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需降溫!淺談顯卡散熱進化史
2023-10-17 14:28:59 1
泡泡網顯卡頻道7月20日 隨著天氣的炎熱,主機的散熱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主機其中一個發熱大戶當數顯卡。針對GPU的散熱方案種類無非就是風冷散熱、冷卻液散熱等,而顯卡性能成倍地增長、高強度的應用需求、(大型3D遊戲)再加上高溫環境,都促使了顯卡「高燒不退」局面的產生。(新工藝在溫度控制方面比較佔優勢)那麼如何解決硬體晶片發熱問題,便成為眾人都關注的話題。
相對於傳統的風冷散熱來說,水冷散熱在中國玩家群體裡面,可以說是比較早開始「玩」的一種形式。早期顯卡GPU在發熱量上來說相比如今動輒200W以上功耗的GPU來說,風冷散熱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玩家,乃至超頻玩家突破超頻記錄也可以直接使用風冷散熱系統搞定。下面我們來結合當今市面顯卡,分析主流顯卡散熱方案。
● 傳統風冷散熱
影響風冷設備的效果主要有軸承與轉速,散熱片設計等幾個方面的因素。
低端方案太陽花式散熱
針對一些低端型號顯卡,廠家也會採用放射狀太陽花散熱鰭片,這也是目前低端顯卡上較常見的一種散熱方式,通過與GPU的接觸面,將底部GPU熱量散發至散熱鰭片,然後再通過散熱風扇將熱量帶走。
被動式散熱器
被散熱散熱也就是全靜音散熱,該系統一部分應用在低功耗低發熱的顯卡上,一部分應用在針對特殊消費群體需要的全靜音顯卡上。該散熱系統具有絕對靜音的特點,特別適合喜歡靜音的玩家使用,在使用環境中,該散熱系統產品不會發出任何噪音,能給用戶帶來極為完美的靜音體驗。其熱量需要由機箱內的風道帶到外面。
渦輪式散熱
渦輪風扇有比較強的抽風和送風能力,它可以從機箱外抽取機箱外的冷空氣送入風扇風道內,從渦輪風扇風道的出風口壓出,直吹供電電路。
熱管式散熱
熱管具有極高的導熱性、良好的等溫性,冷熱兩側的傳熱面積可任意改變,可遠距離傳熱、可控制溫度等優點。現在,熱管已經成為市面上一些高端PC散熱的主流配置部件,相比於傳統金屬散熱器,熱管散熱器具備低噪聲、高效能的技術優勢。
隨著GPU踏入28nm製程,GPU的發熱量也沒前幾代製程那麼厲害。為了更好的讓顯卡散熱,廠家們設計了很多了主動散熱方案。影馳在前幾代顯卡上一直致力於散熱風道優化技術,而設計了可拆卸等散熱系統。
而在最新的GT640中,影馳運用了「清道夫散熱」,與傳統單一的散熱結構不同,他結合了空氣動力學、風壓原理,更強調風道系統性散熱。其中包含兩大模塊:其一,顯卡內氣「流」,無論大到GPU核心還是小到Mosfet元件,均勻散熱;其二顯卡外氣「流」,利用機箱內外壓強差與流體力學原理,形成加強型風道進行輔助散熱,同時達到卡內卡外快速排除熱量。
另外「清道夫散熱」延續了影馳可拆卸散熱風扇的傳統,獨特的扭紋設計扇葉有效增加了5%的風壓。
● 水冷散熱
在最初的電腦液冷散熱器裡,通常採用水做為導熱液體,因此電腦用戶們當時也稱液冷散熱器為水冷散熱器。基本上,一套液冷散熱系統必須具有以下部件:水冷塊、循環液、水泵、管道和水箱或換熱器。水冷塊是一個內部留有水道的金屬塊,由銅或鋁製成,與CPU接觸並將吸收CPU的熱量,所以這部分的作用與風冷的散熱片的作用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水冷塊必須留有循環液通過的水道而且是完全密閉的,這樣才能保證循環液不外漏而引起電器的短路。
水冷真正的優勢在於它處理CPU瓦數的能力比任何風冷散熱器都要高得多,並且不受機箱內高溫的影響。如果用於低功率CPU,水冷散熱器在CPU降溫上並不比優良的風冷散熱器強多少。但當你使用產生大量熱量的高端或極度超頻CPU的時候,就算一個小小的DIY水冷系統都將讓CPU溫度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
雖然液冷散熱器有著種種不便,但由於散熱效果優秀,一直以來還是有許多電腦DIY愛好者支持這種散熱方式。然而,被視為高端且安裝過程複雜的液冷散熱器,在如今已經漸漸的朝著簡單易用的方向靠近。
縱觀目前主流顯卡市場,風冷散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PC散熱的主流,畢竟相對低廉的價格和方便的使用是其它散熱技術無法取代的。隨著散熱器的不斷發展,散熱器從單純的顯卡散熱到散熱配備風道優化,意味著DIY向著更高端的目的推進,這也是DIY帶給我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