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0:36:59
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由中間線芯和表面鍍層組成,中間線芯為鎢絲,表面鍍層為金。加工方法是:模壓,將鎢粉擠壓成一整根棒;預燒結,將棒放入氫氣燒結爐中,高溫使金屬顆粒凝聚,緻密性可到達約60%~70%;在垂熔爐中完全燒結,使鎢棒的緻密性達到約85%至95%,棒的內部鎢晶體開始形成;斷電,冷卻;擠鍛壓加工,採用錘鍛機捶打,直到直徑達到6350到2540微米;再通過拉絲模拉拔,使其直徑達到12.7微米,製成鎢絲;鎢絲鍍金:鍍金厚度約為2微米,製成具有內鎢外金結構的封裝導線材料。本實用新型避開了使用銅所衍生的問題,並減少金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及LED後段封裝技術,特別與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的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0002]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封裝內部接合方式,可分為打線接合、卷帶式自動接合與覆晶接合,其中,打線接合由於製程成熟、成本低、布線彈性高,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接合技術,約佔所有封裝產品90%。
[0003]打線接合使用的導線,分為金線、銅線與鋁線,目前以金線為主流,原因在於金具備穩定性高、質軟、延展性佳等物理特性優勢,用於IC封裝打線接合時,其良率、生產效率及線徑微細化等表現,皆相當不錯。然而,自1999年來,國際金價即一路走高,甚至在2009年金價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價位。金價高漲,使半導體封測業者與IC設計業者不得不正視金線高昂的成本,而積極投入其他金屬打線技術研發,並計劃導入量產。而銅打線技術發源於1980年代,除成本考慮外,銅的導電性、導熱性及強韌度皆較金為佳,因此自2001年起,即大量應用於大功率組件及離散組件等線徑粗、電負載量大的半導體產品。但受制於銅的硬度高於金,銅打線應用在IC封裝時,由於電路複雜、結構脆弱、接腳細且密,導致打線技術難度大增、研發與認證投資不易回收。
[0004]眾所皆知,銅線非常容易氧化,包括貯存及運輸均必須特別留意隔絕空氣,在打線接合過程更需要極嚴格的惰性氣體保護;更嚴重的是由於銅線的易氧化及腐蝕特性,將會導致打線接合產品的可靠度偏低,另一方面因為銅線的強度與硬度較高,使其焊線作業參數較窄、速度較慢及良率較差,尤其在最近相當熱門的迭球打線接合封裝,銅線遭遇極大困難,迫使封裝廠不得不採用「金銅混打」的變通方案,可是仍然不能完全克服迭球在金/銅界面所出現的質量不佳問題。
[0005]因應上述現存技術的缺點,本發明人對封裝導線材料進行改進,本案由此產生。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以避開了使用銅所衍生的問題,並減少金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8]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由中間線芯和表面鍍層組成,中間線芯為鎢絲,表面鍍層為金,由此形成內鎢外金的結構。
[0009]其中,中間線芯的鎢絲直徑為12.7微米,表面鍍層的厚度為2微米。
[0010]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使用鎢線鍍金的方式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點,利用鎢的耐高溫、高韌性及延展性,高抗氧化能力(在常壓下,要達到400?500°C,才會產生氧化反應,但反應的生成物WO3會形成一表面保護膜,阻止氧化深入內部),低電子遷移率,在高溫下加工,可以製造出比金線更細之鎢絲,但由於其高電阻值問題,故佐以表面鍍金以減少電阻,提高電子傳輸的能力,並且鎢絲鍍金後,其將更為耐高溫,抗腐蝕,熱膨脹係數低。由於本實用新型主要使用鎢絲為封裝打線接合材料,大大減少金的使用量,也避開了使用銅所衍生的問題,達到降低成本,並改善現存技術的缺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封裝導線材料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封裝導線材料的加工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由中間線芯I和表面鍍層2組成,中間線芯I為鎢絲,鎢絲直徑優選為12.7微米,表面鍍層2為金,表面鍍層的厚度優選為2微米,由此形成內鎢外金的結構。
[0014]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封裝導線材料是按如下步驟加工而成。
[0015]第一步,模壓。
[0016]將固定重量的鎢粉放進不鏽鋼模具中,擠壓成一整根棒。
[0017]第二步,預燒結。
[0018]將第一步的這根易碎的棒放置在難熔金屬器皿中,並放入氫氣燒結爐中,高溫1200?1600°C使金屬顆粒不斷地凝聚在一起;這一過程中,緻密性可到達約60%?70%,粒度不會增加。
[0019]第三步,完全燒結。
[0020]將鎢棒的兩端垂直夾持在垂熔爐的上下夾頭肩,採用低電壓、高電流供電(電壓9-12V,電流8000-12000A),使鎢坯條自身升溫。通過增大電流提高燒結溫度,燒結溫度最高達3000°C左右,而產生的熱量會使鎢棒的緻密性達到約85%至95%,與此同時,棒的內部鎢晶體開始形成;斷電,通入循環水對上、下夾頭進行冷卻。
[0021]第四步,擠鍛壓加工。
[0022]第三步的鎢棒是比較結實的,但在常溫下還是比較脆的。本實用新型通過提高它的溫度到1200°C到1500°C,鎢棒可以變得更有韌性。在這一溫度下,採用錘鍛機捶打鎢棒,鎢棒被擠壓。錘鍛機是通過一種模具每分鐘10000次有規律地捶打鎢棒來減少鎢棒的直徑的裝置。通常,每捶打一次鎢棒的直徑會減少12%。通過擠鍛壓,使晶體結構拉成變成纖維結構。但要使成品的強度和柔韌性得到改善,鎢棒必須不斷地被重新加熱到1800?2500°C,且捶打要一直持續到鎢棒的直徑達到6350到2540微米。
[0023]第五步,拉拔。
[0024]第四步擠鍛壓過的鎢棒直徑偏粗,接下來要通過拉絲模拉拔使其直徑變得更細。絲被通過硬質合金拉絲模或金剛石拉絲模潤滑和拉拔,使其直徑達到12.7微米,製成鎢絲。
[0025]第六步,鎢絲鍍金。
[0026]對第五步已完成的鎢絲進行鍍金,鍍金厚度約為2微米,製成具有內鎢外金結構的封裝導線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其特徵在於:由中間線芯和表面鍍層組成,中間線芯為鎢絲,表面鍍層為金,由此形成內鎢外金的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封裝導線材料結構,其特徵在於:中間線芯的鎢絲直徑為.12.7微米,表面鍍層的厚度為2微米。
【文檔編號】H01L23/49GK204130521SQ20142035510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劉伯彥, 周斌, 鍾其龍, 王曉靁, 劉崇志 申請人:廈門潤晶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