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底模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22:57:54 5
一種底模臺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底模臺車,包括兩條平行下軌道,所述兩條平行下軌道上分別設有輪對底模臺車,輪對底模臺車連接行走牽引控制裝置,所述輪對底模臺車上方設有預製鋼平臺。公路箱梁通過4臺底模臺車和鋼平臺在軌道上能縱橫移動,並形成環向移動,解決了傳統制梁在固定臺座上功效較低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施工速度快、有利於控制、可重複利用、節能環保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底模臺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模臺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公路、鐵路等工程,預製梁各施工工藝如鋼筋綁紮、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築、預應力張拉、壓漿等大多在固定臺座上進行施工,該項工藝存在以下幾方面缺點:
[0003](I)由於多道工序在一個臺座上進行,單片梁生產周期內臺座的佔用時間長,只有通過增加臺座數量以滿足生產能力需要,造成了生產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浪費;
[0004](2)多道工序在一個臺座上進行,無法進行專業化施工,也不利於自動化地實現;
[0005](3)臺座上多工序交叉,專業設備和工裝的難以使用,不利於縮短梁的生產周期,提聞生廣效率。
[0006](4)現有預製梁底座是固定的,不能形成環形移動。既有的移動底模臺車只是有移動小車加施工平臺只能施工小型預製構件,不能承受約100噸公路預製梁。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底模臺車,公路箱梁通過4臺底模臺車和鋼平臺在軌道上能縱橫移動,並形成環向移動,解決了傳統制梁在固定臺座上功效較低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施工速度快、有利於控制、可重複利用、節能環保的特點。
[0008]實現上述目的而採取的技術方案,包括兩條平行下軌道,所述兩條平行下軌道上分別設有輪對底模臺車,輪對底模臺車連接行走牽引控制裝置,所述輪對底模臺車上方設有預製鋼平臺。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0]I)、本裝置在一條生產線上進行多道工序,可通過底模臺車的縱橫向移動達到各工序的在本條線固定的工位上進行,可在固定位置固定勞力、機械、資源,可減少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浪費,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定位工具可固定使用,周轉方便,定位準確,線形準確,縮短了施工周期,保證施工質量,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0011]2)、本裝置設計簡單,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更有利於控制預製梁施工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13]圖1為本小車結構示意主視圖;
[0014]圖2為本小車結構示意側視圖;
[0015]圖3為本小車結構示意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裝置包括兩條平行下軌道I,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兩條平行下軌道I上分別設有輪對底模臺車2,輪對底模臺車2連接行走牽引控制裝置4,所述輪對底模臺車2上方設有預製鋼平臺3。
[0017]本裝置實現了一種「環形生產線預製梁施工工藝」,將預製梁施工中各工序固定在生產線相應的位置上,及將預製梁施工中的模板清理、鋼筋安裝、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築、混凝土養護、預應力施工等工序固定在各工序區進行,通過自行式底模臺車的縱橫向移動,將原先發生在一個固定臺座上的預製梁各工序循環起來,形成流水線作業。
[0018]本裝置工作原理是利用車輪在鋼軌上縱向滾動的行走原理,自行移動小車上的鋼平臺為預製臺座,通過4臺縱移臺車託運預製鋼平臺達到在鋼軌上縱向移動的目地。
[0019]1,安裝兩條平行鋼軌1,兩鋼軌中心間距為850mm,每4m按3mm以內精度控制;
[0020]2,將4臺輪對底模臺車2按照中心間距為9m+12m+9m安置在鋼軌上;
[0021]3,將預製鋼平臺3安置在4臺輪對底模臺車2上,調整對齊;
[0022]4,在臺座端部安置行走牽引控制裝置4 ;
[0023]5,通過行走牽引控制裝置4帶動輪對底模臺車2並將安置在預製鋼平臺3上的梁體通過鋼軌I行走至各個作業工序區。
【權利要求】
1.一種底模臺車,包括兩條平行下軌道(1),其特徵在於,所述兩條平行下軌道(I)上分別設有輪對底模臺車(2),輪對底模臺車(2)連接行走牽引控制裝置(4),所述輪對底模臺車(2)上方設有預製鋼平臺(3)。
【文檔編號】E01D21/00GK204097881SQ201420516446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胡磊, 陳亮, 李雲飛, 趙玉柱, 胡修玉, 沈友文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