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0:01:40 3
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午香草、徐長卿、廣藿香、板藍根、黃連、青蒿、蓽茇、梔子、何首烏製成。臨床可用於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內容物異常反流至食管引起慢性症狀和(或)組織損傷,表現為典型的燒心和反酸症狀及食管黏膜破損表現。西醫主要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動力等進行治療,多數只能改善臨床症狀,停藥後易復發,長期服藥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
[0004]本發明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採用午香草、徐長卿、廣藿香、板藍根、黃連、青蒿、蓽茇、梔子、何首烏,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製成。
[0005]製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製成:午香草30-40份、徐長卿30-40份、廣藿香20-30份、板藍根20-30份、黃連15-25份、青蒿15-25份、蓽茇10-20份、梔子10-20份、何首烏10-20份。
[0006]製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製成:午香草35份、徐長卿35份、廣藿香25份、板藍根25份、黃連20份、青蒿20份、蓽茇15份、梔子15份、何首烏15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午香草:辛、微苦、涼。清熱利溼,止咳。用於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等症。
[0009]徐長卿:辛、熱,歸脾、胃、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活血解毒,消腫用於胃病,牙痛,風溼痺痛,腰痛,脘腹疼痛,膽囊炎,小便水利,洩瀉,痢疾,溼瘮,蕁麻瘮,毒蛇咬傷。廣藿香:辛、微溫。歸脾、胃、肺經。芳香化溼,和胃止嘔,祛暑解表。
[0010]板藍根:苦、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痺,瘡腫等。
[0011]黃連: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瀉火,燥溼,解毒。臨床用於洩瀉,痢疾,熱毒瘡瘍,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燒燙傷等症。
[0012]青蒿:苦、微辛、寒。歸肝、膽經。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於暑熱,暑溼,陰虛發熱,瘧疾,黃疸等症。
[0013]蓽茇:辛、熱。歸脾、胃、大腸、肺、膀胱、肝、腎經。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頭痛、牙痛、鼻淵,冠心病心絞痛等症。
[0014]梔子:苦、寒,歸心、肝、肺、胃經。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用於熱病煩悶、瘡瘍腫毒。
[0015]何首烏:苦、甘、澀、溫。歸肝、腎經。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臨床用於血虛頭昏目眩,心t季,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瘮瘙癢,瘡癰,瘰癧,痔瘡等症。
[0016]本發明中藥於2008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72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17]1、一般資料
[0018]72例患者中,年齡26-63歲,病程多在3個月到2年,平均年齡43.5歲。
[0019]2、診斷標準
[0020]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0021](1)有反流症狀;
[0022](2)內鏡下可能有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現;
[0023](3)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後灼痛、燒心、反酸症狀者。
[0024]排除胃及食道手術史、食管狹窄、上消化道惡性病變、原發性動力障礙、嚴重伴隨疾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0025]中醫臨床症狀:燒心、胸骨或心窩部燒灼樣疼痛;反酸、噯氣甚則嘔吐;急躁易怒,脅肋脹痛,苔黃或膩,質紅脈弦或弦數。
[0026]3、治療方法
[0027]3.1處方:午香草35g、徐長卿35g、廣藿香25g、板藍根25g、黃連20g、青蒿20g、蓽茇15g、梔子15g、何首烏15g。
[0028]3.2製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製成湯劑,每日1劑,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
[0029]4、治療結果:
[0030]72例患者中,臨床治癒51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7.5%。
[0031]5、典型病例
[0032]5.1王某,男,34歲,自述燒心反酸1年餘,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燒心,反酸,噁心,噯氣頻,口苦,脘腹畏寒。納可,寐安,大便溏薄,時夾有黏液。舌淡紅、體胖、小裂紋、苔薄白,脈沉滑細緩。胃鏡檢查: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爛和滲出,慢性胃炎。診斷為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1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1個療程,痊癒,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
[0033]5.1莊某,男,39歲。胃脘部燒灼疼痛,伴反酸反覆發作4年。每發作時自服奧美拉唑及多潘立酮,病情緩解後即停藥,嚴重時伴食道燒灼感,噁心嘔吐,食少納呆,食後加重。胃鏡檢查見胃及食管黏膜輕度糜爛,組織活檢上皮變性壞死,未見腫瘤及潰瘍,符合反流性食管炎。察其脈弦數,舌質淡紅,苔薄黃,診斷為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1個療程,症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癒,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
[0034]5.3崔某,女,45歲,自述患胃病多年,近日由於情緒不好,感覺胃脘頂脹,灼熱、胸骨後疼痛,並伴有泛酸、燒心,口乾、口苦,飲水較多,納可,大便乾結,夜寐不寧。舌質紅,苔幹薄,脈細弦。當日胃鏡檢查: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胃竇糜爛,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II級。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1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癒,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明沒有限制。
[0036]實施例1,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是由午香草30g、徐長卿30g、廣藿香20g、板藍根20g、黃連15g、青蒿15g、蓽茇10g、梔子10g、何首烏10g製成。
[0037]實施例2,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是由午香草35g、徐長卿35g、廣藿香25g、板藍根25g、黃連20g、青蒿20g、蓽茇15g、梔子15g、何首烏15g製成。
[0038]實施例3,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是由午香草40g、徐長卿40g、廣藿香30g、板藍根30g、黃連25g、青蒿25g、蓽茇20g、梔子20g、何首烏20g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脾胃溼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午香草30-40份、徐長卿30-40份、廣藿香20-30份、板藍根20-30份、黃連15-25份、青蒿15-25份、蓽茇10-20份、梔子10-20份、何首烏10_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午香草35份、徐長卿35份、廣藿香25份、板藍根25份、黃連20份、青蒿20份、蓽茇15份、梔子15份、何首烏15份。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474072SQ20141069257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蘇玉欣 申請人:蘇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