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質滴水損失的檢測用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12:45:39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豬肉品質檢測用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肉質滴水損失的檢測用具。
背景技術:
目前,用於檢測肌肉的系水力或肌肉的保水力的過程中,要求檢測輔助工具能夠不施加任何外力,只受重力作用下,檢測蛋白質系統的液體損失量,或稱貯存損失和自由滴水。滴水損失越大,則肌肉的系水力越差,滴水損失越小,則肌肉系水力越好。測定結果可按同期對比排序法評定優劣,一般滴水損失不宜超過3%。
現有豬肌肉滴水損失的測定參照國標「NY/T821-2004 豬肌肉品質測定技術規範」,在測定滴水損失時,普遍採用Sales 等方法進行測定。具體操作方法為取長* 寬* 高為5cm*1cm*1cm 的肉樣,在天平上稱其重量(m1)後,把樣品懸掛在S 型鉤上,然後裝在塑膠袋中,確保塑膠袋不會接觸到樣品,將其吊掛在溼度、氣流、溫度(通常是2 ~ 4℃)恆定的環境中。24h 後,從鉤上取下樣品,再稱重(m2)。滴水損失用滴水損失率表示為:滴水損失(%)=(m1 - m2)/m1×100%。
然而,現有用於檢測肌肉的系水力的裝置普遍不具有批量檢測功能,專利號為201410192530.0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肌肉滴水損失測定裝置,通過在箱體內設有多個吊掛裝置和降溫裝置,用於解決樣品量非常大且距離遙遠時所造成的各種不足之處,能夠有效提高樣品滴水損失指標的測定效率和準確性。然而,該裝置存在存取麻煩的問題,用於吊掛肉塊的掛鈎通常非常尖銳,批量掛接操作位於容器內進行,操作難度大,操作過程具有危險性,影響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檢測肌肉的系水力裝置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測定肌肉滴水損失的裝置。
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肉質滴水損失的檢測用具,包括提手和吊鉤,還包括一個外罩,在外罩內由多個縱橫分布的隔層組成多個容納腔;所述外罩上下通透;在容納腔的上端匹配安裝有一個平面支撐板,在平面支撐板的上端中心垂直連接有拉杆,所述提手位於拉杆頂端;在所述外罩底部匹配連接有漏鬥,漏鬥下端中心是匯流管;在所述平面支撐板下方均布設置有吊鉤,各吊鉤與容納腔對應。
在所述上蓋中心設置有通孔,通孔內套裝有工字型內套,工字型內套的上下都設置有外翻邊,上下外翻邊上分別對應安裝有上下推力軸承,所述拉杆包括上段和下螺紋段,所述下螺紋段匹配套裝於所述工字型內套中心,並且在拉杆上下分別安裝有鎖緊螺母,鎖緊螺母與推力軸承的推蓋對接。
所述外罩與漏鬥固定為一體,或者兩者活動連接並密封安裝在一起。
所述隔層與外罩內壁之間活動連接,在外罩內壁設置有對應凹槽,隔層匹配插入對應凹槽內。
所述外罩為矩形結構,支撐板與外罩上端匹配連接,漏鬥與外罩下端匹配連接。
所述支撐板與外罩連接處設置有橡膠密封條。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靈活地將檢測用具的上蓋與外罩脫離和安裝,從而很靈活地進行掛肉操作,效率高,安全性好。通過對拉杆進行的改進能夠確保上蓋對接嚴密的情況下對拉杆旋轉固定,確保連接牢固性,並能夠很容易拆卸。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容易拆卸消毒處理,非常適合推桿實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為提手,2為拉杆,21為拉杆上段,22為拉杆下螺紋段,3為支撐板,4為吊鉤,5為隔層,6為容納腔,7為外罩,8為漏鬥,9為匯流管,10為螺紋套管,11為鎖緊螺母,12為工字型內套,13為推力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的肉質滴水損失的檢測用具,在外罩7內由多個縱橫分布的隔層5組成多個容納腔6。外罩7上下通透,即多個容納腔6上下通透。在容納腔6的上端匹配安裝有一個平面支撐板3,在平面支撐板3的上端中心垂直連接有拉杆2,所述提手1位於拉杆2頂端;在所述外罩7底部匹配連接有漏鬥8,漏鬥8下端中心是匯流管9。在所述平面支撐板下方均布設置有吊鉤4,各吊鉤4與容納腔6對應。
為了達到使上蓋與外罩7能夠牢固連接和脫離目的,可以在上蓋邊緣與外罩7邊緣設置卡固結構,也可以採用如圖2所示的螺紋連接結構。在圖2中,在上蓋中心設置有通孔,通孔內套裝有工字型內套12,工字型內套12的上下都設置有外翻邊,上下外翻邊上分別對應安裝有上下推力軸承13,所述拉杆2包括拉杆上段21和拉杆下螺紋段22,所述下螺紋段匹配套裝於所述工字型內套12中心,並且在拉杆2上下分別安裝有鎖緊螺母11,鎖緊螺母11與推力軸承13的推蓋對接。
在本實施例中,將外罩7與漏鬥8固定為一體。
另外,將外罩7設計為矩形結構,支撐板3與外罩7上端匹配連接,漏鬥8與外罩7下端匹配連接。支撐板3與外罩7連接處設置有橡膠密封條。
實施例2:在實施例1基礎上,將外罩7與漏鬥8兩者活動連接並密封安裝在一起。
實施例3:在實施例1基礎上,隔層5與外罩7內壁之間活動連接,在外罩7內壁設置有對應凹槽,隔層5匹配插入對應凹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