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著的《真實的幸福》讀後感
2023-09-24 03:58:15 3
《真實的幸福》講述心理疾病在現實中逐漸得以有效醫治,並從心理學上去了解積極情緒,建構優勢和美德。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真實的幸福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篇1:《真實的幸福》讀後感
記得《裸婚時代》的劉易陽對童佳倩說,一個大男人不能整天把這事掛在嘴上,幸福是什麼?幸福是靠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就行。是啊,這麼個抽象的概念,說出來就變的不真實了,而且整天把這詞掛在嘴上實在太矯情了。但是,還是要做一下讀書筆記。最近幾天比較閒,還沒找到兼職,看看書,學習學習,也不錯。
「積極心理學是幸福和不幸福的時光所交織出來的紋理,以及此間顯示出來的優勢及美德。」通常人們追求幸福變得不實際是因為觀念的偏差,人們總有個定向的思維,要麼幸福要麼不幸福,然而事實上幸福應該是一種連續穩定的整體主觀感受。泰勒說,當別人問他是否幸福時,他不知道這該怎麼回答,幸福沒有外界一個條文標準,也不是說通過與他人對比就能判斷出自己是否幸福,只能說他比以前更幸福了,以後也將會比現在更幸福。他強調,「幸福課」的宗旨不是讓人學會幸福,而是學會更幸福。
「做好事會產生幸福感,這不同一般的感官愉悅,當你用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去應對一項挑戰並圓滿完成時,你會有幸福感,做好事並不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積極情緒體驗,它是完全投入,完全忘我的體驗。」也許這是來源於成就感與道德感的滿足,當人覺得所做的事有意義時,便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並不是說有多大的客觀成就才能產生成就感,也不是說做了多大的好事才能產生道德感,只要自己認同的事都可以覺得有意義,並產生愉悅感。小孩子做了好事,需要告訴父母獲得稱讚後才會高興或者是想到自己將得到到讚賞而興奮不已,我們有了成熟的心智後就不再需要這些小孩所要的東西,小孩子得到一句稱讚就很高興了,雖然成人聽讚賞也會高興,但是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內心的安定與更深層的價值感。
「優勢有靜態、動態之分,如仁慈、好奇、忠誠、信仰是靜態的,一天可能展現這些優勢幾十次,而毅力、遠見、勇氣則更可能是動態的,不可能在超市排隊付錢時展現你的勇氣,一生終有一次動態的行為足以讓人知道你有勇氣了。」確實有道理,根據這樣的說法,那麼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做過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勇的事時,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勇敢了。再換個角度,即使沒幹過特別英勇的事也不能認定自己沒勇氣,那也許是還沒出現恰當的時機。這麼一想,所有的事都變的美好了,自己的價值感也增長不少,自然也就能開心點。雖然這還談不上幸福,但也是一種進步,畢竟人是可以習得樂觀的。
「常常查看傷口不利於癒合。」「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為使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兩種解決方法---感恩、寬恕。」書上舉了個例子,闡述一位心理學大師是如何去寬恕殺死自己母親的惡人,我在想著,如果是我,我就沒那麼偉大,沒那麼厚愛他人,這樣的不幸與這樣的寬宏心懷,我只能表示深深的同情之餘再表示萬分的佩服。真的沒想過,當一些特別惱人的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有多寬的心去接受,就算現在設身處地的想一番,然後覺得可以接受,也不肯定真正發生時自己又是怎樣的心情。另外,我覺得感恩,也不應該是,每件事都要想著感謝別人,本來自己不覺的有什麼需要特別感恩的事,卻還要為了「感恩」而感恩,那是多痛苦的一件事,不一定每件事都需要把謝謝掛在口上,機械化的規範自己的言行,會讓自己變得虛偽。並不是不提倡「感恩」,而是認為不應該像遵守紅綠燈那樣對待「感恩」。
篇2:《真實的幸福》讀後感
真實的幸福來源於心底最深沉的渴望,是我們最迫切想要獲得的甘露。
你幸福嗎?什麼主宰者你的幸福?是那一路的追求,還是那彼岸的輝煌?
你幸福嗎?你認為幸福是什麼?怎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這些問題耳熟能詳,每每都有人在不斷地提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生活好起來了。儘管物質生活有所提升,可這並不能和人們的幸福感提升掛鈎。你吃飽了,你有了積蓄,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利用,你可以使用高科技產品,生活變得更簡單,但是,你的精神飢餓了,你的身心貌合神離了。曾今看到過這樣一幅畫:肥頭大耳的男人穿的西裝革領,吃的圓潤,滿身珠光寶氣,可是他的精神確實貧瘠、乾癟的,被他牢牢甩在後面——身心就這樣分離了。看了不禁冒冷汗。不僅捫心自問:這樣的人幸福嗎?到底什麼才是我們追求的幸福?
近幾年,有關幸福的話題很多,央視幸福一問成為了談笑熱點,我倒覺得能把真實播放給大家,這背後就挺讓人幸福。因為真實本身就是幸福。這是讀了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一書最大的感受。只有真實,我們才拂去虛假的表面,將內在的自我曝露在人性面前,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塞利格曼寫的書認為積極心理學和傳統的心理學不同。他不認為你應該花太多時間去改正自己的弱點;相反,他認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於建立及發揮你的優勢。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及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真要遙望過去的歲月,提煉出幸福的時光,的確有點模糊,或者說,那些被現在概括起來稱為幸福的感覺,和現在相比是幸福的,當時意識中卻並無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實、踏實的心情所籠罩。簡短說,此時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腳步中。每一點一滴的幸福都是靠自己雙手耕耘而來,容不得半點虛假,只有腳踏實地採摘的成果,才能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滿足感。
我們總是被表面的虛榮所誘惑,死心塌地的想要走捷徑追求幸福感,用短暫的愉悅獲取幸福感,可是繁華過後卻是一身的落寞,這種幸福來得太過短暫,不足填滿我們內心的荒蕪。我們總是衝的,其實,積極的情緒、特質和積極組織系統才是積極心態的有效組成。而在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煉,路漫漫其修遠,需不斷進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從點滴做,一件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連點成線,可以連成真實而幸福的感受,真實的存在,長久的幸福。這種滿足感,來源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教學中,在我們教養孩子中都可以做到,哪怕是微不足道,這種真實的幸福感和豐富的滿足感,必會襲身。這本身就是1種修煉,對心態的1種提升,也是獲取幸福的源泉。
這個時代的追求幸福,註定是要坎坷的,正如那句老話:「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得了彩虹。」如何讓自己更容易幸福,書中已經給輸了暗示,我們需要慢慢地學習,這個過程極其的漫長而堅信。只要堅信「幸福可以學來,幸福可以到永遠」,追逐幸福,淡定、堅韌而從容,幸福總有一天回來敲開你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