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閃光燈的控制結構、控制方法以及移動終端與流程
2023-10-29 23:53:57 2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閃光燈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閃光燈的控制結構、控制方法以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在現階段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不僅在於其實現了通信功能,還在於其能夠根據用戶需要,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收音機、手電筒等功能性服務。
目前,手機閃光燈當電筒的功能非常普遍。現在打開閃光燈的方式主要有:android手機通常在手機屏幕點亮時,從上方下拉的列表中選擇閃光燈的開或者關;蘋果手機通常在手機屏幕點亮時,從下方上拉的列表中選擇手電筒的虛擬按鈕點亮閃光燈;另外還有鎖屏狀態下的手機的長按home鍵做成手電筒功能的開關;還有一些功能機、老人機等常用單獨的物理開關,通常設置在移動終端的頂端或者側鍵。
智慧型手機的列表+虛擬按鈕操作比較繁瑣,即時性不強;長按home鍵來做手電筒功能開關比較方便,但是因為誤觸而開啟手電筒為用戶帶來困惑;單獨的物理開關,又需要在機身側鍵單獨設定按鈕,比較佔用空間,尤其在智能機上又會影響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閃光燈的控制結構、控制方法以及移動終端,以實現對移動終端閃光燈的靈活控制。
本發明的發明構思在於突破現有技術中,人們只能適應移動終端閃光燈開關控制方法的束縛,提出了一種用哪點哪的設計理念,通過具有創造性的勞動,得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閃光燈的控制結構,包括閃光燈罩,採用透明設置,設置於閃光燈外側;固定部件,用於固定所述閃光燈罩,
所述閃光燈罩設置有卡接部,所述固定部件中設置有與所述卡接部形狀相適配的卡槽,所述卡槽設置有上擋片和下擋片;
所述閃光燈罩下方設置有彈性支撐部件,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以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在與下擋片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的頂面低於所述固定部件的上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在與下擋片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的頂面低於所述固定部件的上表面0.1-1.0毫米;所述卡接部與所述上擋片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的頂面與所述固定部件的上表面的距離小於所述閃光燈罩下表面與下擋片的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閃光燈罩的頂面設置有觸控螢幕。
進一步的,所述閃光燈罩外預設範圍內設置有觸控螢幕。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外側還設置有移動終端殼體,所述固定部件與移動終端殼體一體成型。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上述任一所述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包括:
當識別閃光燈罩被按壓至預設位置產生的控制信號時,控制閃光燈開啟或者關閉。
進一步的,在所述當識別閃光燈罩被按壓至與下擋片連接產生的控制信號後還包括:
當通過所述觸控螢幕獲取到點擊觸控指令時,生成開關控制信號,以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上述任一項閃光燈的控制結構,採用上述任一項閃光燈的控制方法,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將閃光燈罩設置為可按動的閃光燈控制開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於移動終端閃光燈的控制不便於操作的問題,實現了對移動終端閃光燈的靈活控制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
在更加詳細地討論示例性實施例之前應當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實施例被描述成作為流程圖描繪的處理或方法。雖然流程圖將各步驟描述成順序的處理,但是其中的許多步驟可以被並行地、並發地或者同時實施。此外,各步驟的順序可以被重新安排。當其操作完成時所述處理可以被終止,但是還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圖中的附加步驟。所述處理可以對應於方法、函數、規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實施例一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可適用控制閃光燈開關的情況,該裝置可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該結構可以由軟體和/或硬體的方式來實現,並可集成於移動終端中。
如圖1所示,所述閃光燈的控制結構包括:
包括閃光燈罩10,採用透明設置,設置於閃光燈外側;固定部件20,用於固定所述閃光燈罩10;
所述閃光燈罩10設置有卡接部11,所述固定部件20中設置有與所述卡接部11形狀相適配的卡槽21,所述卡槽21設置有上擋片22和下擋片23;
所述閃光燈罩10下方設置有彈性支撐部件3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以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其中,閃光燈罩10可以是圓形、圓角矩形等形狀,閃光燈罩10的下面可以設置閃光燈,閃光燈罩10與固定部件20之間通過卡接部11和卡槽21卡接固定,可以在閃光燈罩10的卡接部11和固定部件20的卡槽21之間的特定位置設置有電路連接金屬觸點,用於每當按動閃光燈罩10至其上表面接近或者平齊或者凹陷值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時,金屬觸點接觸,以產生控制閃光燈開啟或者關閉的信號。
所述閃光燈罩10下方設置有彈性支撐部件30,其中,支撐部件30的下端可以支撐於下擋片23上,也可以支撐在下擋片23以外的其他位置,為了避免其對閃光燈的燈光產生遮擋,優選的,支撐於下擋片23上。
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將閃光燈罩設置為可按動的閃光燈控制開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於移動終端閃光燈的控制不便於操作的問題,實現了對移動終端閃光燈的靈活控制的效果。
優選的,所述卡接部11在與下擋片23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的頂面低於所述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
優選的,所述卡接部11在與下擋片23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10的頂面低於所述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0.1-1.0毫米;所述卡接部11與所述上擋片22接觸時,所述閃光燈罩10的頂面與所述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的距離小於所述閃光燈罩10下表面與下擋片23的距離。
優選的,將控制閃光燈開關的信號設置在將閃光燈罩10按壓至凹陷於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上時,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閃光燈罩上下活動時卡在凹槽中無法彈出,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將移動終端放置在桌面、沙發等地方造成的誤觸。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優選的,可以在所述閃光燈罩10的頂面設置有觸控螢幕12,用以在閃光燈罩10被按壓的同時,識別按壓動作是用戶的主動操作還是誤觸,例如,如果識別到按壓為用戶的手指的觸控,則可以認為是主動操作,如果識別到按壓並非用戶的手指,而是像桌面或者衣物等不能導致電容變化的物體時,則可以認為是誤觸。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閃光燈罩10的頂面觸控螢幕信號,確定對閃光燈罩產生按壓的是否為用戶的手指,如果並非用戶手指的按壓,可以取消其上下滑動對閃光燈的控制。這樣設置可以提高通過閃光燈罩控制閃光燈的穩定性,有效防止誤觸帶來的不便。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優選的,所述閃光燈罩10外預設範圍內設置有觸控螢幕24。所述預設範圍可以是5毫米至15毫米,也可以是不均等區域。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因為將觸控螢幕設置在閃光燈罩上總會接觸物體而影響觸控螢幕自身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二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具體示出了本發明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
如圖4所示,所述閃光燈的控制方法包括:
s410、當識別閃光燈罩被按壓至預設位置產生的控制信號時,控制閃光燈開啟或者關閉。
其中,所述預設位置可以是當所述閃光燈罩頂面凹陷於所述固定部件的上表面時的某一位置。
本實施例通過將閃光燈罩設置為可按動的閃光燈控制開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於移動終端閃光燈的控制不便於操作的問題,實現了對移動終端閃光燈的靈活控制的效果。
實施例三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
如圖5所示,所述閃光燈的控制方法包括:
s510、當通過所述觸控螢幕獲取到點擊觸控指令時,確定執行所述控制信號,以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本實施例通過將獲取到的觸控指令作為一種開關控制執行指令,實現了通過移動終端閃光燈罩控制閃光燈可以有效地防止誤觸現象,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上述方法可以由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所提供的結構執行,具備與裝置相應的功能模塊和有益效果。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結構,採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閃光燈的控制方法,控制閃光燈的開啟或者關閉。
本實施例所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具備與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結構和方法相應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於這裡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於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範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