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3:12:14 1
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塘底結構,尤其是公開了一種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屬於水工建築物設計製造【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在水墊塘的放水排空檢修過程中,能將水墊塘底部的剩水快速、高效放空排盡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所述的塘底結構包括通過二道坎攔截而成的消能水墊塘本體,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的底部設置有集水結構。
【專利說明】 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塘底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屬於水工建築物設計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家對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需求,促進了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而隨著水利水電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出現了大量的擋水高壩。在水利水電工程的運行過程中,為了減少擋水高壩壩身孔口如表孔、中孔、深孔洩洪時,洩洪水流對壩址和兩岸的淘刷,相應的修建了用於壩後洩洪消能的水墊塘結構。
[0003]傳統的高壩壩後水墊塘一般採用水平底板的水墊塘消能塘底結構形式。這種水平底板的塘底結構形式具有明顯的缺點:即當需要對水墊塘進行排空檢查時,水墊塘中的積水不易匯聚,既無法即時查出需要進行維修維護的部位,也無法進行有效施工。如果採用水下施工工藝,不僅施工成本高,而且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特別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水墊塘的放水排空檢修過程中,能將水墊塘底部的剩水快速、高效放空排盡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包括通過二道坎攔截而成的消能水墊塘本體,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的底部設置有集水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的底部設置了集水結構。這樣,當通過抽水設備將大量能通過抽汲方式放空的消能水排空後,剩餘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底部的積水便可以自然的通過所述的集水結構快速集結,並隨所述的抽水設備進行抽取排空,達到高效、快速的放空排盡所述水墊塘底部剩水的目的。既方便了對水墊塘本體的檢修,又方便後序的無水施工。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的集水結構為沿水流方向向下傾斜的設置在所述二道坎上遊側的斜坡面。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斜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大於1.5°。
[0009]進一步的是,所述斜坡面沿水流方向的長度不超過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的底部沿水流方向長度的三分之一。
[0010]進一步的是,所述的二道坎為與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一體成型的混凝土結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的平面布置圖;
[0012]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3]圖中標記為:二道坎1、消能水墊塘本體2、斜坡面3、底部4。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在水墊塘的放水排空檢修過程中,能將水墊塘底部的剩水快速、高效放空排盡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所述的塘底結構包括通過二道坎I攔截而成的消能水墊塘本體2,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設置有集水結構。由於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設置了集水結構。這樣,當通過抽水設備將大量能通過抽汲方式放空的消能水排空後,剩餘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底部4的積水便可以自然的通過所述的集水結構快速集結,並隨所述的抽水設備進行抽取排空,達到高效、快速的放空排盡所述水墊塘底部剩水的目的。既方便了對水墊塘本體2的檢修,又方便後序的無水施工。
[0015]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集水結構,可以有很多種形式,而為了與現有所述的二道坎I為與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 —體成型的混凝土結構相適應,以降低生產成本,方便後序施工,將所述的集水結構設置為沿水流方向向下傾斜的設置在所述二道坎I上遊側的斜坡面3,這樣,當排水達到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底部時,其它部位的消能水便可自然的沿斜坡面集結到高程最的靠近在所述二道坎I上遊側,實現自然集水的目的。同時,也是為了便於施工,將所述斜坡面3沿水流方向的長度設置為不超過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沿水流方向長度的三分之一。因為平面結構比斜坡面結構施工要方便得多,尤其是需要取角度的斜坡面更是如此,所以在設計時便將所述斜坡面3沿水流方向的長度設置為不超過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沿水流方向長度的三分之一,達到方便後序施工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包括通過二道坎(I)攔截而成的消能水墊塘本體(2),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設置有集水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水結構為沿水流方向向下傾斜的設置在所述二道坎(I)上遊側的斜坡面(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坡面(3)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大於1.5°。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坡面(3)沿水流方向的長度不超過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的底部(4)沿水流方向長度的三分之一O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消能水墊塘的塘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二道坎(I)為與所述消能水墊塘本體(2) —體成型的混凝土結構。
【文檔編號】E02B8/06GK204174591SQ201420643813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0日
【發明者】王仁坤, 夏勇, 石江濤, 黃慶, 陳亞琴, 楊敬, 劉強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