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2023-09-23 21:50:00 2

  【範文一】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歷史著作,講述了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共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它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不要樣的朝代。

  明朝是一個不一樣朝代,是一個完全是漢人說了算的朝代,是一個雄霸的朝代,你能從中了解到明朝的經濟繁榮、政治霸權,還能增加你民族自豪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英雄輩出,從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滿身抱負,以安天下,為己任的張居正;從七下西洋溝通國外的三保太監鄭和,到以敗壞朝廷為己任的魏忠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實在是精彩無比。

  但是,明朝自滅亡以來,離今已有300多年了,離我們現今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從一篇篇支離破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中了解它,但現在卻有一套書,完完整整的闡述了明朝276年的歷史,它以詼諧的筆調,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後那些洶湧澎湃的暗流;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告訴你每一位偉人的成長都需要忍耐,以及忍耐過後的寂寞和無人能懂的痛苦。那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更為難得,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希望大家有時間靜下心來聽,史書中的那些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指引你正確的方向;安下神來看,細細品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蒼涼,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成熟。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裡說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親自去笑一笑,讀一讀,所以,我在這裡為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喜歡。

  【範文二】

  明朝是我很感興趣的朝代之一。

  中國歷史中,我個人一直覺得三國魏晉和晚明至明清更替這兩段最有意思,也最精彩。

  魏晉風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有的名詞,其內涵之豐富,可以專門寫無數論文。而三國時期,則因一部《三國演義》,恐怕不知道的中國人也幾乎沒有。在那個跌宕肆意的年代裡,無論英雄、梟雄還是狗熊,都十分之精彩,哪怕狗熊也堅決不狗熊到俗套。更難得的是,在那裡誰也不能佔據壓倒性優勢,不管你怎麼英雄、梟雄,到頭來終有各自的宿命冤家來克制,就是在演義中被魯迅稱為近似妖一般的諸葛孔明,也有個司馬仲達來制衡,幾番風雲,總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材,叫人血脈膨脹,又止不住感嘆「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明朝,一個充滿弔詭的年代

  說到明朝,我就覺得有點犯難了,因為幾乎無法用很概括性的簡短幾句話來說清楚這個朝代。

  它可以說、值得說的,實在太多,太多。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皇朝,也是唯一一個自南向北以南方軍隊擊敗北方遊牧民族而統一天下的皇朝。

  那一段艱苦卓絕的開國史,被後人編成評書《大明英烈傳》四處傳唱,以至於金庸筆下的小憊懶韋小寶,除賭博出老千之外,就好聽《英烈傳》這口兒。而恰恰是這最大眾化的評書,卻使這個從小就沒接受過任何系統教育的無賴典型,在茅十八遇危要他迴避時,難能可貴地堅持了一把:「他媽的,殺就殺,我可不怕,咱們好朋友講義氣,非扶你不可」,這雖是小說情節,卻也是草頭百姓們對大明英烈尊崇追慕之心的真實寫照。

  明英烈之後的永樂大帝,從知名度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看,事跡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鄭和七下西洋是不用說了,在世界上只怕都算是赫赫有名的,其他如侯顯五使絕域,編撰《永樂大典》,開通川藏路,張輔平安南,永樂親徵漠北等等,無一不是可以寫成鴻篇巨製的傳奇。

  當然了,明朝除了這些激蕩人心的事可寫之外,還有相當多的昏庸皇帝、奸佞權宦和其他英烈故事。像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以及于謙、王振等歷史人物,就被梁羽生寫進了其代表作《萍蹤俠影》,成了小說的主要背景。又如正德經常自貶身份給自己封個將軍噹噹,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見大臣,天啟皇帝的一手好木匠手藝,明宮三大疑案,東廠、西廠、錦衣衛之恐怖,九千歲魏忠賢的狠毒,中流砥柱袁崇煥的千古奇冤、悽慘下場,以至最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山海關大戰、明清易代等等,這一樁樁事跡哪件不是驚心動魄,而其中的匪夷所思,又更非是小說家們的一桿筆所能編寫出來的。

  又譬如,時下有不少人指責明代,尤其到了明末那叫一個禮樂崩壞、道德淪喪,為國殉死者寥寥無幾,自明朝起國人的骨氣便沒了云云,其實不然,這實在是個大大的誤解,或者可以說是一種片面而不負責任的說法。明朝,恰恰是極重倫理道德的,其偏執和堅持甚至可說到了一種變態的地步。明初時永樂大帝作序頒布的三部理學《大全》:《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乃是程朱理學的論著匯總,程朱理學自此成為明朝的國學,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論當時情形為「家孔孟而戶程朱」。明中期還有承前啟後的王陽明「心學」等等。轉身看看實際情況,在明末,無論是農民軍破城還是滿清南下,為國為君殉死實是極普遍的現象,從內閣大學士到老百姓,幾乎每城被破都有主動殉死的官吏和平民,甚至闔家老小滿門死絕把井給填滿了都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光《明史》中的記載就比比皆是,更別說各地的地方志和士人筆記了。

  總之,明朝的這些人和這些事兒,說上幾年只怕也是說不完的,而這等歷史的精彩,更是我們怎麼編也編不出來的。

  把歷史寫得很精彩

  只是,歷史的精彩,未必能寫成精彩的歷史。

  太多的歷史書,都是嚴肅的學術的,可同時也是枯燥的,缺乏可讀性,難以被不是歷史專業出身的百姓們所接受。

  但《明朝那些事兒》,應該說已經做到了被普通讀者接受這一點,而且從目前它的受歡迎程度看,還可以說接受度相當好。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因此想要把歷史寫得精彩,寫給老百姓們看,就有幾個難點:

  其一是歷史書通常會帶著不少名詞,很難讓一般人消化。譬如明朝的將軍和總兵官,去翻下《明史》會發現有一大堆,祖大壽是,吳三桂是,左良玉也是,誰官大?誰管誰?要按照正規方式去解釋,那麼我會說總兵有好多種,像總鎮一方的是鎮守,最大;獨鎮一路的分守,次之;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名協守,再下面還有提督、提調、巡視、備御、領班、備倭等等一大串,總之十分容易讓人頭暈。但在《明朝那些事兒》裡,這些官職就會被比喻成軍區司令、軍分區司令這樣的現代說法,十分易解好記,而且叫人覺得也還有趣。

  難點之二是幽默白話之下但要嚴謹。歷史書不同於小說,不能戲說,更不能胡說,必須要有相當的基礎和認真的態度,兩者缺一不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我認為應該說是比較嚴謹的,態度也是認真的,可以看出他在明史上花了不少功夫。

  譬如當談到懿文太子朱標的身份時,他說「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但並非嫡子(其母為庶母)」,別看這簡簡單單一句話,裡邊就有不少內容在。曾有人指責他說:「《明史》裡不是記載得明明白白嗎?『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你怎麼說他不是馬皇后生的嫡子?

  事實上明史研究前輩吳晗就曾考證過這個問題,他認為當時朱元璋、馬皇后兩人已被元軍阻斷在兩地,馬皇后不在太平,因此此事可疑,同時他認為朱棣的馬皇后之子身份也屬偽造,因此認為朱標亦非嫡子。可見這種說法,是前人做了相當考證後的一家之說,有其成立的基礎。當年明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是考據過並選擇了他認為可信的一說來表述,這在歷史書中是相當普遍的做法。只從這點上看,其態度就應該說是認真嚴謹的。當然,任何一部歷史書,尤其是通史類的歷史書,難免會有些差錯,有的是筆誤,有的是知識面所限等等,尤其在面對治史難度最大之一的明史時,可以想像當年明月的筆下也難免要有錯訛。雖然錯誤是不能被接受需要糾正的,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作者認真的態度是首先需要被肯定的。

  難點之三,是背景知識的交代。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個叫人頭痛不好解決的大問題。如果是學術書,你在裡邊交代一堆背景知識,那就叫羅嗦、廢話,這些基礎知識看學術書的誰不知道?好比你一說萬曆朝的「癸已京察」「辛亥京察」,大家就都知道在你說什麼事,而「京察」是什麼意思,「大計」「銓選」又是什麼意思,根本無須交代。

  但是,對想了解歷史又缺乏歷史專業基礎知識的普通讀者,這些卻是必須不厭其煩交代清楚的,而且你還必須說得有趣,不然的話,人還不如拿著字典辭海辭源去看《明史》好些。

  那麼,誰來用有趣的話語去告訴他們?這個工作誰來做,誰在做?

  我想,那些認為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說說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說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

  我看只能是那些不覺得掉價,不嫌麻煩,有志於把中國歷史推廣到每一個普通百姓身邊的人們來做,譬如閻崇年,譬如易中天,譬如當年明月。

  只衝著這份心思,我就願意給當年明月鼓鼓掌加加油。一個國家的歷史,絕不只僅僅屬於學術研究的,而是屬於每個人、每一個普通人的,我們現在缺的也不是學術高端,而是缺向老百姓們講敘屬於他們的歷史的人,央視百家講壇的火暴,難道不是最好的註腳嗎?

  歷史是精彩的,寫一個精彩的歷史給老百姓,更精彩。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