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5:44:14 5
專利名稱:一種電力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核能發電系統的一種電力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除了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和火力發電外,還有核能發電,核能發電在發電過程中不會將巨量的汙染物排放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汙染,也不會加重地球溫室效應,所以核能發電也佔發電系統中的一部分,在核能發電過程中,需要對電力系統合理設計,否則會引起電力浪費,浪費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充分利用的電力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力系統,所述電力系統包括循環水泵、冷凝器、冷凝管、凝結水泵、蒸汽發生器、給水泵、主循環泵、給水加熱器、反應堆、穩壓器、發電機組、電纜支架和變壓器,所述循環水泵上連接有入水管,所述冷凝管與循環水泵相連,所述冷凝管穿過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與凝結水泵相連,並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凝結水泵與給水泵相連,所述給水泵與給水加熱器相連,所述給水加熱器與蒸汽發生器相連,所述蒸汽發生器下端連接有迴路系統,所述蒸汽發生器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發電機組與變壓器相連,所述變壓器通過電纜與電纜支架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迴路系統包括蒸汽發生器、主循環泵、反應堆、穩壓器所相連的迴路,所述主循環泵與反應堆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所述穩壓器與蒸汽發生器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穿過冷凝器部分摺疊彎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發明時,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發電過程中,不會對空氣造成汙染,更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力系統,所述電力系統包括循環水泵1、冷凝器4、冷凝管3、凝結水泵15、蒸汽發生器8、給水泵14、主循環泵9、給水加熱器13、反應堆11、穩壓器10、發電機組7、電纜支架5和變壓器6,所述循環水泵I上連接有入水管2,所述冷凝管3與循環水泵I相連,所述冷凝管3穿過冷凝器4,所述冷凝器4與凝結水泵15相連,並與發電機組7相連,所述凝結水泵15與給水泵14相連,所述給水泵14與給水加熱器13相連,所述給水加熱器13與蒸汽發生器8相連,所述蒸汽發生器8下端連接有迴路系統,所述蒸汽發生器8與發電機組7相連,所述發電機組7與變壓器6相連,所述變壓器6通過電纜與電纜支架5相連。
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迴路系統包括蒸汽發生器8、主循環泵9、反應堆11、穩壓器10所相連的迴路,所述主循環泵15與反應堆11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12,所述穩壓器10與蒸汽發生器8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12。
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冷凝管3穿過冷凝器4部分摺疊彎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發明時,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發電過程中,不會對空氣造成汙染,更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
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力系統包括循環水泵、冷凝器、冷凝管、凝結水泵、蒸汽發生器、給水泵、主循環泵、給水加熱器、反應堆、穩壓器、發電機組、電纜支架和變壓器,所述循環水泵上連接有入水管,所述冷凝管與循環水泵相連,所述冷凝管穿過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與凝結水泵相連,並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凝結水泵與給水泵相連,所述給水泵與給水加熱器相連,所述給水加熱器與蒸汽發生器相連,所述蒸汽發生器下端連接有迴路系統,所述蒸汽發生器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發電機組與變壓器相連,所述變壓器通過電纜與電纜支架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電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路系統包括蒸汽發生器、主循環泵、反應堆、穩壓器所相連的迴路,所述主循環泵與反應堆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所述穩壓器與蒸汽發生器相連的管道上安裝有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電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管穿過冷凝器部分摺疊彎曲。
專利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力系統,所述電力系統包括循環水泵、冷凝器、冷凝管、凝結水泵、蒸汽發生器、給水泵、主循環泵、給水加熱器、反應堆、穩壓器、發電機組、電纜支架和變壓器,所述循環水泵上連接有入水管,所述冷凝管與循環水泵相連,所述冷凝管穿過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與凝結水泵相連,並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凝結水泵與給水泵相連,所述給水泵與給水加熱器相連,所述給水加熱器與蒸汽發生器相連,所述蒸汽發生器下端連接有迴路系統,所述蒸汽發生器與發電機組相連,所述發電機組與變壓器相連,所述變壓器通過電纜與電纜支架相連,使用本發明時,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發電過程中,不會對空氣造成汙染,更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文檔編號G21D5/00GKCN103000240SQ20121049774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張偉彬 申請人:張偉彬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