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5 22:16:33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屬於造紙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造紙行業末段錐形除砂器排出的廢水漿渣通常一起排入地溝,進入中水車間,其中漿渣中含有大量的纖維及填料,直接排入地溝,造成漿纖維及填料流失,形成資源浪費;同時大大增加了中水的CODcr、SS、BOD5的含量,易造成絮凝,增加了中水處理的難度,汙染環境。
201020637327.7,公開了一種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尾漿尾漿儲存槽1、泵體進口閥2、離心泵體3、泵體出口閥4、管道5、溢流槽6、尾漿分離槽7、漿渣收集槽8。該裝置的工作方式是尾漿進入尾漿儲存槽,後經泵體進口閥、離心泵體、泵體出口閥由管道進入溢流槽,達到溢流液位後溢流到尾漿分離槽7上,經篩網實現廢水和漿渣分離,廢水直接排入地溝,漿渣進入漿渣收集槽8,完成對漿渣的回收利用。
該裝置存在的弊端是:末段錐形除砂器排除的廢水漿渣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沙進入溢流槽6時,往往不能經過溢流作用排出,在溢流槽的底部沉積,需要經常清理溢流槽底部,增加員工勞動強度;回收漿渣用於公司內部低檔紙的生產時,漿渣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處理難度大,加重了設備的處理負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能夠顯著提高漿渣質量、減輕員工勞動強度的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
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包括尾漿儲存槽、泵體進口閥、離心泵體、泵體出口閥、管道、錐底溢流槽、尾漿分離槽、漿渣收集槽,其特徵是:所述的錐底溢流槽上部為圓柱形,底部為錐形底,錐底安裝有排汙閥門。
還包括排汙管,所述排汙管內設置有兩組除汙裝置,所述兩組除汙裝置在豎直方向上間隔一定距離相對設置。
所述除汙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排汙管上的電機,所述電機的電機軸上固定設置有4組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呈十字形均勻設置在電機的電機軸的外圓周面上。
還包括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為呈直角三角形的板狀結構,攪拌葉片的兩個直角邊的長度比為5:2,所述攪拌葉片上設置有若干豁口,所述若干個豁口將攪拌葉片分割成若干部分。
還包括電機軸,所述電機軸上靠近攪拌葉片的位置固定設置有固定葉片,固定葉片呈十字形均勻設置在電機的電機軸的外圓周面上,固定葉片的中線與攪拌葉片的中線重疊。
還包括固定葉片,所述固定葉片內設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可沿空腔內壁滑動的伸縮葉片,伸縮葉片為矩形板,所述伸縮葉片上設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狀為梯形,所述缺口的底部佔伸縮葉片的二分之一長度。
還包括伸縮葉片,所述伸縮葉片通過彈簧與電機軸固定連接。
工作時,尾漿進入尾漿儲存槽,後經泵體進口閥、離心泵體、泵體出口閥由管道進入溢流槽,重量較輕的填料、纖維等溢流到尾漿分離槽上,經篩網、篩板實現廢水和漿渣分離,廢水直接排入地溝,漿渣進入漿渣收集槽,較重的泥沙沉積在錐底槽,通過底部排汙閥門定時排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對漿渣的回收利用,使漿渣更加清潔,提高了尾漿的利用率,既節約了資源,減小了汙染;通過排汙閥門定期排汙,泥沙清理時更加方便,防止底部堵塞,減少員工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現有技術中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專利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除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除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尾漿儲存槽;2-泵體進口閥;3-離心泵體;4-泵體出口閥;5-管道;6-溢流槽;7-尾漿分離槽;8-漿渣收集槽;9-錐底溢流槽,10-排汙閥門;11-排汙管;12-電機;131-攪拌葉片;132-豁口;133-電機軸;134-固定葉片;135-伸縮葉片;136-缺口;137-空腔;13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2所示,一種改進的除砂器漿渣回收裝置,包括尾漿儲存槽1,尾漿儲存槽1連通離心泵體3,尾漿儲存槽1和離心泵體3之間設置有泵體進口閥2,離心泵體3通過管道5連通錐底溢流槽9,管道5上設置有泵體出口閥4,錐底溢流槽9的一側設置有尾漿分離槽7,尾漿分離槽7的一側設置有漿渣收集槽8,所述的錐底溢流槽9上部為圓柱形,底部為錐形底,錐形底上安裝有排汙閥門10。
工作時,尾漿進入尾漿儲存槽,後經泵體進口閥、離心泵體、泵體出口閥由管道進入溢流槽,重量較輕的填料、纖維等溢流到尾漿分離槽上,經篩網、篩板實現廢水和漿渣分離,廢水直接排入地溝,漿渣進入漿渣收集槽,較重的泥沙沉積在錐底槽,通過底部排汙閥門定時排汙。
實施例2,如附圖3所示,在使用過程中,錐形底經常由於底部沉積太多,打開排汙閥門後汙物無法正常排出,我們在實施例1的基礎之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
所述錐底溢流槽9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排汙管11,所述排汙閥門10設置在排汙管11上。
所述排汙管11內設置有兩組除汙裝置13,所述兩組除汙裝置在豎直方向上間隔一定距離相對設置。
所述除汙裝置13包括固定設置在排汙管11上的電機12,所述電機12的電機軸133上固定設置有4組攪拌葉片131,所述攪拌葉片131呈十字形均勻設置在電機12的電機軸的外圓周面上。
攪拌葉片131為呈直角三角形的板狀結構,攪拌葉片131的兩個直角邊的長度比為5:2,所述攪拌葉片131上設置有若干豁口132,所述若干個豁口132將攪拌葉片131分割成若干部分。
所述電機軸上靠近攪拌葉片131的位置固定設置有固定葉片134,固定葉片134呈十字形均勻設置在電機12的電機軸的外圓周面上,固定葉片134的中線與攪拌葉片131的中線重疊。
所述固定葉片134內設置有空腔137,所述空腔137內設置有可沿空腔137內壁滑動的伸縮葉片135,伸縮葉片135為矩形板,所述伸縮葉片135上設置有缺口136,所述缺口136的形狀為梯形,所述缺口的底部佔伸縮葉片135的二分之一長度。
所述伸縮葉片135通過彈簧138與電機軸133固定連接。
在電機軸133轉動時,伸縮葉片135由於離心力的作用可以伸出和回縮。
經過上述改進,本設備在排汙遇到排汙不暢的情況下,啟動電動機帶動固定葉片134轉動,從而將汙染物打散,方便排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