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灌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1:13:04 3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灌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生存的必要元素。而我國是聯合國認定的「水資源緊缺」國家,人均淡水資源佔用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所以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及節水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另一方面,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人們對花卉、樹木等綠色植物的種植越來越多。然而以往對花木的澆灌、施肥等工作都需要靠人工來實現。我們認為,這樣做存在部分弊端:一方面,人工灌溉不能準確把握澆灌量,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有可能影響花木的健康生長;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因忙於工作或外出時間較長而無暇顧及對花木的照料。已有的澆水器大多局限於定時澆灌,不能根據植物正常生長所需要的溼度、溫度、PH等有效資料來實時調節植物的生長環境。
目前國外設施栽培技術比比較先進的國家已經實現按照作物生長的最適宜生態條件,在現代化溫室內實現作物的自動灌溉和自動施肥。而這一節水高效的先進農業技術在我國還屬於起步階段,國內在這方面雖有自主研發的自動澆灌系統,但技術比較簡單、落後。目前我國溫室中採用的微灌設備幾乎都是從農業園林設施發達的歐美國家引進。而國內成套引進的系統成本較高。國內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大型進口自動噴灌控制系統,如北京頤和園自動噴灌控制系統,完全採用美國雨鳥的成套設備,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不宜採用。另一種是以單片機為核心的小型控制系統,這種系統控制面積一般比較小,適用於大棚等小面積作物的灌溉控制,同時由於功能限制不可能形成常見作物的灌溉定額資料庫。根據中國國情則應發展趨向於開發低成本、節能型、適合本國推廣普及的設備。
針對我國水資源緊缺以及農田節水灌溉的需求,根據現有的農田灌溉裝備條件,應用領域作物、土壤、水源布點等情況,分析了目前實現精確農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出一套採用溼度傳感器技術、適合大面積農田智能灌溉控制方法。分析結果表明,該系統通過溼度傳感器對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並通過GSM模塊跟手機客戶端APP告知主人植物的生長狀況及時提醒主人灌溉植物完成智能化灌溉,可很好地實現節水.且該系統工作穩定,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該系統監控距離遠,控制範圍大,為其在現代農業設施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灌溉系統,在手機裡安裝APP實現遠程控制,通過GSM自動向手機發送簡訊,匯報植物生長狀況,並實時監測評估植物生長狀況是否良好,自動執行噴灌任務,能在制定的時間內定量噴水,智能水量控制,根據降水量的多少控制水量的多少,進而滿足植物對水量的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灌溉系統,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內設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設有晶片模塊、GSM模塊,控制電路通過電源供電,控制電路連接溼度傳感器,控制電路連接灌溉系統的水泵。
所述的溼度傳感器將採集的數據通過信號線傳輸給控制電路由晶片模塊處理後,控制電路控制灌溉系統的水泵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裝置可實現遠程控制,通過GSM自動向手機發送簡訊,匯報植物生長狀況,並實時監測評估植物生長狀況是否良好,自動執行噴灌任務,能在制定的時間內定量噴水,智能水量控制,根據降水量的多少控制水量的多少,進而滿足植物對水量的需求,智能灌溉能夠提高管理水平,改變人為操作的隨意性,同時減少灌溉用工降低管理成本,顯著提高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控制器;2為控制電路;3為晶片模塊;4為GSM模塊;5為電源;6為溼度傳感器;7為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敘述。
如圖1所示,一種智能灌溉系統,包括控制器1,控制器1內設有控制電路2,控制電路2設有晶片模塊3、GSM模塊4,控制電路2通過電源5供電,控制電路2連接溼度傳感器6,控制電路2連接灌溉系統的水泵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過溼度傳感器6將採集的數據通過信號線傳輸給控制電路2由晶片模塊3處理後,控制電路2控制灌溉系統的水泵7工作,同時通過GSM模塊4將實時狀態發送到手機上,可通過手機APP向控制器傳輸指令控制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