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戲劇,泗州戲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2023-10-05 03:54:04 1
泗州戲,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為安徽四大優秀劇種。那麼,它所具有的藝術特點肯定也是獨具特色的,並不與其它戲劇相似。或許,你了解過泗州戲嗎?你能了解其藝術特點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吧。
角色
泗州戲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
壓花場
「壓花場」是泗州戲表演藝術的根本,分「單壓」和「雙壓」兩種,具有明快爽朗、粗獷有力的鮮明特色。藝人從師學藝時,學唱腔從八句子開始,學表演從「壓花場」開始。觀眾對"壓花場"的要求非常嚴格。演員在表演時,必須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如女演員在走四臺角、旋風式時,形似風擺楊柳,狀若出水芙蓉,舞姿極為優美。
花腔調門:
泗州戲的唱腔曲調源於當地的民歌小調、勞動號子及農民生活、勞動的音調。如趕牛耕地、婦女哭腔等,並吸收了花鼓、琴書等民間藝術形式的音調加以改造發展。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講究自由無拘,要求伴奏「跟著演員的演唱走」,以便於演員的發揮和創造。藝人們還把這種形式名之為「怡心調」,可見它帶有相當多的隨心任性的因素。
泗州戲的花腔調門很多,同一種調門,演員可以自由發揮,各人唱法互不相同,同一演員唱同一段唱詞時都難以規範和定型,「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此外,在唱腔的落音處,女腔常用小嗓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襯詞拖後腔,也是其獨特風格。節奏大多是有板無眼的1/4節拍,除了大部分是後半腔起唱外,還有連續切分的變節奏,給人以歡快、活潑、跳躍之感。但也常使人摸不著板眼,有不穩定的感覺。由於唱腔旋律與地方語言有著密切的關係,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經常出現,再加上頻繁的轉調,使人聽起來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諧。
發展
今天泗州戲樂曲已運用電聲樂器伴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泗州戲的主弦樂器,從只有兩根絲弦的土琵琶,通過改革,多次研製,相繼製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種高中音柳琴。除了運用於本劇種伴奏外,還被國內外中西樂隊選用,影響頗大。
泗州戲的劇目不是很多。儘管統計出的傳統大戲有80餘出,小戲和折子戲也有60多個。但經常上演的,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還主要是小戲、折子戲,並且以現代生活小戲為多。在這個意義上,它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也較其它劇種更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