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蟲之死
2023-10-04 23:06:15 2
虛幻的網絡世界,需要多少年輕的生命來建築理性的長城?
網蟲跌落山崖
那晚,縣公安局刑偵處王處長值夜班。天亮了,值了一夜班的他剛想迷糊一下,忽然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王雍一把抓起電話:「喂,哪裡?」
「五樓山下跌死了一位男孩。」王雍立即收拾工具,帶上助手前往勘察。
出事地點在公路邊上,這個地方剛剛發生了一起車禍,撞斷了幾根公路護欄,男孩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由於山崖很高,男孩的頭被跌破,渾身是血。身邊有一輛自行車,也跌壞了。
根據現場判斷,男孩是在騎自行車時掉下山崖的。考慮到路比較寬,又沒有拐彎,自己跌落的可能性很小,最大可能是別人故意傷害造成的。經過仔細觀察,王雍發現男孩褲腿上有一個不太明顯的腳印。進而推測:死者很可能是被別人踢下山崖的。誰會對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下如此的毒手呢?
王雍想:首先要確認死者身份。於是快速通知附近村莊。很快就找到了死者的父母。他們說,孩子叫張迪,今年十六歲,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他們哭得死去活來。
「根據現場推測,他很可能是被人踢下山崖的。你們平時與誰結怨?」
「我們哪有什麼仇人啊!鄉裡鄉親的,即便有點磕磕碰碰,也不至於殺害孩子呀?」
「也可能是孩子的仇人。孩子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慣?」王雍問。
不問還好,一問,孩子的母親又放聲大哭起來。「都是我們把孩子慣壞了呀!孩子自從去年迷上網路遊戲後,就經常上網,我們也管過多次,可他就是不聽,還說上網有利於學習。我們也弄不明白,只好由著他來。後來我們才知道上網不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說,原來胖嘟嘟的孩子一下變得面黃肌瘦,後來乾脆連學也不上了。我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起作用,只能控制孩子的零花錢。現在只要孩子不回家,我們就知道上網去了。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案情撲朔迷離
王雍認為:張迪父母雖然沒有提供直接的破案線索,但他們介紹的情況對偵破案件非常有利。專案組決定把調查網吧作為破案的切入點。
出事地點在東成鎮,據張迪父母介紹,張迪主要在鎮上上網。就對東成鎮的網吧進行了重點排查。一查,王雍嚇了一跳,一個小小的鄉鎮竟然有十幾家網吧,並且多數都屬於違規經營。所以一下調查清楚也不容易。經過深入排查,他們鎖定了三個目標。
一個是小照,張迪的同學,兩人是最要好的朋友,並且結拜為兄弟。兩人經常一起出入網吧。十幾天前,張迪從家中偷出來500元錢。小照就向張迪借錢,但張迪不借給他,因此二人鬧翻,甚至大打出手。小照被打得鼻青臉腫,揚言要報復張迪。
另一個是王滔,張迪的情敵。王滔也是一位網迷。在網上,王滔認識了一個網名為「黃昏煙雨」的女生。後來,就與她舉行了網絡婚禮。一天,王滔與張迪一起吃飯,聽說張迪與黃昏煙雨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王滔非常氣憤,警告張迪再勾引自己「老婆」,就把他幹掉。張迪也不示弱,聲稱自己雖然沒與黃昏煙雨結婚,可是已經和她有兩個「孩子」了,他警告王滔再不乖乖地與「孩他媽」離婚,就要幹掉他。於是他們成了「情敵」,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打得不可開交。
第三個是李駿,網吧老闆。今年20出頭,典型的地痞,因為違法亂紀,多次被公安機關收容。自從前年經營網吧以來,數次違規經營,經常讓未成年人在網吧過夜。因為經常有人迷戀上網不能自拔,最後交不起錢。所以李駿僱了幾個痞子,專門負責收錢,交不上錢的,輕則打罵,重則把人關起來,直至家中或者別人送來錢,才肯罷休。張迪也被關過數次。前幾天,張迪和其他三名經常上網的青年與李駿手下發生了一次械鬥,由於勢力懸殊,張迪他們吃虧嚴重。事後張迪等人揚言要狀告李駿違法經營,李駿則揚言誰敢上告,就要了他的小命。因此雙方關係緊張。
根據以上線索,王雍把偵破人員分成了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重點負責一條線索,各個小組之間緊密配合,隨時交換破案進展情況。最初,每一條線索進展都很順利,然而很快都陷入了僵局,因為每個犯罪嫌疑人雖然都有犯罪可能,然而都只是隨口說說罷了,並沒有真正到殺人的程度,更主要的是,案發時間各位犯罪嫌疑人都有不在現場的證據。
真相不可思議
看來必須尋找新的線索。王雍決定深入網吧,體驗一下網吧生活。
那天,王雍和另外兩名公安人員經過化裝,扮成社會青年混進了網吧。因為以前從未真正體驗過網吧生活,一進去,才知道網吧要比他們想像的還要汙濁。王雍故意裝做不會上網,不斷尋求別人幫助,藉機觀察別人具體幹什麼。經過觀察,上網的多數是未成年人,他們上網通宵達旦,多數人在玩網路遊戲,其餘的要麼聊天,要麼上黃色網站,根本就沒有學習的。
王雍發現有幾個青年在玩一種叫「暴力摩託」的遊戲,於是也打開這個遊戲玩了起來。這種遊戲,恰似賽車,誰先到達終點就算勝利,與真正比賽不同的是:比賽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暴力成分。對別人可以用拳打,用腳踢,用車撞,也可以用木棒打,用皮鞭抽。所以要想贏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向前跑的時候順便打倒身邊的選手。王雍玩了一會兒,對遊戲中的暴力成分非常不滿。玩著玩著,他忽然想到張迪腿上的腳印。一個想法從他的腦中冒了出來:會不會是一個玩這種遊戲的人,把現實當成了遊戲,把張迪踢下了山崖呢?這個人可能與張迪毫無個人恩怨,甚至還可能是朋友。
第二天,王雍迅速召集專案組成員,說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根據這條思路,大家對經常上網並且喜歡玩「暴力摩託」的人都進行了排查,很快發現了嫌疑目標,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大家大吃一驚,原來這個人是一位十幾歲的中學生,名叫俊傑,是張迪平時最要好的朋友,從未和張迪鬧過任何矛盾。
「你們本來是最好的朋友,又沒有什麼利害衝突,為什麼把他踢下山崖?」王雍問。
「那天,我們一起玩了一夜暴力摩託,回家的路上我們瘋狂蹬車,看誰的速度快。起初我在前面,後來張迪追了上來,正好那個地方的公路護欄壞了,我想都沒想,就一腳把他踢下了山崖。因為在遊戲中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當我聽到他悲慘的叫聲,才知道這是現實,不是遊戲。可是一切都晚了。」
專案組人員感慨,都是遊戲惹的禍啊!事後縣公安局對全縣網吧進行了重點治理,電視臺也對案件進行了深入報導,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