任意一個前提,那麼就很難產生生命。
有科學家發現,地球的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地球的大氣不僅在地球表面,而且還出現在月球周圍,甚至還到了距離地球65萬km的地方。對此,有很多小夥伴產生了疑問,地球的大氣層每年被太空帶走10萬噸氣體,為何到現在還不變薄呢?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最近這些年才出現的,從大氣層誕生到現在,已經維持了數十億年的時間。而之所以看不到大氣層變薄,是因為大氣層一直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當然,它也不可能維持一定的厚度,最終使它變薄的可能性也是比較低的,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的就是什麼原因導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大氣被帶入太空。
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大氣層由不同高度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從而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以及散逸層。相信大家看到這些名字之後,想必就已經明白了,散逸層在這一層次當中,無論氣體的質量,密度還是質量等等,都比其他幾層要低一些。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散逸層自然避免不了被帶入太空當中。由於它的質量和密度太低,所以不可能下降到下面那幾層。再加上有一部分氣體沒有辦法能夠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才會被太空吸引。
再加上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一顆星球,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太陽風的作用力變得越來越大原先僅存在於地球附近的大氣飄向月球,而後地球的大氣不僅可以接觸到月球,甚至還飄離到更遠的地方。
隨後科學家觀測到這種現象之後,立刻進行了計算,他們發現每分鐘就有180公斤的氣體被吹散,如果以這樣的速度,那麼地球每年至少會有10萬噸氣體被吹入宇宙。為什麼沒有看到地球上的大氣出現明顯的變化呢?
其實這和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有關,我們都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並且釋放氧氣,而我們人類和其他的有氧動物則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恰好是以這樣非常獨特的方式,讓大氣處於平衡狀態。
再加上地球外部也會有一些微量氣體,以及彗星或者是隕石在大氣層中釋放一些氣體。換句話來說,地球每天都會遭受到來自太空粒子,這些大部分只有鵝卵石大小的粒子,在大氣層當中燃燒殆盡後,自身攜帶的氣體便留在大氣層,給大氣帶來補充。
有專家猜測,或許在未來數10億年之後,地球上的大氣層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或許到了那個時候,地球上的科技已經達到了我們現代文明無法想像的地步。不過在沒有到達那種地步之前,我們還是不能夠放鬆警惕的,既然發現了這些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更加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