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的由來和來歷(百科解密景泰藍)
2023-10-20 02:38:24
上個世紀,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結婚隨禮的物件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從六、七十年代的毛主席像章、棉被、暖瓶、茶壺等這些生活用品和紀念品逐漸變成了份子錢、葡萄酒器皿、西洋鍾等這些更加美觀和紀念意義的物件。其中有這麼一個物件曾一度成為結婚送禮的必備禮品--景泰藍。提到景泰藍,大家可能都不會太陌生,畢竟景泰藍這種擺件由於樣式精美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家裡都曾出現過一段時間。尤其是在我們童年時期,也許還和這種擺件有過接觸。
這都和明朝時期的一個皇帝有關,他的字號是「景泰」。可能提起這個皇帝大家都一時想不起來是誰,但提到他手下的一個大臣,大家一定會唏噓不已--于謙!籲......!不好意思,不是今天說相聲這個于謙,是明朝的那個于謙于少保。
少保為官職,後世皆以「于少保」為尊稱。小編認為,對於兩袖清風的于少保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吧,就是那個年代,銅胎掐絲琺瑯的名字逐漸被「景泰藍」取代。
據說,銅胎掐絲琺瑯始於元朝,一直都是宮中使用精美擺件,階級制度明確的封建社會是不準在百姓家留存此物的。直到明朝,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日漸成熟,也越發的精美絕倫。更是受到景泰帝的青睞,尤以藍色為最。因此,為迎合當權者的喜好,銅胎掐絲琺瑯尤其前注重藍色器件的燒制,逐漸的銅胎掐絲琺瑯的藍色燒制工藝日趨成熟並成為景泰時期的代表。從此,銅胎掐絲琺瑯的名字就逐漸被景泰藍所取代,甚至很多人在提到景泰藍的時候總會認為這種器物只有藍色的製品,但在存世的其他顏色景泰藍中同樣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由於年代久遠,其真實性已無從考證,是銅胎掐絲琺瑯的另一個名字,叫「奇寶燒」。民間傳說,元朝初年,皇宮失火,金鑾殿與眾奇珍異寶燒成了一片灰燼。但廢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斕晶瑩閃耀的寶瓶。群臣驚訝,獻給皇帝,說是上天所賜。皇上得到此物愛不釋手,當即傳下一道聖旨,調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殺頭。聖旨一下,可忙壞了京城裡九 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們。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參透這上天所賜的工藝。最後只能求助於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傳說他是女媧後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藝,才被人們譽為「巧手李」。不久,「巧手李」稱女媧娘娘身披霞衣、腳踏祥雲給其託夢云:「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巧手李」參透此夢,原來皇宮大火,金鑾殿裡寶石金銀燒熔在一起形成此瓶。並下聖旨,不論「巧天工」 製作多少寶瓶,均歸皇宮所有,因為這種珍品是皇宮裡一場大火燒出來的,於是人們都稱其為「奇寶燒」。
因為常人沒有資格擁有「奇寶燒」,所以這種藝術成為了宮廷藝術。到了明景泰年間,工藝水平到達頂峰。由於產品又大多以孔雀藍為主,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工藝品叫作景泰藍。這個稱呼後來就一直沿用至今。
關注新聞熱點,解讀背後知識。有態度、有溫度,
千萬網友喜歡使用的移動百科。
互動百科公眾號hudong_baike、微博@互動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