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植物組織培養脫毒的外植體及其脫毒方法與流程

2023-10-10 20:39:44


本發明屬於植物脫毒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植物組織培養脫毒外植體脫毒方法。



背景技術:

病毒對植物危害嚴重,病毒可導致植物樹體衰弱,果實變小並且畸形,品質變劣,產量嚴重下降,病毒病屬於難治療病害,迄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因此,培育無病毒植物苗木已經成為防止病毒危害的主要措施。目前通常採用的培育無病毒植物苗木的方法是莖尖組織培養技術。莖尖培養可以從植物組織中脫除病毒,形成無病毒(或脫毒)植株。莖尖培養,有時也稱微莖尖培養,此處所稱的莖尖實質是指莖尖的分生區。莖尖培養是利用莖尖的分生區為分生組織,其中無病毒的原理,通過組織培養實現脫除病毒的目的。但莖尖大小對成活率和脫毒率有很大的影響,莖尖越大,分化率和成活率越大,但脫毒率越低;反之,如果莖尖越小,雖然脫毒率提高了,但分化率和成活率又大大降低,往往外植體死亡,造成組織培養脫毒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傳統的莖尖培養法培育脫毒苗時,由於外植體太小,外植體分化為組培苗的難度較大,成苗率自然很低,往往導致接種後的外植體死亡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植物組織培養脫毒外植體,使得組織培養脫毒操作變得更加簡單,大大提高分化率和成活率,使得脫毒的成功率提高。

從莖的結構上看,分生區的形態學下方是伸長區,該區域為分生區和成熟區的過渡區,伸長區的組成既有成熟組織,也有分生組織。根據這一結構的特殊性,可以認為伸長區與分生區具有相似性,因為其中也含有分生組織,故也可以參與植物脫毒苗的培育。發明人將莖尖的分生區與伸長區(甚至包括少部分成熟區的組織)結合在一起,稱其為莖尖plus。在發明人的研究中發現,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採取誘導胚狀體的方式可以培育出脫毒苗。採用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時,首先要誘導出胚性細胞,然後誘導胚狀體和莖葉分化的培養,最後進行生根培養、馴化與移栽。

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植物組織培養脫毒的外植體,該外植體為植物莖尖plus,包括植物莖的分生區和伸長區。

採用上述植物組織培養脫毒的外植體脫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取植物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將其滅菌處理後進行胚性細胞培養,在胚性細胞培養的基礎上,進行胚狀體誘導培養,在胚狀體誘導培養的基礎上進行莖葉分化培養,然後取無根苗進行病毒檢測,挑選病毒陰性的無根苗繼續進行增殖培養,擴大繁殖量並進行生根培養,篩選適宜的根系馴化、移栽。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休眠季或生長季的植物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用流水清洗,放入30~50wt%大蒜水溶液中滅菌20~40min;

(2)滅菌後的外植體立即接種在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中,經8~10周培養形成大量的胚性細胞團後,轉移到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中培養;

(3)經4~6周培養形成胚狀體塊,切割胚狀體塊成小塊,並將這些小塊置於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

(4)待莖葉分化階段的無根苗達到較大數量時,取50~100mg葉片進行主要病毒的檢測,將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無根苗繼續在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轉到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

(5)待長出良好的根系後馴化、移栽。

進一步的,所述的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包括:1.0~3.5mg/L 6-BA,0.1~0.8mg/L NAA。

進一步的,所述的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包括:0.5~4.0mg/L 6-BA。

進一步的,所述的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包括:0.01~0.05mg/L 6-BA。

進一步的,所述的生根培養基包括:0.2~3.5mg/L IBA。

所述的馴化為:將長出良好的根系轉移到珍珠巖和沙土上進行馴化。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馴化後將根系移栽在中性土壤中。

本發明另一個目的是請求保護雙子葉植物莖尖plus在組織培養脫毒中的應用。

採用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在脫除植物病毒方面具有如下優勢:

1、操作方便。傳統的莖尖培養培育脫毒苗,由於所取外植體太小(一般外植體長度不超過1mm),工作人員需要在體視顯微鏡下,才能獲取外植體。而且由於外植體太小,很難用鑷子夾住並將其接種到培養基上,導致操作速度慢,操作不便。採用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由於外植體較大(分生區長度1mm左右,伸長區的長度為3~5mm,故莖尖plus的長度為4~6mm),不存在上述操作難度大等問題,且無需體視顯微鏡也可以較為準確的切割外植體。

2、分化率和成活率很高,提高無毒苗培育率。傳統的莖尖培養培育脫毒苗,由於外植體太小,外植體分化為組培苗的難度較大,成苗率自然很低,往往導致接種後的外植體死亡,導致實驗研究失敗。採用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由於外植體較大,分化率和成活率相對較高。

3、採用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即使生成極少量的脫毒苗,也可以通過組培快速地繁殖起來,不影響脫毒培養。

附圖說明

圖1為蘋果主要病毒ACLSV RT-PCR產物電泳圖;

圖2為甜櫻桃主要病毒PNRSV RT-PCR產物電泳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不以任何形式受限於實施例內容。實施例中所述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如無特殊說明,所述試劑和生物材料,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

實施例1:

選雙子葉植物「紅富士」蘋果生長期的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流水衝洗後,放入到30%大蒜水溶液滅菌30min,立即接種在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中(LS+BA2.0mg/L+NAA0.4mg/L+3%蔗糖+瓊脂7g/L)上。經8~10周培養形成大量的胚性細胞團後,轉移到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LS+6-BA 2.0mg/L+3%蔗糖+7g/L瓊脂)中培養,經4~6周培養形成胚狀體塊,切割胚狀體塊成0.3~1.0cm3小塊,並將這些小塊置於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LS+BA 0.02mg/L+3%蔗糖+7g/L瓊脂)上培養。待莖葉分化階段的無根苗達到較大數量時,取50~100mg葉片進行主要病毒的檢測,如電泳圖圖1所示。本次檢測的病毒是蘋果主要病毒之一,即蘋果褪綠葉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檢測結果為陰性,即圖1中沒有出現長度為358bp病毒特異性片段。然後將無根苗繼續在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轉到適宜的生根培養基中(1/2MS+IBA1.0mg/L+3%蔗糖+7g/L瓊脂)中進行生根培養,至長出良好的根系後轉移到珍珠巖和沙土上進行馴化,最後移栽在中性壤土中。脫毒成功率可達到3.5~5.6%。

實施例2:

選雙子葉植物「紅富士」蘋果休眠期的葉芽,流水衝洗後,剝去芽外面的鱗片,放入到50%大蒜水溶液滅菌30min,切取芽前端的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立即接種在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中(LS+BA2.0mg/L+NAA0.4mg/L+3%蔗糖+瓊脂7g/L)上。經8~10周培養形成大量的胚性細胞團後,轉移到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LS+BA2.0mg/L+3%蔗糖+7g/L瓊脂)中培養,經4~6周培養形成胚狀體塊,切割胚狀體塊成小塊,並將這些小塊置於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LS+BA0.02mg/L+3%蔗糖+7g/L瓊脂)上培養。待莖葉分化階段的無根苗達到較大數量時,取50~100mg葉片進行主要病毒的檢測。本次檢測的病毒是ACLSV。然後將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無根苗繼續在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轉到適宜的生根培養基中(1/2MS+IBA1.0mg/L+3%蔗糖+7g/L瓊脂)中進行生根培養,至長出良好的根系後轉移到珍珠巖和沙土上進行馴化,最後移栽在中性壤土中,脫毒成功率可達到3.2~4.6%。

實施例3:

選雙子葉植物「佳紅」甜櫻桃生長期的葉片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流水衝洗後,放入到30%大蒜水溶液滅菌30min,立即接種在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中(LS+BA2.0mg/L+NAA0.3mg/L+3%蔗糖+瓊脂7g/L)上。經7~8周培養形成大量的胚性細胞團後,轉移到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LS+BA 1.5mg/L+3%蔗糖+7g/L瓊脂)中培養,經4~5周培養形成胚狀體塊,切割胚狀體塊成小塊,並將這些小塊置於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LS+BA0.05mg/L+3%蔗糖+7g/L瓊脂)上培養。待莖葉分化階段的無根苗達到較大數量時,取50~100mg葉片進行主要病毒的檢測,如圖2所示。本次檢測的病毒是甜櫻桃主要病毒之一,即李屬壞死環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PNRSV)。檢測結果為陰性(即電泳圖中沒有出現長度為449bp病毒特異性片段)然後將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無根苗繼續在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轉到適宜的生根培養基中(1/2MS+IBA1.5mg/L+3%蔗糖+7g/L瓊脂)中進行生根培養,至長出良好的根系後轉移到珍珠巖和沙土上進行馴化,最後移栽在中性壤土中,脫毒成功率可達到5.3~7.1%。

實施例4:

選雙子葉植物「佳紅」甜櫻桃休眠期的葉芽,流水衝洗後,剝去芽外面的鱗片,放入到50%大蒜水溶液滅菌30min,切取芽前端的莖尖plus作為外植體,立即接種在最適胚性細胞培養基中(LS+BA2.0mg/L+NAA0.3mg/L+3%蔗糖+瓊脂7g/L)上。經7~8周培養形成大量的胚性細胞團後,轉移到最適胚狀體誘導培養基(LS+BA 1.5mg/L+3%蔗糖+7g/L瓊脂)中培養,經4~5周培養形成胚狀體塊,切割胚狀體塊成小塊,並將這些小塊置於最適莖葉分化培養基(LS+BA0.05mg/L+3%蔗糖+7g/L瓊脂)上培養。待莖葉分化階段的無根苗達到較大數量時,取50~100mg葉片進行主要病毒的檢測。本次檢測的病毒是李屬壞死環斑病毒。然後將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無根苗繼續在莖葉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轉到適宜的生根培養基中(1/2MS+IBA1.5mg/L+3%蔗糖+7g/L瓊脂)中進行生根培養,至長出良好的根系後轉移到珍珠巖和沙土上進行馴化,最後移栽在中性壤土中,脫毒成功率可達4.8~7.6%。

試驗例

一.「紅富士」蘋果ACLSV RT-PCR檢測技術體系:

1.總RNA的提取

⑴取50~100mg葉片(包括待檢測「紅富士」蘋果繼代組培苗、陰性和陽性指示植物GF305葉片),加液氮研磨成粉末狀,迅速移入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600μL RNA提取緩衝液(50mmol/L TrisCl、140mmol/L NaCl、10mmol/L EDTA、1%SDS及2%PVP,用1‰DEPC水配製,pH8.0),1μL RNasin混勻。4℃,12000rpm,離心15min。

⑵取上清,加入等體積氯仿:異戊醇(24∶1)溶液,混勻,4℃,12000rpm,離心10min。重複1~2次,直至不再出現蛋白層。

⑶取水相,加2.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及1/10體積3mol/L NaAc(pH5.3),混勻。-20℃靜置2h。取出後,於4℃,12000rpm,離心15min。

⑷棄上清,用200μL 70%無水乙醇洗沉澱,於4℃,12000rpm,5min,清洗多次,至沉澱為純白色。

⑸室溫下乾燥後15min左右,溶於30μL 1‰DEPC水中,-20℃保存。

2.RT優化體系及程序:

⑴反應體系:dNTPs 125μmol/L;5×Buffer 1.0μl;RNasin 8U;MgCl21.05mmol/L;Cl-Pc 0.60μmol/L;Mo-MLV RTase 50U;總RNA模板0.5μl;用DEPC水補足10μl。

⑵反應程序:37℃,1~1.5h;95℃,5min。

3.PCR優化體系及程序:

⑴反應體系:dNTPs 100μmol/L;10×Buffer(10x)2.5μl;MgCl21.5mmol/L;Cl-Pc 0.6μmol/L;Cl-Ph 0.64μmol/L;TaqE 1U;RT產物10μl;用DEPC水補足25μl。

⑵反應程序:94℃1min;52℃2min;72℃2min;循環25~30次,最後一次延伸5min。

二.「佳紅」甜櫻桃PNRSV RT-PCR檢測技術體系:

1.總RNA的提取

⑴取50~100mg葉片(包括待檢測「佳紅」甜櫻桃繼代組培苗、陰性和陽性指示植物GF305葉片),加液氮研磨成粉末狀,迅速移入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600μL RNA提取緩衝液(50mmol/L TrisCl、140mmol/L NaCl、10mmol/L EDTA、1%SDS及2%PVP,用1‰DEPC水配製,pH8.0),1μL RNasin混勻。4℃,12000rpm,離心15min。

⑵取上清,加入等體積氯仿:異戊醇(24∶1v/v)溶液,混勻,4℃,12000rpm,離心10min。重複1~2次,直至不再出現蛋白層。

⑶取水相,加2.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及1/10體積3mol/L NaAc(pH5.3),混勻。-20℃置2h。取出後,4℃,12000rpm,離心15min。

⑷棄上清,用200μL 70%無水乙醇洗沉澱,4℃,12000rpm,5min,清洗多次,至沉澱為純白色。

⑸室溫下乾燥後15min左右,溶於30μL 1‰DEPC水中,-20℃保存。

2.RT優化體系及程序:

⑴反應體系:dNTPs 125μmol/L;RT Buffer 1μl;RNasin 8U;MgCl21.13mmol/L;Nr-Pc 0.496μmol/L;Mo-MLV RTase 50U;總RNA模板0.5μl。

⑵反應程序:37℃1~1.5h;95℃5min。

3.PCR優化體系及程序:

⑴反應體系:dNTPs 100μmol/L;PCR Buffer 2.5μl;MgCl21.2mmol/L;Nr-Pc0.396μmol/L;Nr-Ph 0.456μmol/L;TaqE 1U;RT產物10μl,用DEPC水補足25μl。⑵反應程序:94℃30sec;54℃1min;72℃1min,循環25~30次,最後一輪延伸5min。

參考文獻

1.魏道智主編.普通生物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德才,徐培文主編.植物組織培養與工廠化育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程家勝編著.植物組織培養與工廠化育苗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侯義龍主編.果樹組織培養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5.洪健,李德葆,周雪平主編.植物病毒分類圖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6.黃文林主編.分子病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7.Ming-Hsien Hsieh,Hsiang-Chia Lu,Zhao-Jun Pan.Optimizing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efficiency with Cymbidium mosaic virus in Phalaenopsis flower[J].Plant Science 2013,201-202:25-41.

6.劉湘寧,戴良英,董錚,等.植物RNA病毒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6,9:150-152.

7.李美桂,謝文龍,謝鍾琛.植物病毒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科學,2005,25(3):71-75.

8.陳繼峰,趙軍營,李紹華.果樹病毒檢測方法及其應用[J].河北林果研究,2005,20(2):167-173.

9.王國平,洪霓.果樹病毒檢測與脫除技術的研究進展[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4,23(6):686-692。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