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譚狂飆為何能成為(春城夜譚狂飆為何能成為)
2023-10-30 00:58:17 2
2月1日,掃黑題材電視劇《狂飆》正式收官,不過其熱度並沒因劇情的終結就此打住,反而在劇集落幕24小時後依舊霸榜熱搜。
說這部兔年首部「爆款」劇
重啟了「全民追劇時代」
一點也不過分
有網友表示,上一次家中老中青三代人,齊齊坐在電視機前,追同一部劇的情景似乎是在10餘年前,而《狂飆》讓這份「回憶殺」重現。
作為一部「黑白分明」的反黑劇
《狂飆》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
對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
都有十分出色的刻畫
其中尤其以頭號反派——張頌文飾演的「黑老大」高啟強為最。對此,多數觀眾都給出了很高評價,認為編劇和演員的用心演繹,讓這部電視劇更有真實感和時代感,加強了文藝作品的現實意義。
相比之下,常見於同類作品中的「臉譜化」反派,壞是夠壞,但缺乏警示性,只會讓作品的質地變得輕飄飄的。
除了高啟強,本劇中不乏其他形象立體的反面角色,其中既有囂張跋扈、老奸巨猾,卻善於在上下級面前扮演「兩面人」的腐敗官員趙立冬,也有早年犯過輕罪,本有機會重新做人,卻又因為生活碰壁被黑惡勢力拖下水的殺手老默。
這些角色,有的讓人恨得牙痒痒,也有的讓人覺得可悲可憐,但其共同點在於:他們的惡行都不是懸浮在空中、只為劇情設定而服務的,而是有著肉眼可見的現實根源。
作為一部具備獨特題材優勢
和現象級潛質的優秀劇作
《狂飆》在敘事手法、人物塑造
價值引導等方面
給當下涉案劇創作提供了創新之法
故事藉由刑警安欣、黑惡勢力高啟強兩個角色的人生軌跡,不僅展現了一場跨越20年掃黑除惡的鬥爭故事,還再現了時代變遷下黑惡勢力的形成與崛起,幾條線索齊頭並進為觀眾勾勒了一幅正義與邪惡鬥爭的畫卷。
涉案劇中的角色照進現實,觀眾看似在劇中,又身處現實,引發人們對社會與人性黑暗面的反思,從而實現現實主義題材涉案劇的警示和教育效果。
《狂飆》通過時代交替敘述的方式,抽絲剝繭,帶領觀眾了解黑惡勢力崛起的緣由以及掃黑除惡的艱辛,劇中案件發人深省,寫實的生活場景,權與法、情與理、善與惡等問題的思辨性,折射出人民對打擊有組織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擁護和支持,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與教育意義。
《狂飆》以劇集為媒介,與觀眾對話,在戲劇故事和現實投射的平衡基礎上構建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其所聚合的主流價值,正是與觀眾高度共情的。
《狂飆》應算是一部
主旋律電視劇作品
但它是一部
很深入的主旋律作品
這部劇藝術再現了掃黑除惡,同時具有強烈的自檢自省精神。
不虛美不隱惡,這是優秀作品應該做的;而敢於自我揭短亮醜,有著糾治積弊的決心意志,這正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所展現的。
一直以來,主旋律影視創作總丟不掉一股濃濃的說教氣,故事內容往往成為一種理念的載體,而人物角色往往成為一種價值的工具。
我們看到太多影視劇是那麼急不可耐地教育觀眾,模式化的人物、打了雞血的口號、先反轉再煽情的套路,將觀眾假想為無腦小白,但何曾想過觀眾比我們的許多文藝創作者聰明得多。
我們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還有今天發生在中國社會各個領域正本清源的硬仗,都是在直面沉痾頑疾、重病老病的,國家治理向沉痾頑疾亮劍,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文藝創作領域,我們也期待著敢於發聲、敢於批評的作品。
掌上春城綜合整理
來源:中青評論、工人日報、九派評論等
責編:李佳怡
編審:沙蘭梅
終審:周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