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東南部古老民俗(魯東南的傳統民俗節日)
2023-10-17 17:27:38 7
莒縣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 莒縣地處魯東南,位於日照市西部,面積1821平方公裡,轄20處鄉鎮(街道)和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莒縣歷史悠久,是千年古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莒縣縣城曾是春秋時期莒國都城所在地,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古城,現已新建古城,已成網紅打卡地,是人們旅遊好地方,「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這裡。文化源遠流長,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還早1500多年,是中國文字的始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為山東三大文化。這裡有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諸如節日、嫁娶、喪葬、禮儀、技藝、服飾、飲食、醫藥、體育等等。
第一章歲時節令
魯東南人民人民祖祖輩輩都是淳樸的鄉民,雖沒有多少文化但對老祖宗傳留下來的習俗,特別是節日習俗,都能按傳統方式過,而且很隆重。
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已傳承了數千年,在魯東南,春節在這叫過年,顯得尤為熱鬧。
元霄節正月為元月,正月十五日是新年後的第一輪圓月。圓,寓團圓之意,夜為霄,因此而定正月十五日為元(圓)霄節。春節時的餘興未消,又因元宵節的到來,再次將節日興奮推向高潮,理應慶賀。正月十五日晚有張燈的習俗。
二月二農曆二月初二日,是漢民族春節後第三個傳統節日。是土地爺的生日。土地是農民的生存命脈,有著難以割捨的深厚感情。土地老爺奉命主管土地,在視土地如命的魯東南人民心目中,土地老爺的位置十分重要。家家戶戶都要炒糖豆到土地廟前祭奠。清明節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春季的第4個節氣,前一天俗定為「辛食節」或『『寒石節」,家家戶戶整壯勞力都要到祖林給祖墳添土,清明節期間,當地有踏青、登山旅遊、放風箏的習俗。
端午節日為節,也稱端陽節。清晨,各家廣有門楣都要插艾草,每個門插一把,用豬牙草炒雞蛋吃,有的還用車前草煮食雞蛋,為敗火防病,還有吃粽子的習俗。
七月十五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有「七月十五鬼門開」的民諺。
八月十五農曆的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相對於七月十五「鬼節」來說又叫「人節」。是除春節以外最為隆重的節日,俗稱小過年或過小年。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八月十五吃月餅始於元末。
第二節 其它節日
其他節日雖不是正規的節日,但也非常重要,它是用來約束人的,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
三月三農曆的三月初三日顯神仙,是慶祝神仙誕生的日子,此神仙是管媳婦的,有哪家小媳婦走娘家不回,神仙便使咒法語,如果媳婦在娘家過了三月三日,必定會死丈夫塌了天,因而每當三月三日前小媳婦便提前回娘家。
五月十三農曆五月十三日是莊戶人的「雨節」「大早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已成為人們盼雨的俗語。這天是三國時期關老爺磨刀殺曹操的日子,是禿尾巴龍老李的生日,也是他娘謝世的日子。每年五月十三日、禿尾巴老李龍家鄉上空總是雲霧翻滾下大雨,那是禿尾巴龍老李在上墳祭奠老母,一連三日定是少不了的
六月六農曆的六月六日,為山神爺的生日,也是天上龍曬衣的日子,又稱「曬龍衣節」。這天,人們殺豬殺羊們來到山神廟前,焚香燒紙供豬頭、整羊,山果、磕頭、燃放鞭炮、熱鬧非凡。還用繩子系獸龍頭燒之,祈求山神爺嚴管山狼野獸,勿傷害人畜和莊稼。此日若晴日天好,忙曬衣、書、糧、柴之物,意為一年無蟲蛙潮黴
七月七農曆七月七日,被稱為「情人節」傳織女、牛郞鵑橋天河相會。還傳說,是夜,小孩子和裸身女人在葫蘆架下或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和哭泣聲。七月七日與五十三日被視為「雙雨節」。因為他們夫婦相會時會落淚如雨
九月九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相傳,天有九重,最上邊一重是天堂,又稱重陽。九月九日古人稱為「重陽節」,是尊重老人的節日。1980年9月,國家規定農曆的九月九日為「老年節」,體現了政府對老年人的尊重與關懷。
冬至節冬至這天稱冬至節,有吃餃子、喝豆汁的習俗,嫁出去的閨女要送雞給父母。這天都要上「冬閒墳」
第三節新式節日
新式節日是指民國以來由政府制定,國人已經承認並舉行節日紀念儀式的節日。
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道為元旦,群眾稱「陽曆年」。是日,村辦公室門上貼「歡慶元旦」大紅對聯,並插彩旗以示慶祝。
其他節日三一二植樹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軍節,加一日教師節、十一國慶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