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3:12:39 2

本發明涉及物流輸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物流業,特別是快遞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分揀需求量急劇上升,低成本分揀設備因其分揀效率和準確率低,已經不適於大需求和快速增長的分揀行業,如申請號為cn201610875423.7的中國專利申請文件公布了一種旋臂分揀設備,在該技術方案通過「旋轉臂旋轉帶動推送裝置做圓周運動並與分揀物品接觸,推送裝置帶動物品將物品推離輸送線,旋轉臂旋轉180°後停止運動,旋轉臂另一側推送裝置到達原先推送裝置位置,進行下一次分揀推送任務」來實現不同大小、不同種類物品的分揀,但是該技術方案有著諸多缺點,首先它通過旋轉臂每旋轉180°來使得推送裝置推動一次,這樣每分揀一個物件就需要等待旋轉臂旋轉180°,如果遇到物件輸送繁多的情況,很有可能出現所述旋轉臂旋轉所需周期大於物件輸送間隔,導致無法將物品推出,其次,該技術方案無法區分特定物件的「推出」,即「不同大小、不同種類」僅僅指的是物件的形狀,而不是將物件進行分類。因此,需要一種更加智能的物流輸送裝置來進行智能化分揀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快遞物流業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提高物流快件的分別歸類效率,實現智能化的運輸過程,通過對快件的掃描和運輸,智能區分相同類別的快件,省去人工分類步驟,在保證快件表面的潔淨同時提升掃描識別率,加快海量快件的區分,提高工人效率。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包括運行帶、送入帶、掃描裝置和吹風裝置,其中,所述運行帶包括側傳部和連接部,所述側傳部和所述連接部間隔排列連接,所述側傳部包括可在與所述運行帶運輸方向上水平垂直滑動的側滾帶和滾輪,在所述連接部上有可在調位孔內豎直升降的調位部,所述調位部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垂直,所述調位部的上端為滑落部,所述滑落部為自下而上凸起的弧形凸面,所述送入帶表面與所述運行帶表面位於同一水平面,所述送入帶與所述運行帶傾斜相交,所述送入帶的出口與所述側傳部邊緣相接,所述運行帶和所述送入帶連接動力傳感裝置,所述掃描裝置和所述吹風裝置分別通過連接架與所述運行帶支架連接並懸空位於所述運行帶上方,所述吹風裝置相對於所述運行帶的輸送方向位於所述掃描裝置後方,所述吹風裝置包括風扇和用於將所述風扇工作產生的風引導至所述運行帶上的風管。
所述運行帶和所述送入帶均可通過剛性連接架固定支撐而實現所述運行帶和所述送入帶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掃描裝置可連接動力傳感裝置,所述動力傳感裝置可測出所述運行帶的輸送速度,由於所述送入帶與所述運行帶傾斜相交,故在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從所述送入帶輸送至所述運行帶時,所述送入帶的速度需要根據所述運行帶的輸送速度匹配,匹配完成以後,所述動力傳感裝置驅動所述送入帶轉動將位於所述送入帶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穩定傳遞至所述運行帶上,所述運行帶攜帶物件或者物件盒在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上移動,可被所述掃描裝置掃描並通過所述運行帶輸送速度記錄位置,當位於所述側傳部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到達指定位置時,所述側滾帶在所述滾輪的帶動下進行滑動,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側向輸送使其掉落至收集袋中,完成物件或者物件盒的智能輸送和智能分類集裝的功能。所述調位部可將意外落於所述連接部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進行位置調整,如操作人員無意觸碰到位於所述側滾帶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使得物件落於所述連接部上,此時,所述調位部通過動力傳感裝置的調控進行升起動作,使得物件翻落至所述側滾帶上,以便後續側向傳輸的方便實現;考慮到在運輸物件或者物件盒的時候可能因為天氣原因會沾有水汽從而沾溼物件,如工作人員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從雨天室外搬進室內時,物件上沾上了雨水,如果在掃描裝置需要驗證的諸如條形碼等部位沾有水珠,則可能降低掃描識別度,而且,沾有水汽的物件盒更容易破損。所述吹風裝置可以對位於所述運行帶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進行吹風處理,在吹去物件盒表面水汽或者水珠的同時提高了掃描裝置的掃描識別率,對潮溼的物件盒進行吹乾處理後也能保證物件盒不易受損,其次,所述吹風裝置位於所述掃描裝置附近,還可以降低所述掃描裝置周圍溼度,延長所述掃描裝置的使用壽命。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風管包括積風腔、用於將風平行導出的平行管和用於將風向下導出的豎向管,所述平行管為從所述積風腔向遠離所述掃描裝置一側、自上而下傾斜延伸至水平方向的空心管道,所述豎向管為從所述積風腔豎直向下延伸的空心管道。
所述平行管可以專門對物件盒上表面進行除水操作,所述豎向管則可以對所述平行管吹不到的物件盒側面進行除水。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在所述平行管出風處有聚風口,所述聚風口為向遠離所述掃描裝置一側水平方向、內腔逐漸向所述平行管空腔中心縮小的空心管道。
所述聚風口可以加速所述平行管的出風速度,確保物件盒上表面除水完成,並可將部分顆粒物吹走。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在所述送入帶遠離所述運行帶一側的端部有用於將物件擺放至特定位置的校正部。
所述校正部可以使得被放置於所述送入帶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處於一個特定的擺放位置或者擺放角度,從而達到物件或者物件盒以標準位置從所述送入帶進入所述運行帶,該標準位置主要是指物件或者物件盒相對於所述掃描裝置而言,即物件或者物件盒的幾何邊緣與所述連接部或者所述側傳部或者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平行或者垂直,從而使得位於所述物件或者物件盒上的物流條形碼或者二維碼更加容易被所述掃描裝置掃到。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校正部包括左、右兩塊成角板,兩塊所述成角板通過成角板邊端部相交形成校正凹口,所述校正凹口的開口方向為靠近所述運行帶一側。
將物件或者物件盒貼合放入所述成角板相交形成的所述校正凹口中即可快速擺放物件盒至特定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成角板邊端部有可轉孔,兩塊所述成角板通過所述可轉孔套接於固定杆上,並可繞所述固定杆旋轉。
所述可轉孔可繞所述固定杆旋轉,當所述運行帶速度進行變化時,可能需要調整所述送入帶與所述運行帶的傾斜角度來適配所述運行帶的輸送速度,此時,可繞所述固定杆轉動的所述成角板就變得更加靈活了,可以匹配不同傾斜角度來滿足不同角度所需的「物件特定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在所述側滾帶上有緩滑部,所述緩滑部為延伸方向與所述運行帶運輸方向一致的彎曲狀凹槽,所述緩滑部的彎曲方向為自所述側滾帶遠離所述送入帶一側向靠近所述送入帶一側方向凸出。
所述緩滑部可以為滑入所述側傳部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提供摩擦力,加快物件相對所述運行帶的靜止狀態到來,通過所述緩滑部的間距布置可以實現物件盒滑動停止於所述側傳部中部。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在所述側滾帶上還有止滑部,所述止滑部為延伸方向與所述運行帶運輸方向一致的間隔排列的凸條,所述止滑部與所述緩滑部在所述側滾帶的滑動方向上間隔排列。
當物件或者物件盒從所述送入帶進入所述側傳部時,因少數意外情況可能會滑出所述側傳部,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的交替配合布置,可以在物件盒可能滑出的情況下阻止滑動,也通過緩滑部來稍微減小阻擋力而避免物件盒發生翻轉;同時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在物件需要被側向移出時提供摩擦力,避免物件打滑,側滑不及時未能進入指定區域。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在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靠近所述連接部的端部有阻擋條,所述阻擋條遠離所述連接部一側為阻擋面,所述阻擋面為自下而上向所述連接部一側凸起的弧形面。
考慮到不同物件或者物件盒在所述送入帶和所述運行帶上的阻尼不同,也有可能出現物件進入所述運行帶後繼續向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滑動的情況,所述阻擋條可以避免物件或者物件盒在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上的滑動,特別是避免物件滑至所述連接部上而使得後續所述側傳部在側向滑動時效果不好,物件無法側向滑出,所述阻擋條與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的互相配合,可以保證物件在所處側傳部上的快速穩定和快速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物件被所述掃描裝置掃描並通過所述運行帶輸送速度記錄位置,當到達指定位置時,在所述側滾帶的帶動下完成物件或者物件盒的智能輸送和智能分類集裝的功能。
2.所述吹風裝置可以在吹去物件盒表面水珠的同時提高掃描裝置的掃描識別率,對潮溼的物件盒進行吹乾處理後也能保證物件盒不易受損,其次,所述吹風裝置位於所述掃描裝置附近,還可以降低所述掃描裝置周圍溼度,延長所述掃描裝置的使用壽命。
3.所述調位部可將意外落於所述連接部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進行位置調整,以便後續側向傳輸的方便實現。
4.所述校正部可以使得被放置於所述送入帶上的物件盒處於一個特定的擺放位置或者擺放角度,從而達到物件或者物件盒以標準位置從所述送入帶進入所述運行帶。
5.所述可轉孔可繞所述固定杆旋轉,當調整所述送入帶的傾斜時,可以匹配不同傾斜角度來滿足不同角度所需的「物件特定位置」。
6.當物件盒進入所述側傳部時,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的交替配合布置,可以在物件盒可能滑出的情況下阻止滑動,也通過緩滑部來稍微減小阻擋力而避免物件盒發生翻轉;同時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在物件需要被側向移出時提供摩擦力,避免物件打滑,側滑不及時未能進入指定區域。
7.所述阻擋條可以避免物件或者物件盒在所述運行帶輸送方向上的滑動,所述阻擋條與所述緩滑部和所述止滑部的互相配合,可以保證物件在所處側傳部上的快速穩定和快速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結構示意圖。
圖2為送入帶示意圖。
圖3為運行帶示意圖。
圖4為調位部示意圖。
圖5為平行管剖視圖。
圖中:1、運行帶,2、送入帶,3、側傳部,31、側滾帶,4、緩滑部,5、止滑部,6、阻擋條,61、阻擋面,71、塊成角板,72、校正凹口,73、可轉孔,8、調位部,82、滑落部,9、風管,91、積風腔,92、平行管,921、聚風口,93、豎向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如圖1所示為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結構示意圖,一種除溼的智能輸送帶,包括運行帶1、送入帶2、掃描裝置和吹風裝置,其中,運行帶1包括側傳部3和連接部,側傳部3和連接部間隔排列連接,側傳部3包括可在與運行帶1運輸方向上水平垂直滑動的側滾帶31和滾輪,如圖4所示,在連接部上有可在調位孔內豎直升降的調位部8,調位部8的延伸方向與運行帶1輸送方向垂直,調位部8的上端為滑落部82,滑落部82為自下而上凸起的弧形凸面,送入帶2表面與運行帶1表面位於同一水平面,送入帶2與運行帶1傾斜相交,送入帶2的出口與側傳部3邊緣相接,運行帶1和送入帶2連接動力傳感裝置,掃描裝置和吹風裝置分別通過連接架與運行帶1支架連接並懸空位於運行帶1上方。吹風裝置相對於運行帶1的輸送方向位於掃描裝置後方,吹風裝置包括風扇和用於將風扇工作產生的風引導至運行帶1上的風管9。運行帶1和送入帶2均可通過剛性連接架固定支撐而實現運行帶1和送入帶2在同一水平面上,掃描裝置可連接動力傳感裝置,動力傳感裝置可測出運行帶1的輸送速度,由於送入帶2與運行帶1傾斜相交,故在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從送入帶2輸送至運行帶1時,送入帶2的速度需要根據運行帶1的輸送速度匹配,匹配完成以後,動力傳感裝置驅動送入帶2轉動將位於送入帶2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穩定傳遞至運行帶1上,運行帶1攜帶物件或者物件盒在運行帶1輸送方向上移動,可被掃描裝置掃描並通過運行帶1輸送速度記錄位置,當位於側傳部3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到達指定位置時,側滾帶31在滾輪的帶動下進行滑動,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側向輸送使其掉落至收集袋中,完成物件或者物件盒的智能輸送和智能分類集裝的功能。調位部8可將意外落於連接部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進行位置調整,如操作人員無意觸碰到位於側滾帶31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使得物件落於連接部上,此時,調位部8通過動力傳感裝置的調控進行升起動作,使得物件翻落至側滾帶31上,以便後續側向傳輸的方便實現;考慮到在運輸物件或者物件盒的時候可能因為天氣原因會沾有水汽從而沾溼物件,如工作人員將物件或者物件盒從雨天室外搬進室內時,物件上沾上了雨水,如果在掃描裝置需要驗證的諸如條形碼等部位沾有水珠,則可能降低掃描識別度,而且,沾有水汽的物件盒更容易破損。吹風裝置可以對位於運行帶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進行吹風處理,在吹去物件盒表面水汽或者水珠的同時提高了掃描裝置的掃描識別率,對潮溼的物件盒進行吹乾處理後也能保證物件盒不易受損,其次,吹風裝置位於掃描裝置附近,還可以降低掃描裝置周圍溼度,延長掃描裝置的使用壽命。如圖1、圖3所示,風管9包括積風腔91、用於將風平行導出的平行管92和用於將風向下導出的豎向管93,平行管92為從積風腔91向遠離掃描裝置一側、自上而下傾斜延伸至水平方向的空心管道,豎向管93為從積風腔91豎直向下延伸的空心管道。平行管92可以專門對物件盒上表面進行除水操作,豎向管93則可以對平行管92吹不到的物件盒側面進行除水。如圖5所示,在平行管92出風處有聚風口921,聚風口921為向遠離掃描裝置一側水平方向、內腔逐漸向平行管92空腔中心縮小的空心管道。聚風口921可以加速平行管92的出風速度,確保物件盒上表面除水完成,並可將部分顆粒物吹走。在送入帶2遠離運行帶1一側的端部有用於將物件擺放至特定位置的校正部。校正部可以使得被放置於送入帶2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處於一個特定的擺放位置或者擺放角度,從而達到物件或者物件盒以標準位置從送入帶2進入運行帶1,該標準位置主要是指物件或者物件盒相對於掃描裝置而言,即物件或者物件盒的幾何邊緣與連接部或者側傳部3或者運行帶1輸送方向平行或者垂直,從而使得位於物件或者物件盒上的物流條形碼或者二維碼更加容易被掃描裝置掃到。如圖2所示,校正部包括左、右兩塊成角板71,兩塊成角板71通過成角板71邊端部相交形成校正凹口72,校正凹口72的開口方向為靠近運行帶1一側。將物件或者物件盒貼合放入成角板71相交形成的校正凹口72中即可快速擺放物件盒至特定位置。成角板71邊端部有可轉孔73,兩塊成角板71通過可轉孔73套接於固定杆上,並可繞固定杆旋轉。可轉孔73可繞固定杆旋轉,當運行帶1速度進行變化時,可能需要調整送入帶2與運行帶1的傾斜角度來適配運行帶1的輸送速度,此時,可繞固定杆轉動的成角板71就變得更加靈活了,可以匹配不同傾斜角度來滿足不同角度所需的「物件特定位置」。在側滾帶31上有緩滑部4,緩滑部4為延伸方向與運行帶1運輸方向一致的彎曲狀凹槽,緩滑部4的彎曲方向為自側滾帶31遠離送入帶2一側向靠近送入帶2一側方向凸出。緩滑部4可以為滑入側傳部3上的物件或者物件盒提供摩擦力,加快物件相對運行帶1的靜止狀態到來,通過緩滑部4的間距布置可以實現物件盒滑動停止於側傳部3中部。在側滾帶31上還有止滑部5,止滑部5為延伸方向與運行帶1運輸方向一致的間隔排列的凸條,止滑部5與緩滑部4在側滾帶31的滑動方向上間隔排列。當物件或者物件盒從送入帶2進入側傳部3時,因少數意外情況可能會滑出側傳部3,緩滑部4和止滑部5的交替配合布置,可以在物件盒可能滑出的情況下阻止滑動,也通過緩滑部4來稍微減小阻擋力而避免物件盒發生翻轉;同時緩滑部4和止滑部5在物件需要被側向移出時提供摩擦力,避免物件打滑,側滑不及時未能進入指定區域。如圖3所示,在緩滑部4和止滑部5靠近連接部的端部有阻擋條6,阻擋條6遠離連接部一側為阻擋面61,阻擋面61為自下而上向連接部一側凸起的弧形面。考慮到不同物件或者物件盒在送入帶2和運行帶1上的阻尼不同,也有可能出現物件進入運行帶1後繼續向運行帶1輸送方向滑動的情況,阻擋條6可以避免物件或者物件盒在運行帶1輸送方向上的滑動,特別是避免物件滑至連接部上而使得後續側傳部3在側向滑動時效果不好,物件無法側向滑出,阻擋條6與緩滑部4和止滑部5的互相配合,可以保證物件在所處側傳部3上的快速穩定和快速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