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讀後感1000字
2023-09-23 22:05:40 1
《中國教師報》不僅傾力報導與教師、教育有關的人和事,也請廣大一線教師來評說、討論自己關心的話題。下面是關於中國教師報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中國教師報》讀後感
說來羞愧: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閉塞再加之性格內向「一心只教書,兩耳不聞事」,所以直到前天看到學校貼「徵文比賽通知」才知貴報刊的存在。看都沒看過怎麼寫讀後感呢?聽同事說「可以到網上找到中國教師報的電子書」,於是學著上網。
看得第一篇文章《老師最害怕的七件事》頓感震撼!
老師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試;二怕出事;三怕家長;四怕學生;五怕投訴;六怕評比;七怕耽誤學生。但最害怕的還是教不好學生!
大千世界,人如滄海一粟,有時自感一個小學教師是那麼的卑微!但看到「中國教師報」能採用此文,如此大膽地公開老師們的痛處。可見貴報刊敢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能為廣大一線教師代言!也讓教師們深感慰藉!《行走在鄉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動情的敘述了作為農村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是如何需要這樣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類似《數學教師黃老》這樣的文章用生動的事例傳授了「教學智慧與方法」。新教師或年輕教師只會照著教案,一遍遍地講道理,講方法,一次次地讓學生練習。教學成績不好時也難意識到「機械練習的低效性」,反而怨學生不夠認真不夠努力。而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說,他們的課卻有趣有效的多。
你看黃老的數學課便有許多的特別:講餘弦時,他會雙臂伸展,優美地上下舞動,在教室繞一圈,然後讓學生猜表演的是什麼。學生說是大雁、雄鷹……黃老說:對!可是在數學王國裡這代表著餘弦。他講區間和補間時,會在黑板上畫上一幅綠色的長方形,又擦去一小角,然後模仿趙忠祥的聲音說:這本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大草原,可是由於過度的放牧,它已經不是完整的大草原,成了需要補間的大草原……看到一位學生趴在桌上打瞌睡。黃老不動聲色地走上前,拍一下那位學生的肩膀。學生一下子驚醒,正要忐忑不安地等待懲罰,就聽黃老說:請你去做第3題,因為這題非你莫屬。學生一聽非他莫屬,頓時來了勁,到黑板前刷刷刷地答好了題。黃老寫下一個大大的100分,然後說:我替這位同學解釋一下剛才為何打瞌睡……教室裡便爆發出友好的笑聲。-如此上課學生會不喜歡嗎?成績會不好嗎?
課堂象「魔術」那樣吸引學生可以說是每位教師夢寐以求地,可是其中的「技巧與奧妙」從何而來?一般教師在身邊是很難學到的,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工作量大,去聽經驗教師的課少:即使去聽了,也未必能剛好聽到你想學習的精華:況且同行就是競爭對手,一般教師們都不喜歡別人去聽他的課,更別說傳授「技巧與奧妙」了。而專業的報刊雜誌就成了最好的學習引領。
之前也看過一些報刊雜誌,象《江西教育》、《小學教學研究》。可能是我的研究水平不夠吧,總覺太過深奧。而「中國教師報」卻讓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如貴報刊的主旨: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抒發教師人文情懷;刊出優秀課堂設計,探討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體會!
是啊,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國教師報》的人文情懷打動了我、吸引了象我這樣的一線教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正因為尊敬的報刊工作者們用心靈和才智奉獻著真誠的愛,才會有《中國教師報》的一片藍的天!使得戰鬥在一線的教師也有「露臉」的機會,從而網絡了眾多經驗豐富的教師。這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有著大量的「緘默性教育教學知識」:首先他們已經對教材了如指掌,有時間來考慮比「如何講明白」更高一層的「如何講生動」的問題。其次他們有了豐富的經驗儲備,能夠很快地對學生的需要有所回應和即興發揮,一句話,他們有了給學生「點穴」的本領。因為「共同成長,共同分享」讓教師們愛不釋手!
「中國教師報」理解、幫助、引領老師。我毫不猶豫地在「教師論壇注了冊」,做好了長期學習的打算。希望《中國教師報》能拂去我的煩惱,吹起飄逸的思緒,讓我徜徉在求識的海洋!
篇2:《中國教師報》讀後感
第一次見到《中國教師報》,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那天,是星期六,我參加「北部山區小學六年級學生聯考」的閱卷工作。中午休息時,在鄉中心小學的辦公室裡,我隨手拿起一份報紙翻閱,映入眼帘的是報頭的五個遒勁、灑脫的書法大字:中國教師報。前方還刻著一枚「教師為本」的古篆,字印結合,顯得古樸大方。再細看報紙,每期16版的詳實內容,眾多的精品欄目,涉及教育難點、熱點,關心學生成長,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報導國外的教育動態……我仔細地讀著每一頁報紙。心想:這的確是「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啊!不知不覺間,上班鈴聲響了,帶著一絲遺憾,我戀戀不捨地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不久,學校也訂閱了這份報紙,再一次看到它,我就像遇見了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把它緊緊地捧在懷裡。
讀著每一期報紙,我慢慢地熟悉了它眾多的精彩欄目:《新觀察》、《創新課堂》、《班級在線》、《閱讀》、《杏壇春曉》……它們是一扇扇明亮的窗口,通向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它們是我的良師益友,在工作和學習中為我指點迷津。
曾幾何時,新課程的實施讓我耳目一新,但在教學實踐中也有許多東西讓我迷惑,一度使我無所適從。看了茅衛東老師主持的「創新課堂」,欄目裡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分析,一堂堂精彩的課堂實錄,使我了解到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前變得豁然開朗。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餘,解成君老師主持的「閱讀」欄目,散發著縷縷書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意味深長的哲理,使我的心變得輕盈而充實,生活因此而更精彩。我把這種愉悅帶進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字蘊含的情感,在情境中品味文字。用文學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也從學習中收穫到甘甜的美果,在本學期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兒書信大賽」(南康賽區)中,由我輔導陳遠香同學所寫的書信獲得了二等獎,我也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我知道,能取得這些成績,是《中國教師報》助了我一臂之力。
「杏壇春曉」欄目更是我的鐘愛,讀著一位位老師的作品,我漸漸地融入其中,近距離地與作者交流,享受這些朋友帶給我學習的快樂。同時,它也使我深深的思索: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師的神聖職責?
我的腦海裡閃現出來朱熹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是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讓知識之泉、精神之泉長流,我們才能肩負起民族希望的重任,我們才不會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中國教師報》——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中國教師報》,你是我工作中的智慧之泉,因為有你,我的知識得到更新,視野變得開闊;《中國教師報》,你是我生活中的友誼之泉,因為有你,我結識了許多新朋友,盡情地與他們分享所有的快樂;《中國教師報》,你是我心靈的潔淨之泉,在你的蕩滌下,心靈的天空,永遠是那樣的明淨、純潔……
篇3:《中國教師報》讀後感
開學一個多月以來,除了每天堅持忙碌而充實的工作外,還在課餘時間為自己補充些精神食糧,其中中國教師報給予我了不少養分。
課堂上為什麼要關注傾聽呢?因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雙向的,在課堂上,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聽得專注且不時有反饋時,教師往往更容易靈感迸發,激情四溢。新課堂中,展示環節的關注者,不僅僅是展示者,甚至可以說,傾聽要比展示更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有時,教師對於展示會花費很多精力去培訓,卻常常忽略了對學生傾聽能力的關注。課堂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輸,更是情感的碰撞。沒有了傾聽者與展示者之間的有機互動,新課堂的展示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傾聽是憑藉聽覺器官接受語言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傾聽者要全身心地感受展示者在展示過程中表達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傾聽是對一個人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的挑戰和訓練,是邏輯的歸納、綜合、演繹的過程。因為傾聽是一個情感投入的過程,所以傾聽可以使學生的心智越來越發達。此外,傾聽也是一種關懷、一種品德。
那學生傾聽時要注意什麼?首先,傾聽者要表示出誠意,身體坐正、面對展示者,露出笑意,等等。即使展示者的講解零散甚至混亂,傾聽者也應該耐心地等待對方把觀點表達完整。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不相同,這很正常,但尊重是一個良好的傾聽者必備的素質。
其次,傾聽者要適時地對展示者進行鼓勵和理解。每個展示者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支持,因此,在雙方對話時,如果傾聽者在語言中加入一些如「對的」、「是這樣」的短語,都能給展示者帶來自信。
最後,傾聽者要適時做出反饋。展示告一段落時,傾聽者的激勵性反饋,會給予展示者極大的鼓舞。當然,有時不恰當的反饋也會不利於雙方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做好穿針引線、雙向溝通的工作。
回到自己的課堂中,雖然我一直在堅持「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並盡力完善各個環節的有效性,但是捫心自問:我對學生的傾聽重視度夠嗎?平日裡,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展示方面,認為展示的好壞決定課堂的效果,但真正是這樣嗎?
就在剛才,我在電腦前靜坐了1個小時,腦海裡不停的浮現出我和學生們上課的場面,可回憶了很久後才發現我的情緒變化完全是因為學生們的展示,而不是傾聽···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明日上課,在保證課堂流程順利進行的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們的傾聽上,因為中國教師報讓我知道:傾聽是一個情感投入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心智越來越發達。此外,傾聽也是一種關懷、一種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