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1:38:54 1
專利名稱: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車架,是由減震膠筒前三角車架和左右分體式後車叉組合而成的一種自行車車架。
說起自行車,從發明到其演變發展歷史,已有一至二百年了。在這歷史期間,自行車發生了多式多樣的款式車形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欲望,山地自行車就是其中的一種。提起山地自行車,在國內的市場中,其款式的三角車架和後車叉都是做成一體的,騎這種款式的山地自行車行走在平滑的街道或道路時,乘坐的感覺還可以,可是突然碰到凹凸的坑窪時,車就彈跳起來,把屁股震得發麻發痛,讓人難以忍受。目前的市場上,生產廠家也少量生產一些用液壓減震器做成的山地自行車,其價格之昂貴,一般不被人民群眾所看好。
本實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種造價便宜、造型新穎、騎坐在凹凸的街道坑窪或山地路時,車架減震能力明顯的自行車車架。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求是在現有的山地自行車車架的下通,上移到與設計尺寸相吻合,構成一個上通和下通等腰的三角形車架,前後兩斜通和上通與現有的不變。用上移的下通的中心線為主導線,向後伸展形成後車叉,它由左、右分體後車叉組成。左右分體兩後車叉又有上車叉和主車叉之分,上車叉用活動節頭焊接在主車叉前5/9之處。後車叉採用懸掛方式裝在後通的上、下減震膠筒兩邊,後車叉頭的壓板與減震膠筒用羅絲擰緊壓配,把減震膠壓住形成減震器。
本實用新型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的工作過程是騎坐在平滑街道時,給人以一種舒暢的感受;騎坐在凹凸坑窪的街道或山地路時,前輪沒有減震,而後輪在受到衝擊力時,輪胎將衝擊力傳遞到後車叉,由後車叉傳遞到主攻羅絲上,主攻羅絲就均勻地把衝擊力向減震膠傳遞,減震膠就把受到的衝擊力吸取和分散分開去,從而起到減震的作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形式的結構原理圖。
在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形式的附圖中,該車架的下通2上移到與設計尺寸相吻合的後斜通3前邊,並且焊接起來,其前端焊在前斜通6後面;前斜通6、上通1和後斜通3與現有的配合尺寸不變;在上通1焊接在後斜通3的後面水平焊接上減震膠筒8,在下通2焊接在後斜通3的後面水平焊接下減震膠筒9,減震膠16裝在上減震膠筒8和下減震膠筒9裡邊;分體式後車叉的上車叉5、17用活動節片13連接焊在主車叉4、18的5/9處;前車叉7裝在前斜通6裡;後制動線套10。後變速器線套11焊在下通2和主車叉18上相應的位置;前變速器線套12焊在下通2相應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由於設計形式新穎、製造價格便宜、減震能力明顯,可以適合人民群眾對產品款式的需求和愛好,也可以用在山地自行車的比賽上,來發揮其應有的、特有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由等腰三角形前三角車架、減震膠筒、後車叉組成;其特徵在於懸掛分體後車叉分為左上車叉17、左主車叉18和右上車叉5、右主車叉4,上車叉5、17用活動節片13焊在主車叉4、18的5/9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其特徵在於等腰三角形前三角車架和後車叉是分體形式,後車叉用羅絲擰緊懸掛在上、下減震膠筒8、9兩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其特徵在於上移下通2到設計尺寸的位置,與上通1形成等腰三角形前車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自行車車架中的一種山地自行車懸掛減震車架結構形式,採用三角車架的下通上移到設計尺寸的後斜通位置,再用下通的中心線為主導線向後伸展形成後車叉的主車叉,後車叉的上車叉用活動節片焊在主車叉上,後車叉的上車叉和主車叉用螺絲擰緊懸掛在上、下減震膠筒兩邊,後車叉分為左右兩後車叉的分體形式。
文檔編號B62K3/02GK2316227SQ97221628
公開日1999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13日
發明者張強廷 申請人:張強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