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6:15:49 2
專利名稱: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平衡車,尤其是一種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所見的自平衡車,車輪的轉動是通過與安裝在底座上的驅動電機輸出 軸直接驅動車輪的輪轂,驅動電機佔據了底座與車輪之間的較大底盤空間,由此也減少了 電池容量,降低了續航裡程;同時,這種結構形式也使減速比比值較小,扭矩較大,且噪音也 較大。通過檢索,尚未發現採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和電機組合應用到輪轂中的記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設計科學、佔用空間 小、扭矩大、噪音低的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包括電機、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與輪轂固裝在 一起的支架以及內齒圈,其特徵在於在電機與支架之間同軸安裝有一行星齒輪減速機構, 該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太陽輪同軸固裝電機的輸出軸,太陽輪嚙合徑向均布的四個行星 輪,該四個行星輪共同嚙合同徑的內齒圈,四個行星輪的行星輪軸均固裝在支架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本驅動結構採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齒輪之間的嚙合齒數增多,從而使得減速 比比值增大;由於太陽輪將扭矩同時傳遞給四個行星輪,所以行星輪組能承受較大扭矩,由 此傳遞給輪轂的扭矩大,提高了自平衡車的驅動力。2、由於行星輪組能承受較大的扭矩,因此每個行星輪承受的額定扭矩就相應降 低,所以尼龍這種低強度的非金屬材料也能夠使用,使整個機構重量減輕,而且噪音也能得 到極大的改善。3、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科學,使平衡車底盤有效空間增大,加大了電池空 間,增加可續航裡程,是現有輪轂電機驅動結構的替代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外形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放大圖;圖4為圖3的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傳動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一種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包括安裝在底座1上的電機2、太陽輪10、行 星輪6、與輪轂4固裝在一起的支架9以及內齒圈5,電機的輸出軸8直接驅動太陽輪,太陽 輪嚙合徑向均布的四個行星輪,太陽輪、行星輪構成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該四個行星輪共同 嚙合同徑的內齒圈。支架與電機同軸並安裝在太陽輪的另一面,支架固裝在四個行星輪的 行星輪軸7上,輪轂上安裝有輪胎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太陽輪同時和四個行星輪嚙合,當電機軸帶動太陽輪自轉時,四個行星輪也要發 生轉動,行星輪自轉的同時還要圍繞太陽輪公轉,因為行星輪軸和支架是緊配合,所以當四 個行星輪發生轉動時,支架也會同時發生轉動。
權利要求一種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包括電機、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與輪轂固裝在一起的支架以及內齒圈,其特徵在於在電機與支架之間同軸安裝有一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該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太陽輪同軸固裝電機的輸出軸,太陽輪嚙合徑向均布的四個行星輪,該四個行星輪共同嚙合同徑的內齒圈,四個行星輪的行星輪軸均固裝在支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平衡車的輪轂電機驅動結構,包括電機、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與輪轂固裝在一起的支架以及內齒圈,在電機與支架之間同軸安裝有一行星齒輪減速機構,該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太陽輪同軸固裝電機的輸出軸,太陽輪嚙合徑向均布的四個行星輪,該四個行星輪共同嚙合同徑的內齒圈,四個行星輪的行星輪軸均固裝在支架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科學,使平衡車底盤有效空間增大,加大了電池空間,增加可續航裡程,是現有輪轂電機驅動結構的替代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F16H1/32GK201670094SQ20102020741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8日
發明者嶽維亮 申請人:天津錦泰勤業精密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