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詞的起源和詞牌的歷史(淺談詞的寫作一)
2023-10-17 18:26:50 2
詞是一種詩體,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宋朝,是我國詩歌史上一個光輝成就。
什麼是詞?
歷來說法不一,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詩餘」說。這種說法是把詞說成是詩的下降,貶低了詞的意義。
2、「樂府」說。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的一個音樂機構,因詞在當時是配合歌唱的,便出現了樂府詩。現在仍把詞說成是「樂府」就不符合詞的起源這一事實。
3、說詞是「長短句」。這沒有說清詞的本質和特點。從《詩經》到唐宋時的雜言詩都有長短句。
4「曲子詞」。清朝的劉熙載在《藝概》裡說:「以文寫之則為詞,以聲度之則為曲」。把詞和曲的關係作了正確的解釋,這在當時是正確的。後來詞逐漸地脫離了曲調而獨立存在,這種說法也顯過時。
除上述說法外,還有姜夔把詞稱為《歌曲》,歐陽修則稱為《琴趣》,柳永稱為《樂章》,楊正炎稱為《語業》等等。這些稱謂和認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什麼是正確的認識呢?沈謙在《填詞雜說》裡說「承詩啟曲者,詞也,上不可似詩,下不可似曲」。李清照在《詞論》裡說:「詞別是一家」。所謂「承詩」,就是繼承了詩的許多特點,又衝破了某些束縛。宋人在詩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新的詩體___詞,詞和詩同時存在,同時發展。同屬「雅文學」。
所謂「啟曲」,是指曲在詞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比詞更自由了。
元人也是在繼承和弘揚詩詞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詩體___曲,曲被稱之為「俗文學」,以俗為美。詩詞曲一脈相承,鼎立詩壇,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詞是協樂文學,是歌唱的,它在格律上有嚴格要求,和音樂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與詩有許多不同,有自己獨特的格律和特點。
詩按律詩、絕句、排律分類,而詞則以調名分類。一首詞就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調名(詞牌),不象詩有統一的格律式。每首詞牌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詞牌名稱的產生也有種種情況:
一、原本為樂府詩題。如《烏夜啼》,《風人松》,《玉樹後庭花》等;
二、原是唐代的樂曲名,如《荷葉杯》,《菩薩蠻》,《浪淘沙》,《西江月》等。
三、依內容而定的:如《雙雙燕》是詠燕子的,《臨江仙》是詠水仙的,《女冠子》是詠道情尼姑的。
三、有取詩人詩句中的幾個字,如《醉春風》是李白「就曾醉春風」的末三個字,《看花回》是劉禹錫「無人不道看花回」的末三個字。
四、有取某些歷史的故事:如《解連環》出自《戰國策》裡的一個故事。周美成詞有:「信妙手能解連環」而名。《塞翁吟》出自塞翁失馬等。
五、取本詞中的幾個字,如《憶秦娥》:取之「秦娥夢斷秦樓月」;《人月圓》出自「華燈盛照,人月圓時」等。
六、詞人自製的,如柳永、周邦彥、姜夔等自製很多,他們是詞家又是音樂家,通音律,把原詞牌加上幾個字後改名稱。如《甘州子》原只有33個字,柳永加至88個字,改稱《甘州令》。《浪淘沙》54個字,柳永加至133個字改稱《浪淘沙漫》。《浣溪沙》加了6個字叫《攤破浣溪沙》等等。
七、依字數定名:如《十六字令》是全詞一共只有十六個字,《三字令》是每句都是三個字等。
八、綜合兩個詞牌名:如《江城梅花引》是綜合《江城子》和《梅花引》而成的:用人名作詞牌如《西施》、《虞美人》,《念奴嬌》《多麗》:用地名作詞牌:如《南浦》、《湘江靜》、《伊州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