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讀後感1000字
2023-10-18 08:51:54 4
讀完曹文軒爺爺的《青銅葵花》,我被它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寫苦難——大苦難的作品。故事發生在六七十年代,當時農村的貧困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經常青黃不接,吃了上頓沒下頓,再加上大狂風、三月蝗,加劇了日子的苦難。青銅,一個很不幸的孩子,一場大火使他成為啞巴,沒有朋友,就連學校也不肯收他,只能與黃牛為伴。葵花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從小就沒有媽媽,在爸爸離她而去後,成為了孤兒,在青銅家——大麥地最窮的人家收養了她後,她和青銅成了兄妹。
苦難磨礪著他們,在苦難中慢慢成長,在困難中漸漸懂事。儘管這過程中,他們失去了很多,但也收穫了很多。葵花懂事開朗,並擁有一個感恩的心。葵花知道爸爸媽媽為了自己很辛苦,知道自己的出現給這個家增添了負擔,知道哥哥為了自己默默受了很多苦,懂事的她會主動和哥哥去放牛;會認真學習絕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會故意考差以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會在奶奶生病獨自一人默默出去掙錢救奶奶。青銅的淳樸穩重,對妹妹滿滿是愛。為了讓葵花上學,自己放棄上學的機會;為了不讓葵花遭到爸爸的責怪,心甘情願做替罪羊任爸爸打罵;為了讓葵花可以在燈光下學習,青銅不辭辛苦地收集螢火蟲做了一盞大麥地最亮最美的「燈」;為了讓葵花和家人吃到東西,到河中心去挖蘆根、逮野鴨;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把穿在腳上的蘆花鞋也賣掉,在大雪天光著腳走回家。苦難並沒有壓垮他們,他們相互扶持,在苦難中他們成長為兩名優秀的少年!
他們的故事讓我為之動容。是啊,苦難其實是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變得強大,引領著我們成長。
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事例:某八年級學生,因為老師批評幾句,覺得太嚴厲,轉身跳樓;某同學向身為清潔工的爸爸要錢買iphone,因為爸爸付不起,對其又罵又打……在我們部分青少年身上,享樂主義盛行,而任何苦難、挫折都承受不起,我認為這是不利於我們成長的,我們應該對此進行一定的反思。正如曹文軒爺爺所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苦難是成長的必需品,太過於一帆風順的人生,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叫苦連天、手足無措、不堪一擊。在路遙《平凡的世界》裡,主人公孫少平就是歷經苦難,最終才能實現浴火重生。《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難的環境裡也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而善良的人。苦難可以讓我們變得堅強,當我們克服苦難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強大,我們的行動會變得有力,我們可以承擔我們應有的責任;苦難也會讓我們懂得念親恩,講孝順,知道父母的不易從而去體諒他們,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苦難還能使我們學會用與人為善、正直……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寫到:我們應該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彩虹,經歷過風雨後,才會變得更加豔麗。小草,經歷過風吹雨打,才會變得更加堅強。就讓我們經受住苦難的洗禮,成長為參天大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