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2:51:34 2
專利名稱: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尤其涉及在渦卷壓縮機中形成攔截潤滑油氣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渦卷壓縮機中,由於其具有許多運動部件,且其運動部件之間會發生摩擦,因而常使用潤滑油,提供各摩擦面間的潤滑,以減低其摩擦力,且進一步提高壓縮機的能源效率。另一方面,由於這類渦卷壓縮機的潤滑油氣分部在各構件中,使得容易將潤滑油氣夾帶至其產生的高壓工作氣體中,造成潤滑油逐漸損失,而影響潤滑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基於公知渦卷壓縮機的缺陷而進行改進。
本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用於提供回收工作氣體中所夾帶的潤滑油氣。其主要在渦卷壓縮機中的封閉結構的殼體中設置產生並輸出高壓工作氣體的渦卷裝置以及提供各組件潤滑油氣的潤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潤滑裝置提供所述渦卷壓縮機所需潤滑油,包括儲油槽以及攔油板;所述儲油槽設置在所述渦卷裝置下方,用於儲存所述潤滑油;所述攔油板由一板體環繞所述渦卷裝置形成,且所述攔油板與所述殼體之間至少局部形成有貫通至所述儲油槽的外通道;所述渦卷裝置所產生的高壓工作氣體輸出後,通過回流管將所述工作氣體引導輸送回所述渦卷壓縮機中;以及所述攔油板至少延伸至所述回流管的回流處,使得所述回流管流回的工作氣體會直接衝擊所述攔油板,且工作氣體中的油氣會附著於所述攔油板上,並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逐漸沿著所述攔油板,自外通道流回所述儲油槽中。使得所述回流管流回的工作氣體會直接衝擊所述攔油板,且工作氣體中的油氣會附著於所述攔油板上,並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逐漸沿著所述攔油板,自外通道流回所述儲油槽中。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一具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局部構件的立體透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另一具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殼體10-渦卷壓縮機11-出氣管13-回流管3-渦卷裝置31-固定渦卷33-繞動渦卷35-支撐座37-低壓工作氣體38-高壓工作氣體5-潤滑裝置51-儲油槽53-攔油板53a-環狀頂部55-外通道57-內通道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及功效,由下述具體實施例配合附圖詳加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的一優選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主要是在渦卷壓縮機10的封閉結構的殼體1中設置渦卷裝置3以及潤滑裝置5,其中渦卷裝置3包括設置在支撐座35上的固定渦卷31以及繞動渦卷33。經壓縮由回流管13進入壓縮機10的低壓工作氣體37,用於產生並輸出高壓工作氣體38,且渦卷裝置3所產生的高壓工作氣體38可通過出氣管11輸送至需要高壓工作氣體38的外部特定裝置中,再通過回流管13自上述的外部特定裝置中將低壓工作氣體37引導輸送回渦卷壓縮機10中。
潤滑裝置5用於提供渦卷壓縮機10所需的潤滑油,其具有儲油槽51以及攔油板53。儲油槽51設置在渦卷裝置3下方,用於儲存潤滑油,且攔油板53的板體環繞渦卷裝置3形成,在攔油板53與殼體1之間至少局部形成有貫通至儲油槽51的外通道55。在攔油板53與渦卷裝置3之間也至少局部形成有貫通至儲油槽51的內通道57。
回流管13貫穿殼體1,將低壓工作氣體37引導輸送回渦卷壓縮機10中,且攔油板53至少延伸至回流管13貫穿殼體1處,使回流管13流回的低壓工作氣體37會直接衝擊攔油板53。
殼體1由鑄件構成,並使渦卷壓縮機10形成半密式渦卷壓縮機結構。
基於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當渦卷壓縮機10的各組件的潤滑油氣隨著渦卷壓縮機10所輸出的高壓工作氣體38進入出氣管11,低壓工作氣體37自回流管13回到渦卷壓縮機10時,低壓工作氣體37會直接進入外通道55中,而衝擊到攔油板53,如圖2所示,使得低壓工作氣體37中的油氣會附著在攔油板53上,並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逐漸沿著攔油板53自外通道55流回儲油槽51中。
在渦卷裝置3中的固定渦卷31、繞動渦卷33以及支撐座35等各具有相對運動的組件之間,分布有潤滑裝置5所提供的潤滑油氣,且可能會因為其中的運動部件的運動,而將潤滑油氣側向噴濺至渦卷壓縮機10的殼體1。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潤滑裝置5中的攔油板53可延伸至渦卷裝置3產生潤滑油氣側向噴濺位置,使得這些噴濺而出的潤滑油氣會附著在攔油板53上,並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逐漸沿著攔油板53自內通道57流回儲油槽51中。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的另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潤滑裝置5中的攔油板53的頂端沿徑向向內延伸形成環狀頂部53a,而充分包覆渦卷裝置3,使得渦卷裝置3中的潤滑油氣不致從攔油板53的頂端噴濺至外通道55,並可增加攔油板53可攔截潤滑油氣的面積。
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能夠達到以下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通過所設置的攔油板,可將工作氣體所夾帶的潤滑油氣凝結回收至其儲油槽中,而避免潤滑油的逐漸損失。
2.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中,該攔油板環繞其渦卷裝置,使得渦卷裝置中所噴濺的潤滑油氣不會直接接觸回流的工作氣體,且會凝結至攔油板上,而回收至其儲油槽中,因此,更進一步減少潤滑油氣被工作氣體夾帶出壓縮機的機會。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其主要在渦卷壓縮機中的封閉結構的殼體中設置產生並輸出高壓工作氣體的渦卷裝置以及提供各組件潤滑油氣的潤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潤滑裝置提供所述渦卷壓縮機所需潤滑油,包括儲油槽以及攔油板;所述儲油槽設置在所述渦卷裝置下方,用於儲存所述潤滑油;所述攔油板由一板體環繞所述渦卷裝置形成,且所述攔油板與所述殼體之間至少局部形成有貫通至所述儲油槽的外通道;所述渦卷裝置所產生的高壓工作氣體輸出後,通過回流管將所述工作氣體引導輸送回所述渦卷壓縮機中;以及所述攔油板至少延伸至所述回流管的回流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攔油板與所述渦卷裝置之間至少局部形成有貫通至所述儲油槽的內通道;以及所述攔油板延伸至所述渦卷裝置中相對運動的組件產生潤滑油氣側向噴濺的位置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潤滑裝置中的攔油板的頂端沿徑向向內延伸形成有環狀頂部,並充分包覆所述渦卷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壓縮機油氣回收結構,其主要在渦卷壓縮機中,環繞其渦卷裝置設置攔油板,使回流至渦卷壓縮機的工作氣體會衝擊該攔油板,且工作氣體中的油氣會附著在該攔油板上,並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逐漸沿著該攔油板流回該儲油槽中。
文檔編號F04C18/02GK2779114SQ200520009020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4日
發明者唐光德, 吳三明, 彭暉元, 葉忠泓 申請人:擎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