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水知道答案》讀後感範文精選

2023-09-24 05:57:30 2

  《水知道答案》作者認為「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結晶就會呈現出不同形狀,能夠啟發人們對很多社會現實思考的新角度。

  篇一:《水知道答案》讀後感

  在日本,有一個專門研究水的科學家,同時他又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家。他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發現不同的水樣在降溫到零下5攝氏度後的一瞬間,可以形成不同的水結晶,他在顯微鏡下把這些水結晶拍成圖片進行對比和分析研究。他發現最來自大自然的水,如泉水、雨水、地下水、冰川的水,都可以形成美麗的結晶圖案,而城市裡經過氯化處理的自來水、被汙染了的江河水、不流動的水庫的水,大都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或者根本無法形成結晶。

  他發現水可以記錄和表達人類的文化和情感,他把寫有不同內容的紙條,貼在裝有同樣水樣的玻璃杯上,讓水去讀,然後再拍其結晶的圖片,看了寫有「混蛋」等不雅語言或不尊重的語言的水樣,其結晶非常混濁可怕,就像戰爭,就像災難,就像惡性腫瘤一樣;而讀了寫有讚美之詞的水樣,則形成了很清晰、很可愛、很美麗的結晶,而最為美麗的一個水結晶,她的水杯上貼的文字是「愛與感謝」。

  他發現在研究和拍攝的過程中,科學家自己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心情,都會對水結晶的效果產生明顯的影響;還發現水在聽了不同的音樂曲目,會有不同的表現,看了不同的花草、風光也會有不同的樣子;從美國911發生地和炮火連綿的阿富汗戰場取回的水樣、發生強烈地震和瘟疫的地方取回的水樣,是很難形成結晶或醜陋無比的,而「愛與感謝」不論用世界上哪種語言來寫,讓水看了後,她都會開出最美的結晶之花。

  過去曾在資料上看到,有科學家做過實驗,把人在憤怒狀態下吐出的氣體收集起來,可以殺死小的昆蟲。那麼人在生氣、憂鬱、暴怒、恐懼、痛苦等情況下,人體內的水份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態?會結出什麼樣的惡果呢?如果可以取其水樣,拍攝其水結晶的圖片,其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在這樣的狀況下,疾病,甚至惡性疾病是否就會乘勢而入,大行其道呢?如果長期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是否就會對生命產生顛覆或摧毀?

  由此我們會聯想到什麼呢?

  我們人類賴以生存,我們地球所有的生命都賴以生存的水怎麼了?

  從物質的角度講,人就是水做的。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的70%是由水構成的。

  如果一個人能確保這70%是健康的,就等於得到了健康。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保證自己的70%是健康的,那麼就等於保證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健康。我能做到嗎?你能做到嗎?我們能做到嗎?

  我們不禁想,水是生命的源泉,而事實上我們卻在汙染她;水是生命之靈魂,而事實上我們卻許許多多次不能讓她盛開美麗的花;水是生命最知心最無私的紅顏知己,而事實上我們卻無法做到用「愛和感謝」來撫慰它的肌體;水就是生命,而事實上我們人類卻往往用另類的行動來糟踐自己------

  地球走過了漫長的路,人類也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史,也是人類對生命的內涵和意義的覺悟史。人類所做的許多事,可以欺騙自己,卻欺騙不了上帝,因為水知道一切,水是有靈魂的,水是上帝的天使。

  對此,我們的選擇是唯一的,我們只能用行動,用「愛和感謝」回報水。水是最公平的,水也一定會用「愛和感謝」回報生命。

  篇二:《水知道答案》讀後感

  幾年前在一次函授學習中聽到張老師提到的《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單聽這個題目就覺得這本書中就充滿了一種神秘的感覺,讓我對這本書的題目記憶猶新。前不久逛書店時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便立即下手買了回來。

  《水知道答案》這本書是日本的著名作家、醫學博士江本勝所寫,看到「醫學博士」這四個字覺得挺奇怪,這看似跨界般的書,它的作家到底是怎樣來述說「水」的呢?而在封面的正中間便有一片水的結晶,就如放大後的雪花般那樣美麗,偌大的十四個字「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讓我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起了它。

  對於動物有感情、有靈性的,這一點我堅信的;對於植物有心情的,這一點我也相信;但是對於自然界中的「水」,說它也擁有以上這些「特異功能」我還真是不太相信,起碼在看書之前我是這樣認為的。

  《水知道答案》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人一生中的體內水含量是在發生變化的,但體內的這些水確實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出文章中的主要任務——「水」,作者認為水是可以複製信息,並加以記憶。他把實驗中的水結晶照片一一展示了出來,大自然中的純淨水能有自己的表達,用奇妙美麗的水結晶告訴這人們,它們生活在一個乾淨美好的環境中;未被汙染過的水聽到蕭邦、貝多芬的音樂後,所呈現的「心情」也是非常漂亮,並且水結晶的造型各異,還會用不同的形態表現著自己的快樂;當潔淨無瑕的水看到禮貌用語、正面、積極的語句時,它們又是各自表現出不同的美妙狀態,漂亮至極。而也有一部分水結晶則相反,已被環境汙染的水、聽到重金屬音樂、看到命令式或是聽到咒罵它的髒話時,水結晶所呈現的則是毫無美感、雜亂不堪。由此可見,原來我們身邊的水也同樣具有它的生命,同樣具有靈性,它是有心情、有感情、甚至有思想的,而更神奇、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不管用哪個國家的語言對水錶達愛與感謝的意思,水都能聽懂,並且表現出有規則的六邊形的狀態,給人的感覺非常美麗。

  作者通過展示、解說不同狀態的水結晶,呼籲人們要心存感恩、懂得感謝,如果我們真的能心存感恩,那麼充滿我們體內的水就會更加清晰而明淨,而這個人,也將因此化身為晶瑩剔透的水結晶,這一情況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而言那必定和諧有幫助的。正如「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環境的美好與惡劣是由心境的快樂與否而決定的,一個良好的環境會隨著人心的善惡而改變。正如作者堅信:「愛與感謝」將是引導整個未來世界的關鍵!

  篇三:《水知道答案》讀後感

  萬物皆有靈。這是我國先賢聖哲的一大智慧論斷。因此,我們的古人對自然萬物都充滿了敬畏之情。因為萬物皆有靈,那麼山亦有靈,故有「山神」存在;水亦有靈,故有「水神」存在;土地亦有靈,故有土地神存在;風雷雨電亦有靈,故有「風婆婆、雷公、雨神、電母」存在……

  而在自然萬物中,水又特別有靈性,被古人推崇不已。如「大道似水」、「上善若水」,莫不是在以水為「喻體」,說明「宇宙總規律——道」的特徵,說明著「至善」這一美德的特性。因為水總是永不停息地向著低處奔流,百川歸海之後又把自己放得最低,故成就了海之壯觀。所以古人又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格言,教人要像水一樣低位運行,成就自身之「大」。

  因為這種「萬物皆有靈」的思想指導著古人的言行,古人的「天人整體觀」十分強烈。即把「天(自然)」與「人」看成是一個整體。那麼,對於「天」的破壞就是對「人」自身的破壞。所以,在古代基本上不存在因為人要生存便把大自然破壞的不像樣的做法。相反,古人總是尋求人類生存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最佳契合點,以維護「天人整體」的利益。故直到今天,古人的所有聚居之地遺留下來的建築,無不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特徵。人居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互為映照,令後人深受啟發。

  同時,因為對「水」的推崇,「水汙染」在古代也基本上不存在。古人生活的漫長時代裡,「山清水秀」依然是「山清水秀」。並不像今人一樣,一旦「山清水秀」之地有了人類活動,不過幾年便會變得「山窮水惡」了。

  為什麼今人與古人相比,行為反差這麼大呢?都是因為「現代科學思想」指導所致。近代以來,以「進化論」為基礎的「現代科學思想」對「天」與「人」的關係論斷與古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現代科學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級生命,具有最高的靈性。所以人就具有了「統治」這個世界的資格,自然萬物一切都要為人類所用。「現代科學思想」還認為自然就是自然,人就是人,自然是無生命的,兩個系統相互割裂,誰也不屬於誰。但因為人具有最高靈性,就可以無限制地開發自然了。這樣一來,對大自然的慘不忍睹對的「改造」便連綿不斷地大規模發生了。古人的「萬物皆有靈」、「天人整體觀」等思想被拋棄。人類再也不必對自然萬物敬若神明了,反而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可一世地俯視起自然萬物來。

  於是,森林被無情砍伐,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擴大;於是,地下資源被無序開發,地殼結構紊亂,群體性死亡事故頻發;於是,河流湖泊遭到汙染,魚蝦不生鳥獸絕跡,人類也只有望「水」空嘆了;於是,臭氧層被戳開了大窟窿,地球變暖冰川融化,紫外線輻射日甚一日……於是,自然災害沒有了節制,洪水泛濫,沙塵肆虐,旱災頻仍,地震不斷。人們驚呼,大自然在「報復」人類了。什麼叫「報復」?大自然不是沒有靈性嗎?可是如果大自然真沒靈性的話,為什麼她又會「報復」人類呢?

  大自然有靈性嗎?有。這是江本勝博士在《水知道答案》一書中做出的肯定回答。日本著名作家、醫學博士江本勝從1994年始,開始在冷凍室中以高速攝影的方式,長時間拍攝和觀察水結晶,逐漸發現水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和傳達信息的能力。2001年,江本勝將122幅風姿各異的罕見水結晶照片結集成冊,公開出版,立刻引起了巨大轟動。那轟動至今仍然不能平息。因為那些「風情萬種」的水結晶照片傳遞出來的信息,徹底顛覆了現代人類的「頑固」認識——萬物無靈性,讓人們開始以全新的眼光去審視以水為代表的自然萬物。

  江本勝通過不同情境下的水結晶照片發現:

  與自來水相比,各種各樣的天然水結晶可謂是美麗之極。而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說明人類在處理自來水的過程中,將天然水的美麗結構全都破壞掉了。

  聽到「愛」與「感謝」的水結晶呈現完整的美麗六角形;而被罵作「混蛋」的水幾乎不能形成結晶。江本勝由此告誡人們:「謝謝」、「愛」與「感謝」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聖物」,也是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或聽到)這些文字時,會呈現出美麗的結晶。

  江本勝博士讓水「讀」不同的文字,「聽」不同的音樂,「看」不同的畫面,水結晶便形成了千姿百態或美或醜的結晶來,與相應的字義、音樂旋律、畫面意境相對應,給人們呈現出了一個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卻實實在在的世界。江本勝在透視了這一「隱秘世界」的若干奧秘後說:「水能記憶信息,還能通過在地球上循環來傳達信息。由此可知,來自宇宙的水包含著很多關於生命的答案。」基於這種認識,書中還引用了瑞士研究河水達三十年之久的教授瓊安·戴維斯的一段話:「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回對水的崇敬之心。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水的敬意已經微乎其微了。而在古希臘的時候,人們對水的尊敬程度則要深得多。為了守護水神,甚至還產生了很多神話故事。但是曾幾何時,以非科學的名義,神話被拒絕在神聖的殿堂之外,人們只是將它視為一種單純的物質,認為只要以科技手段淨化它就可以了。可是被淨化過的水絕不同於清澈的水,通過科技手段淨化過的水,根本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其實水需要的不是淨化,而是徹底的被尊敬。」

  現代人僅僅需要尊敬水嗎?不,是需要尊敬整個自然界呀,因為「萬物皆有靈」。我們人類本來是「自然之子」,現在卻處處以「自然主宰者」自居,在給自然帶來巨大的破壞之時,也給自己埋下了無窮的隱患。而化解這些隱患的出路在哪呢?「水知道答案」——讓「愛」與「感謝」充盈這個世界。因為「感謝能讓我們生出愛心,愛則能讓我們知道去感恩,從而讓我們的慈悲之心像水結晶一樣擴展到全世界。」

  記住,萬物皆有靈,水亦有靈。與萬物相融相生,「每時每刻都會有美好的事物發生」。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