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改進的深溝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1:06:49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改進的深溝球軸承。
背景技術:
深溝球軸承一般由外圈、內圈、鋼球和保持架構成。鋼球安裝於保持架內,保持架安裝於內、外圈之間,且鋼球的內、外端面分別位於內圈和外圈的滾道內。現有滾動軸承的保持架通常是由上、下兩片半保持架鉚接而成,上、下兩片半保持架上均設有半球形的兜孔,鋼球安裝於兜孔內。這種結構的保持架雖然生產成本較低,結構也較為簡單,但是這種保持架上沒有專門的油孔,潤滑油脂很難進入兜孔內,造成鋼球與兜孔摩擦較為嚴重,不僅不利於鋼球的滾動,而且同時也會產生較大的噪音。此外,上述結構的強度較低,經常會產生保持架斷裂或者損壞的問題,嚴重影響工作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改進的深溝球軸承,其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潤滑效果差以及保持架結構強度低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結構改進的深溝球軸承,包括內圈、外圈、鋼球以及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包括圓環形的上、下面板以及用於定位鋼球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上、下面板的圓周方向分布,並且間隔安裝於上、下面板之間,所述定位件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固定安裝於上、下面板上,所述定位件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與鋼球配合的球面凹陷部,相鄰定位件之間安放一鋼球;所述保持架上設有油路通道,該油路通道包括開設於上、下面板外表面的圓環形油路以及與圓環形油路相通的通油孔,所述通油孔包括同時縱向貫穿於上、下面板和定位件的縱向油路以及橫向貫穿於定位件的橫向油路,所述縱向油路和橫向油路相通,且橫向油路的出油口位於球面凹陷部上。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貫穿於定位件的頂面和底面,所述定位件通過鉚釘與上、下面板鉚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圓環形油路位於上、下面板的中部,所述上、下面板的外表面自邊緣向圓環形油路逐漸凹陷。
更進一步的,所述內圈上設有內滾道,所述內滾道的徑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鋼球與所述各內滾道相切。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深溝球軸承的保持架上設有油路通道,潤滑油脂能非常方便地進入球面凹陷部內並對鋼球進行潤滑,可有效減少摩擦並降低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去掉上面板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定位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上、下面板與定位件配合的剖視圖。
圖5為上面板或者下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A-A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內、外圈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結構改進的深溝球軸承,包括內圈1、外圈2、鋼球3以及保持架4,鋼球3均勻分布於保持架4內,且鋼球3的內、外側面分別抵靠於內圈1的內滾道和外圈2的外滾道。同時參照圖2、圖3和圖4,所述保持架4包括圓環形的上、下面板5以及用於定位鋼球3的定位件6。所述定位件6沿上、下面板5的圓周方向分布,並且間隔安裝於上、下面板5之間,定位件6上設有兩個安裝孔61,所述安裝孔61貫穿於定位件6的頂面和底面,該定位件6通過鉚釘與上、下面板5鉚接固定。所述定位件6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與鋼球3配合的球面凹陷部7,相鄰定位件6之間的球面凹陷部7形成一個放置鋼球3的兜孔,且鋼球3與上、下面板5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
同時參照圖4和圖5,所述保持架4上設有油路通道,該油路通道包括開設於上、下面板5外表面的圓環形油路8以及與圓環形油路8相通的通油孔9,所述通油孔9包括同時縱向貫穿於上、下面板5和定位件6的縱向油路91以及橫向貫穿於定位件6的橫向油路92,所述縱向油路91和橫向油路92相通,縱向油路91位於兩個安裝孔61之間,且橫向油路92的出油口921位於球面凹陷部7上。潤滑油脂能非常方便地進入球面凹陷部7內表面並對鋼球3進行潤滑。
同時參照圖6,所述圓環形油路8位於上、下面板5的中部,所述上、下面板5的外表面自邊緣向圓環形油路8逐漸凹陷並形成兩個傾斜面81。參照圖7,此外,所述內圈1上設有內滾道11,所述內滾道11的徑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鋼球3與所述內滾道11的兩斜面相切。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