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名將程璧光到底是被誰殺死的?程璧光為什麼被刺?
2023-10-10 21:21:29 2
1912年2月12日,清朝隆裕太后臨朝稱制,在他的主持下頒布《退位詔書》,宣統帝溥儀在繼位三年之後退位。宣統帝是清朝歷史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退位標誌著清朝的滅亡,而清朝的滅亡,則代表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之久的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清朝滅亡,封建王朝就此結束,在被列國侵略的當時卻並不意味著光明時代的到來。清朝滅亡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段比較動蕩的政治局勢。臨時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受到各方勢力的掌控,政治局勢十分複雜。因此在最初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內部被矛盾鬥爭所充斥著。而本文給大家介紹的清末民初海軍名將程璧光,實際上就是當時政治內鬥的一名犧牲者。
程璧光,生於公元1861年,去世於公元1918年,字恆啟,號玉堂,廣東中山縣南蓢區田邊村人,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出生。因為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不能生計的程璧光,在十一歲的時候投奔當時為水師管帶的姐夫,因此接觸到海航事宜。
程璧光後來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留任海軍,先為廣東水師,後來併入北洋水師中,參與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失敗時,曾經向日本海軍遞交投降書,事後因此被革職。在李鴻章的幫助下,後來被重新啟用。
清朝滅亡,民國政府成立後,程璧光先是在袁世凱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工作。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來因為支持黎元洪而捲入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因此受到政治傾軋。
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之後,程璧光被說服,叛出北洋政府,率艦隊南下廣州支持護法,為大名鼎鼎的「護法艦隊」,此後在軍政府任職,後來在廣州被暗殺。
民國初年,政治矛盾十分尖銳,當時有許多政府官員,甚至是在革命運動中有著很大號召力的人被刺殺身亡,程璧光只是其中一個。程璧光刺殺案件和許多暗殺事件一樣,只追查到刺殺之人及一些表面勢力,真正的幕後主使則到今天為止,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關於程璧光到底是被誰殺死的,後世有許多種推測。
第一種說法是由段祺瑞主使刺殺程璧光,這種說法來源於程璧光和段祺瑞兩人之間的矛盾。程段兩人的矛盾源於黎元洪,源於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總理。黎元洪早年供職水師時曾經是程璧光的屬下,在他的全力支持下,程璧光任政府海軍總長。段祺瑞野心勃勃,早就對政府的大權虎視眈眈,隨著時間的推移黎元洪派系和段祺瑞派系之間的府院之爭越發激烈。後來段祺瑞成功逼走黎元洪,掌控政府大權,作為黎元洪的支持者程璧光的處境可想而知。
程璧光後來在孫中山的勸說下,背叛北洋政府,一路「裹脅」海軍南下,參加護法運動,加入到軍政府一列。段祺瑞憎恨程璧光背叛政府,並且將海軍全都帶著轉頭軍政府一事,因此讓人暗殺了程璧光。
第二種說法啊,說的是桂系軍閥不願看到海軍成為孫中山可依靠的軍事力量,於是百年決定釜底抽薪,將程璧光暗殺了。
第三種說法,說的是革命黨人朱執信幹的事,因為革命黨人覺得程璧光「先是依偎於孫中山與桂系之間,以後更駸駸傾向桂系」,「琵琶別抱,轉視線莫榮新」。於是為了處置叛徒,朱執信等人在孫中山不知道的情況下發起了此次暗殺行動。程璧光的死,可以算是一種暗殺。
今天史學界依據有關史料,關於程璧光被刺殺之謎,認為最可能的情況是第三種。
實際上在程璧光被刺殺的前三天,曾經一連收到了三封恐嚇信,其主旨都是將廣東海軍水魚雷局局長周淦被撤換一事,歸怨於程璧光。其中一封信甚至寫道:「限於24小時之內答覆,否則就要採取極端措施相對付」。至少這樣看來,周淦被撤換一事是刺殺事件的導火索和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