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0:50:29 2
專利名稱: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電廠汽水受熱面重新開口並實現抽取鍋爐煙氣的管道設計領域, 是高溫煙氣管道與汽水受熱面接口的一種設計技術。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電煤需求猛增;煤炭價格逐年大幅攀升;東北地區煤炭資源日益枯竭;而且,這個矛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仍將持續下去;發電公司尋求價格低,又能保證大量燃用長期穩定供應的煤種;蒙東地區褐煤儲量豐富、煤源充足,而且運距短、價格相對低廉;鍋爐燃用原設計煙煤煤種制粉系統存在爆炸隱患;東北地區電站鍋爐以煙煤為主,煙煤鍋爐比例達到76% ;煙煤與褐煤兩大煤種特性差異較大。因此,中儲式制粉系統煙煤鍋爐如何摻燒褐煤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為了解決中儲式煙煤鍋爐大比例摻燒褐煤中出現的制粉系統防爆、乾燥出力、嚴重結焦以及機組帶不滿出力等技術難題,開發了中溫煙氣惰化與乾燥技術,為了實施並推廣該項技術,必須解決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尤其是汽水受熱面與中溫煙氣管道接口,它涉及密封、焊接、膨脹、支撐等問題,技術複雜,決定著該項技術能否成功應用和推廣。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其目的是解決汽水受熱面與中溫煙氣管道接口之間所存在的密封、焊接、膨脹、支撐等問題。
技術方案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包括與管道連接的包牆過熱器,其特徵在於在該包牆過熱器的中心位置上開有菱形的開口(111)。
在管道與包牆過熱器連接的位置設置有加強筋。
優點及效果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包括包牆過熱器,其特徵在於在該包牆過熱器上開有菱形的開口。
本發明解決了中溫煙氣惰化與乾燥系統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對汽水受熱面與中溫煙氣管道接口的形狀進行設計,解決了汽水受熱面和煙氣管道不同方向的熱膨脹、密封和受力難題,完成中溫煙氣管道設計。
圖I為原包牆過熱器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包牆過熱器開孔圖;圖3為本發明的圖2中件I-件14示意圖;圖4為圖2中件I'-件14'不意圖;圖5為圖2中A向側視圖;圖6為中溫煙氣管道與包牆過熱器密封圖;圖7為圖5的底向仰視圖,SP A向視圖;圖8為圖6的側視圖,即B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包括與管道連接的包牆過熱器,其特徵在於在該包牆過熱器的中心位置上開有菱形的開口 111。
在管道與包牆過熱器連接的位置設置有加強筋333。圖6中的555為側包牆管。 圖8中的11為中溫爐煙管,22為耐火塑料層,33為喇叭口。
由於抽取煙氣介質溫度較高為530 °C左右,管道採用外保溫設計,材質為 12CrlMoV 或 15CrMo。
將包牆過熱器重新設計,在包牆過熱器上開孔,通過連接的中溫煙氣管道,並通過磨煤機入口負壓實現對中溫煙氣的抽取,送入磨煤機乃至整個制粉系統,實現對制粉系統的惰化和乾燥。因此,要想實現惰化和乾燥的目的,必須考慮包牆過熱器和中溫煙氣管道的設計以及鍋爐包牆過熱器與中溫煙氣管道的接口技術問題,其中尤以後者最為重要,涉及汽水受熱面和煙氣管道不同方向的熱膨脹、密封和受力難題。
包牆過熱器介質為16.8MPa、500°C蒸汽,具有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在熱態下向下膨脹,而中溫煙氣溫度約為530°C左右,管道承受水平方向的膨脹,具有兩個不同方向的膨脹, 同時,煙氣介質速度達20m/s,將會對管道形成一定的水平推力,因此,綜合考慮,將包牆過熱器開口沒有採用方形設計而是採用菱形設計,其特點結構結實,抗震顫能力強,而且容易煨制。具體結構見圖2,原包牆過熱器結構見圖I。
為增加強度以及增加管道與包牆過熱器連接強度,在管道上增加了 4隻加強筋, 在密封板外面採用耐火塑料,增加了密封效果,中溫煙氣管道接口密封圖見圖6、圖7、圖8。權利要求
1.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包括與管道連接的包牆過熱器,其特徵在於在該包牆過熱器的中心位置上開有菱形的開口(1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管道與包牆過熱器連接的位置設置有加強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儲式煙煤鍋爐中溫煙氣管道與受熱面接口所專用的系統,包括與管道連接的包牆過熱器,其特徵在於在該包牆過熱器的中心位置上開有菱形的開口。本發明解決了中溫煙氣惰化與乾燥系統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對汽水受熱面與中溫煙氣管道接口的形狀進行設計,解決了汽水受熱面和煙氣管道不同方向的熱膨脹、密封和受力難題,完成中溫煙氣管道設計。
文檔編號F23K1/00GK102980199SQ2012104559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吳景興, 王文生, 鄒天舒, 紀宏舜, 王力, 冷傑, 蔣翀, 張振傑, 劉學增, 梁明文, 蘇東, 吳炬, 李彥龍, 宋大勇, 高繼錄, 袁德權, 叢日成, 張家維, 綦明明 申請人: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