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錄音間隔音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7:04:54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隔音消音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錄音間隔音裝置。
背景技術:
噪音,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最主要的噪音為交通噪音,以汽車為例,汽車的噪音在80至100分貝之間,在一百米外,如果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噪音的降低量為10分貝左右,特別是在道路主幹道兩側的居民,交通噪音對其生活和健康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而作為專門的錄製音樂等聲音的錄製間,且對於聲音的隔離要求也十分重要,既要保證自己的錄製效果,又要避免給隔壁帶來音響,同時也防止隔板的聲音傳導音響本錄製間的正常錄音。
現有技術中錄製間的消音板主要是通過隔音棉進行隔音,不能做到真正的消音,隔音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隔離音響,且能夠廣泛適用於錄音間的隔音裝置,已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緊密,具有隔音板和吸音板組成的新型錄音間隔音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新型錄音間隔音裝置,包括底座,包括隔音板,隔音板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底座上表面設有T型軌道,第二吸音板的底部設有與T型滑道滑動配合的T型滑扣,隔音板包括基層、吸音纖維層以及穿孔板,吸音纖維層介於基層和穿孔板之間,基層在朝向吸音纖維層一側的表面塗有阻尼塗料層,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的至少一個表面上設置有平行布置的吸音槽、吸音通孔和吸音盲孔。
所述T型滑道內設有油槽,所述油槽內設有潤滑液。
所述第二吸音板的一表面設有螢光板,所述第一吸音板通過支撐杆與底座連接。
所述第一吸音板底部設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連接隔音板頂部,所述第二吸音板頂部設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連接連接隔音板底部。
所述吸音纖維層有兩層吸音係數高的陶瓷纖維毯構成,在所述的兩層陶瓷纖維毯構成之間形成有空氣間隙層。
所述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的兩個表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四條平行布置的吸音槽,且兩個表面上的吸音槽相互錯開布置,在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的兩個表面上開設有均布的多個吸音通孔和多個吸音盲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吸音板和隔音板緊密連接,隔音板上設置的陶瓷纖維毯結構,具有較好的吸音效果,吸音板上設置的吸音槽、吸音盲孔及吸音通孔,提高隔音效果,且不容易變形,螢光板的設置,便於錄製者提高注意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隔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吸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底座1,第一吸音板2,隔音板3,第二吸音板4,螢光板5,支撐杆6,基層7,阻尼塗料8,吸音纖維層9,穿孔板10,吸音槽11,吸音通孔12,吸音盲孔1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新型錄音間隔音裝置,包括底座1,還包括隔音板3,隔音板3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第一吸音板2和第二吸音板4,底座1上表面設有T型軌道,第二吸音板4的底部設有與T型滑道滑動配合的T型滑扣,T型滑道內設有油槽,所述油槽內設有潤滑液,便於第二吸音板4與底座1滑動時輕便,省時省力;第二吸音板4的一表面設有螢光板5,便於錄製者提高注意力,所述第一吸音板2通過支撐杆6與底座1連接,防止第一吸音板2、第二吸音板4及隔音板3的晃動;第一吸音板2底部設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連接隔音板3頂部,所述第二吸音板4頂部設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連接隔音板3底部;隔音板3包括基層7、吸音纖維層9以及穿孔板10,吸音纖維層9介於基層7和穿孔板10之間,基層7在朝向吸音纖維層9一側的表面塗有阻尼塗料層8,吸音纖維層9有兩層吸音係數高的陶瓷纖維毯構成,在所述的兩層陶瓷纖維毯構成之間形成有空氣間隙層,空氣間隙層能起到較好的隔音效果;第一吸音板2和第二吸音板4的至少一個表面上設置有平行布置的吸音槽11、吸音通孔12和吸音盲孔13,第一吸音板2和第二吸音板4的兩個表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四條平行布置的吸音槽11,且兩個表面上的吸音槽11相互錯開布置,在第一吸音板2和第二吸音板4的兩個表面上開設有均布的多個吸音通孔12和多個吸音盲孔13,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破壞聲波的傳輸路徑,以延長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長度,從而消耗聲波的能量,以及使聲波間發生相互的交叉破壞,進一步消耗聲波的能量。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未改變其性能或用途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的任何等同替代或明顯變型,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