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種植裝置及太陽能種植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0:24:44 1

本發明涉及環保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太陽能種植裝置及太陽能種植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熱衷於在城市中選擇花草樹木多的地方居住。同時,很多人們閒來也很樂於在平時種一些蔬菜、花卉,既能鍛鍊身體又能綠化環境,隨之屋頂種植得到了普遍的發展。
目前,很多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板,並在太陽能板的下端種植植物,這樣,可以增加房頂的使用面積,但是,這種方式在太陽能板下端的植物一般只能選擇喜陰的植物,不利於滿足大眾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太陽能種植裝置,以緩解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屋頂的太陽能板下端的植物一般只能選擇喜陰的植物,不利於滿足大眾的需求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種植裝置,包括:主支架、太陽能板和種植區;
所述太陽能板和所述種植區相對設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上下兩端,且所述太陽能板能夠相對所述主支架的上端轉動,以使種植區的植物得到適度的光照。
進一步地,所述主支架包括:底座、立柱、上支架及設置在立柱和上支架之間的轉動機構;
所述上支架的頂端與所述太陽能板連接,所述底座設置在所述種植區的下端,所述立柱的一端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種植區與轉動機構連接,所述立柱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於控制所述轉動機構的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機構包括:第一支撐杆、第二支撐杆和支撐座;
所述第一支撐杆和所述第二支撐杆交叉設置在所述太陽能板靠近所述種植區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撐杆或所述第二支撐杆內設置有驅動部,所述驅動部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支撐杆或所述第二支撐杆繞支撐座相對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板包括:限位框架、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
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均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內,且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間設置有收集槽,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遠離所述收集槽的一端高於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收集槽包括第一收集板和第二收集板;
所述第一收集板和所述第二收集板呈「v」型設置,且在所述第一收集板和所述第二收集板的連接處設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與所述立柱和所述轉動機構上的水流通道連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補光裝置,所述補光裝置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下端,所述補光裝置包括:接線盒、多個光源支架和多個光源;
所述接線盒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子板或第二子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光源連接,多個所述光源支架均勻間隔地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的下端,所述光源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所述光源支架之間,用於給種植區的植物補光。
進一步地,所述接線盒與所述光源一一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種植區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植物種植拼接模塊,兩個所述植物種植拼接模塊可拆卸連接,且在兩個所述植物種植拼接模塊連接端對稱設置有半圓行環槽。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板外表面設置有保護層。
一種太陽能種植設備,具有上述的太陽能種植裝置,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將相鄰的所述太陽能種植裝置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種植裝置,包括:主支架、太陽能板和種植區;所述太陽能板和所述種植區相對設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上下兩端,且所述太陽能板能夠相對所述主支架的上端轉動,以使種植區的植物得到適度的光照。採用上述的方案,使得太陽能板可相對主支架的相對轉動,從而保障了太陽能板下端種植的植物全天能夠得到充分的光照,緩解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屋頂的太陽能板下端的植物一般只能選擇喜陰的植物,不利於滿足大眾的需求的技術問題。
一種太陽能種植設備,具有上述的太陽能種植裝置,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將相鄰的所述太陽能種植裝置連接。採用上述的方案,將相鄰的兩個太陽能種植裝置連接,以提高太陽能種植設備在屋頂工作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太陽能板正面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設備的立體圖。
圖標:100-主支架;200-太陽能板;300-種植區;400-補光裝置;500-連接件;110-轉動機構;210-第一子板;220-收集槽;230-第二子板;240-限位框架;410-接線盒;420-光源支架;430-光源;111-第一支撐杆;112-第二支撐杆;113-支撐座;221-第一收集板;222-第二收集板;223-流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如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如出現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種植裝置,包括:主支架100、太陽能板200和種植區300;
所述太陽能板200和所述種植區300相對設置在所述主支架100的上下兩端,且所述太陽能板200能夠相對所述主支架100的上端轉動,以使種植區300的植物得到適度的光照。
其中,太陽能板200的顏色可以採用黑色或者藍色,黑色吸光但不反光,藍色會反射掉一些光線,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選取。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種植裝置,包括:主支架100、太陽能板200和種植區300;所述太陽能板200和所述種植區300相對設置在所述主支架100的上下兩端,且所述太陽能板200能夠相對所述主支架100的上端轉動,以使種植區300的植物得到適度的光照。採用上述的方案,使得太陽能板200可相對主支架100的相對轉動,從而保障了太陽能板200下端種植的植物全天能夠得到充分的光照,緩解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屋頂的太陽能板200下端的植物一般只能選擇喜陰的植物,不利於滿足大眾的需求的技術問題。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主支架100包括:底座、立柱、上支架及設置在立柱和上支架之間的轉動機構110;
所述底座設置在所述種植區300的下端,所述立柱的一端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種植區300與轉動機構110連接,所述立柱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於控制所述轉動機構110的轉動。
其中,底座與立柱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可拆卸連接也是固定連接。
其中,在立柱靠近種植區300的一端還設置有光線感應裝置,光線感應裝置感應太陽光的照射角度,將收集的信號發射到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對太陽能板進行調節。
本實施例中,底座設置在種植區300的下端,且立柱的一端與底座連接,另一端與轉動機構110連接,並在立柱上設置有控制器,這樣,使用時直接在通過調節控制器,就可以將太陽能板200調節,從而保障種植區300內的植物得到充分的光照。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如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轉動機構110包括:第一支撐杆111、第二支撐杆112和支撐座113;
所述第一支撐杆111和所述第二支撐杆112交叉設置在所述太陽能板200靠近所述種植區300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撐杆111或所述第二支撐杆112內設置有驅動部,所述驅動部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支撐杆111或所述第二支撐杆112繞支撐座113相對轉動。
其中,第一支撐杆111和第二支撐杆112優選地相互垂直設置,從而提高太陽能板200的工作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支撐杆111或者是第二支撐杆112內設置驅動部,通過控制器控制驅動部的工作,驅動部以驅動第一支撐杆111或者第二支撐杆112繞支撐座113相對轉動,這樣,通過驅動部驅動的第一支撐杆111或者第二支撐杆112繞支撐座113相對轉動,在將太陽能板200調節至一定位置時,由於,驅動部停止工作,即可使太陽能板200保持在相應的位置。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板200包括:限位框架240、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
所述第一子板210和所述第二子板230均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240內,且所述第一子板210和所述第二子板230之間設置有收集槽220,所述第一子板210和所述第二子板230遠離所述收集槽220的一端高於靠近所述收集槽220的一端,所述收集槽220用於收集雨水。
其中,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與限位框架240的連接方式可以為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通過焊接或其他的方式與限位框架240固定連接;
再有,在限位框架240內設置有多個卡接部,多個卡接部沿限位框架240的邊沿均勻設置,在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上設置有卡接部配合連接滑塊。
本實施例中,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相對地設置在限位框架240內,並且,在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之間設置有收集槽220,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遠離所集槽的一端高於靠近收集槽220的一端,這樣,當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與水平面保持平行時,便於將第一子板210和第二子板230上表面收集的雨水集中到收集槽220中。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裝置的太陽能板正面的局部放大圖。如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收集槽220包括第一收集板221和第二收集板222;
所述第一收集板221和所述第二收集板222呈「v」型設置,且在所述第一收集板221和所述第二收集板222的連接處設置有流通孔223,所述流通孔223與所述立柱和所述轉動機構110上的水流通道連通。
其中,第一收集板221和第二收集板222也可呈「u」型設置,只要是能夠便於將收集的水進入到流通孔223即可。
本實施例中,第一收集板221和第二收集板222呈「v」型設置,並在第一收集板221和第二收集板222的中心位置設置有流通孔223,這樣收集的水可以快速的到達流通孔223內,而且流通孔223與立柱上的水流通道是連通的,從而可以將收集槽220收集的雨水通過轉動機構110和立柱上的水流通道輸送到種植區300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還包括補光裝置400,所述補光裝置400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240下端,所述補光裝置400包括:接線盒410、多個光源支架420和多個光源430;
所述接線盒410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子板210或第二子板23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光源430連接,多個所述光源支架420均勻間隔地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240的下端,所述光源430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所述光源支架420之間,用於給種植區300的植物補光。
其中,光源430可以採用發出不同的光的燈管,例如:燈光:藍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長,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態;
紅光利於植物的伸長,如用紅光偏多的白熾燈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長過盛的現象;
青藍紫光還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敏感性,並促進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
紫外線能抑制植物體內某些生長素的形成,以至於植物的白天生長速度常不及夜間;即可以根據種植的植物的種類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燈管。
接線盒410用於保護整個發電系統,起到電流中轉站的作用,如果組件短路接線盒410自動斷開短路電池串,防止燒壞整個系統接線盒410中最關鍵的是二極體的選用,根據組件內電池片的類型不同,對應的二極體也不相同,根據具體的太陽能板200上的電池不同,適當的選取不同的二極體。
本實施例中,補光裝置400包括:接線盒410、多個光源支架420和多個光源430;通過在限位框架240的下端均勻間隔地設置有光源支架420,並將光源430設置在相鄰的光源430之間,這樣,在種植區300種植的植物的光照不夠的時候,可以通過光源430對植物進行增加光照時間,以達到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時間。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進一步地,所述接線盒410與所述光源430一一對應設置。
本實施例總,接線盒410與光源430一一對應設置,以減小光源430的損壞,降低使用成本。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種植區300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植物種植拼接模塊,兩個所述植物種植拼接模塊可拆卸連接,且在兩個所述植物種植拼接模塊連接端對稱設置有半圓行環槽。
本實施例中,種植區30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植物種植拼接模塊,並且兩個植物種植拼接模塊之間可拆卸連接,從而增加整體裝置的拆卸的便捷性,同時,在兩個植物種植拼接模塊連接端對稱設置有半圓行環槽,用於將支架設置在兩個植物種植模塊之間,將底座卡接在兩個植物種植模塊之間,提高整體裝置的抗擊外部環境的能力。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板200外表面設置有保護層。
本實施例中,太陽能板200的外表面上設置有保護層,可以增加太陽能板200的使用壽命,降低整體的裝置的維護成本。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種植設備的立體圖。如圖4所示,一種太陽能種植設備,具有上述的太陽能種植裝置,還包括連接件500,所述連接件500將相鄰的所述太陽能種植裝置連接。
本實施例中,將相鄰的兩個太陽能種植裝置連接,以提高太陽能種植設備在屋頂工作的穩定性。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