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0:34:0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交換裝置,尤其是一種新型換熱器。
背景技術:
現階段換熱器已較為廣泛的運用,但一些換熱器也存在不足之處,開百葉窗的換熱器其散熱帶風阻比較大,氣流通過換熱器所受阻力較大,熱交換效率不高;而一些板翅式換熱器由於是翅帶直接釺焊於冷卻管上,當換熱器在易發生振動的環境下工作時,翅帶易損壞變形或在焊點處斷裂,且當某一條翅帶損壞後無法對其進行更換需整體報廢,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換熱器,它傳熱效率高,結構緊湊,適應性強,無窗波浪型翅帶在振動的情況下也不易發生形變損壞或在焊點處發生斷裂,可對損傷的無窗波浪型翅帶進行單一更換無需整體報廢,其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換熱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上殼體,其上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
下殼體,其與上殼體相對設置;
左右護板,其可脫卸連接於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左右兩側;
若干條相互平等設置的扁平的冷卻管,其一端與上殼體一體連接,另一端與下殼體一體連接;
無窗波浪型翅帶,其設置於相鄰兩冷卻管之間。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滑動封條和彈簧,所述無窗波浪型翅帶左側固接有左滑板,右側固接有右滑板;所述左滑板與冷卻管的右端面面面貼合,所述右滑板與冷卻管的左端面面面貼合且其上下兩端面上形成有用於扣接於冷卻管上下端面上的第一卡扣,所述左滑板和右滑板的長度均小於上殼體至下殼體的距離,所述滑動封條設置於無窗波浪型翅帶上下兩側,上方的彈簧設置於滑動封條與上殼體之間,下方的彈簧設置於滑動封條與下殼體之間,所述滑動封條上形成有用於扣接於冷卻管上的第二卡扣。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無窗波浪型翅帶與左滑板和右滑板通過釺焊連接於一體,所述冷卻管與上殼體和下殼體通過釺焊連接於一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傳熱效率高,結構緊湊,適應性強,無窗波浪型翅帶在振動的情況下也不易發生形變損壞或在焊點處發生斷裂,可對損傷的無窗波浪型翅帶進行單一更換無需整體報廢,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左滑板和右滑板與冷卻管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仰視圖1並局部放大);
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滑動封條與冷卻管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仰視圖1並局部放大);
圖4:圖1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換熱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上殼體20,其上具有進水口2和出水口3;
下殼體21,其與上殼體20相對設置;
左右護板6,其可脫卸連接於上殼體20和下殼體21的左右兩側;
若干條相互平等設置的扁平的冷卻管4,其一端與上殼體20一體連接,另一端與下殼體21一體連接;
無窗波浪型翅帶5,其設置於相鄰兩冷卻管4之間。它傳熱效率高,由於翅帶對流體的擾動使邊界層不斷破裂,因而具有較大的換熱係數;同時由於翅帶很薄,具有高導熱性,所以可以達到很高的換熱效率。結構緊湊,具有擴展的二次表面,適應性強。
如圖2至4所示,優選的,還包括滑動封條7和彈簧8,所述無窗波浪型翅帶5左側固接有左滑板10,右側固接有右滑板9;所述左滑板10與冷卻管4的右端面面面貼合,所述右滑板9與冷卻管4的左端面面面貼合且其上下兩端面上形成有用於扣接於冷卻管4上下端面上的第一卡扣11,所述第一卡扣11扣接於該右滑板9右側的冷卻管4上並與冷卻管4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卡扣11以每條右滑板9上具有兩個為宜,它們間隔設置於右滑板9上,且以第一卡扣11的長度較短為宜,所述左滑板10和右滑板9的長度均小於上殼體20至下殼體21的距離,所述滑動封條7設置於無窗波浪型翅帶5上下兩側,上方的彈簧8設置於滑動封條7與上殼體20之間,下方的彈簧8設置於滑動封條7與下殼體21之間,所述滑動封條7上形成有用於扣接於冷卻管4上的第二卡扣12,第二卡扣12扣接於該滑動封條7右側 的冷卻管4上,並與冷卻管4滑動連接。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無窗波浪型翅帶5是可隨右滑板9、左滑板10上下滑動的(以圖1為參照),滑動封條7和彈簧8可起到緩衝的作用,故該換熱器在使用時,無窗波浪型翅帶5不容易在振動的情況下發生形變損壞或在焊點處發生斷裂,另外當其中一條或幾條無窗波浪型翅帶5被損壞後可通過打開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將損壞的無窗波浪型翅帶5取下,進行更換,而無需整體報廢,節約了生產成本。
第一卡扣11的長度設置較短的目的是當冷卻管4發生彎曲後,右滑板9還可較良好地沿冷卻管4滑動。
優選的,所述無窗波浪型翅帶5與左滑板10和右滑板9通過釺焊連接於一體,所述冷卻管4與上殼體20和下殼體21通過釺焊連接於一體。
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於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