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講堂活動方案
2023-09-24 04:46:10 1
「道德講堂」於2009年11月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開始試點建設,從最初的社區道德講堂開始,至現在已經形成了各種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室內道德講堂、依託廣播電臺的「道德講堂空中課堂」、依託中國常州網的「道德講堂網絡課堂」、公交線上的「道德講堂流動課堂」等組成了一套完整體系。
小學道德講堂活動方案【篇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推進我校師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根據竹文明委《關於開展「道德講堂」建設的通知》5號文件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為指導,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師生中廣泛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有效搭建師生思想道德建設平臺,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項目化、實踐化、生動化,通過講道德故事、唱道德歌曲、誦道德經典、聽道德評議等形式,把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好人品格融入到師生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師生的文明素質。
2.工作目標:以提升師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為核心,引導學生崇德向善、知禮尚義,自覺成為道德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
3.營造「群評群薦」的氛圍。把「道德講堂」活動與薦評身邊好人緊密結合,引導師生「身邊人評身邊事,身邊人學身邊人」,讓師生自發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樹立一批先進典型。
4.形成「好人好報」的共識。大力宣講道德先進人物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在生活上、工作上切實給予幫助扶持,努力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
5.弘揚「爭當好人」的文明風尚。把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使全體學生在參與中認知、感悟、提高,倡導人人爭做道德建設的參與者和先行者,使「講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風。
二、工作重點和措施
1.成立「道德講堂」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
具體分工如下:
組長:儲照安
副組長:張揚平、王駿、李家森、羅應
成員:各處室、年級組負責人及政教、團委工作人員。
學校成立辦公室,李國富任辦公室主任。
2.健全隊伍,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宣講隊伍。
根據學校自身師資優勢,重點發揮四類人員的作用:一是學校德育幹部,這是「學校道德講堂」的專職宣講員;二是發動「五老」人員及運用社區教育資源,配好「學校道德講堂」的兼職宣講員;三是吸收學生家長中的優秀代表等作為特邀宣講員,豐富「學校道德講堂」的宣講隊伍;四是教師和學生中的先進典型代表,拓展「學校道德講堂」的宣講隊伍。
3.明確主題,豐富「學校道德講堂」的內容和形式。
「學校道德講堂」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學生,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要求「學校道德講堂」的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必須針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和困惑,必須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主要包括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德」內容,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等形式,廣為宣講歷史上以及學生身邊湧現出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幼等優秀品德的事跡。
切實開展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發現、收集身邊學生、教師及學生家長中的「四德」道德典型,並將其真實的先進事跡編寫成真摯感人的故事;二是開展主題鮮明,師生喜聞樂見、易於參與的「學校道德講堂」系列活動。讓師生通過「聽」:聽道德故事、聽先進事跡報告、聽演講等;「看」:看道德模範和感動人物影視、看圖片展等;「講」:各班召開「道德故事宣講會」,講模範的事,講同學的事、講自己的事等身邊的道德故事;「思」:在以上各類活動感受、體驗的基礎上,通過徵文活動,反思、總結等提煉模範典型的道德內涵;「做」:以踐行道德規範、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師生充分展示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進步和成效。
4.加強保障,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物質保障,結合實際開闢「學校道德講堂」場所,並確保物資、經費的落實。
二是加強制度保障,逐步建立「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各類制度(1、「道德講堂」管理制度,2、「道德講堂」宣講員守則)。
三是做到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宣講活動相結合,常規工作和德育特色活動相結合,做到兩手抓,兩不誤。
5.注重實效,提升「學校道德講堂」的德育功能。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實效,以實效作為評價「學校道德講堂」工作的唯一指標。使我校的「學校道德講堂」真正成為:師生廣泛知曉,願意聽、主動來;真正讓參與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好人好報」的導向和「崇德尚善」的風氣。
小學道德講堂活動方案【篇二】
為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搭建思想道德建設新平臺,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項目化、實踐化,以各種形式廣泛普及各種道德理念和優秀傳統,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師生文明素質,鞏固學校全國文明單位成果,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豐富國學知識,充分發揮學校道德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作用,弘揚社會新風,提升文明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特制定學校本學期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方針政策,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圍繞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提升師生道德素質,傳承優秀文化為核心,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及國學經典講習」為基本形式,推動先進道德理念入腦入心,夯實全國文明單位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目標任務
以提升全校師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為核心,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德」建設為重點,深化學生準軍事化管理,強化傳統文化學習,引導師生「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將先進的道德理念內化為群體意識,在行為上由「他律」轉向「自律」,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在學校營造「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及「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
三、基本原則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基本原則,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基礎上,以點帶面,不斷創新,使師生在參與中認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爭做道德建設的參與者和先行者,使「學雷鋒、樹新風」,「講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風。
四、主要內容
「道德講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四德」建設為主線,大力倡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五種行為,深入普及「自強、厚德、崇儉、尚義、守信、明禮、報國、盡孝」等基本道德規範。
五、形式流程
「道德講堂」要根據學校實際,充分尊重師生意願,設計多樣化宣講形式,使師生易於參與、樂於參與,以「我聽、我看、我講、我議、我選、我行」為主要形式,突出「我參與、我踐行」的互動式、開放式特點。
我聽:以報告、講演等形式,聽道德故事,悟優秀品質;我看:以展示、學習等形式,把典型的事跡和品質形象化、具體化,使之更加可親可敬可信可學;我講:以自我推薦、自我宣講等形式,講師生自己和身邊的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智慧,傳播道德力量;我議:以辯論討論、總結點評等形式,評議身邊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實質,不斷升華自身道德境界;我選:通過比較、發現,選出學校、班級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老師、同學,樹立榜樣、楷模,向他們學習;我行:以實踐轉化、提升素質為目標,引導師生在認知、接受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後,群起效仿,轉化行為。
流程大致為:主持(誦一段經典)——向「德」鞠躬——講演——提問——點評——思考
六、講演安排
「道德講堂」講演安排表
貴州省經濟學校、茶校
二0一六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